小编整理: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
天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能见度和当时的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当出现降雨、雾、霾、沙尘暴等天气过程时,大气透明度较低,因此能见度较差。
能见度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航空界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能见度和当时的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当出现降雨、雾、霾、沙尘暴等天气过程时,大气透明度较低,因此能见度较差。
解释
指物体能被正常视力看到的最大距离,也指物体在一定距离时被正常视力看到的清晰程度。具体来说,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轮廓的最大水平距离;夜间则是能看到和确定出一定强度灯光的发光点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以米或公里表示。能见度是了解大气的稳定度和垂直结构的天气指标,而且是保护交通运输安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介绍
能见度的大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①目标物与衬托它的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差异愈大(小),能见距离愈大(小)。但这种亮度差异通常变化不大。②大气透明度。观测者与目标物间的气层能减弱前述的亮度差异。大气透明度愈差(好),能见距离愈小(大)。所以能见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透明度的好坏。而雾、烟、沙尘、大雪、毛毛雨等天气现象可使大气浑浊,透明度变小。
按照航空的需要,能见度可分为两类:①地面能见度,反映近地面水平方向能见距离的情况。而不同方向的能见度又常是不同的。一般气象台、站所报告的是能见度的代表值“有效能见度”(测站视野一半以上范围都能达到的能见距离)。航行活动中主要掌握跑道上的能见度和某方位的最小能见度。②空中能见度,又称“飞行能见度”。能见度是决定机场开放或关闭的条件之一,也是决定航空器起飞、着陆时按目视飞行规则或按仪表飞行规则操作的依据之一。低能见度给目视飞行造成困难,是影响安全起飞和着陆的一种气象条件。 术语
(1)航空能见度:
a.分为地面能见度和空中能见度。
地面能见度,指在昼间以靠近地平线的天空为背景,能分辨视角大于20'的地面灰暗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例如,一个宽度为58米,距离眼点10公里的物体,其视角为20',正常视力的人用肉眼刚好能够看得见,则能见度为10公里。空中能见度是指在空中飞行时,透过座舱玻璃观测地面或空中目标的能见度。 b.在无光的背景下,使用1000堪德拉左右的灯光能够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离。
(2)有效能见度:指观测点四周一半以上的视野内都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中国民航观测和报告有效能见度。
(3)主导能见度:指观测点四周一半或以上的视野内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
(4)跑道能见度:指从跑道的一端沿跑道方向可以辨认跑道本身或接近跑道的目标物(夜间为指定的跑道边灯)的最大距离。 (6)倾斜能见度:指从飞行中的飞机驾驶舱观察未被云层遮蔽的地面上的明显目标物(夜间为规定的灯光)时,能够辨认出来的最大距离。从地面向斜上方观察时能见度也称为倾斜能见度。 (7)最小能见度:指能见度因方向而异时,其中最小的能见距离。
(8)跑道视程:在飞机的接地点,从飞行员眼睛的平均高度上,沿着起飞线和着陆的方向能看清跑道和跑道标志灯火标志物的最远距离。 地理差异
我国中东部地区能见度普遍很差的原因
如果远处有较高大的目标,例如高大的山脉之类的,中间没有遮拦物时,虽然地球有一定曲率,但人眼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将其与背景分辨出来,在晴朗的日子里,这个距离一般在120公里以上,最大可达250公里,而在高原地区这个距离更大的多,200公里远的山脉依然清晰明朗,故而有“望山跑死马”的说法。而在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由于空气污染严重,细颗粒物太多,一层厚达几公里的尘土覆盖了中东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故而目不及远,晴天一般很难望见30公里远的景物,近处的物体也变的朦胧,污染严重时甚至影响交通安全。其实全球的情况虽然好于中国,但是也面临能见度下降的问题。 气候条件
在空气特别干净的北极或是山区,能见度能够达到70~100km,然而能见度通常由于大气污染以及湿气而有所降低。影响能见度的气候条件有霾(干)、雾(湿)、降雨、降雪等。能见度
大气污染现象发生时,气溶胶状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对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当霾的天气出现时,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浮游于空中,使大气浑浊,能见度小于10千米。它使远处光亮物体稍带黄、红色,而使黑暗物体稍带蓝色。根据尘粒种类不同,可分为尘霾、沙霾、盐霾等。霾严重影响人们的水平能见度,进而影响交通运输。 研究表明,环境雾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雾滴散射和吸收光线而降低能见度。雾中能见度的大小是由雾滴数密度和雾含水量来决定的。
大气中各种粒子对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有不同程度影响,除气溶胶粒子外,降水粒子对能见度影响也不可忽视,受降水粒子特性和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能见度与降水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唯一对应的。降雨和降雪对能见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相比而言,降雨对能见度的影响比较容易确定,而降雪对能见度的影响比较复杂,主要因为雪花或冰晶的类型复杂多变,对大气消光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观测方法
测量大气能见度一般可用目测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大气透射仪、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等测量仪器测量。目前,能见度的观测大都还是以人工目测为主,规范性、客观性相对较差。大气透射仪是通过光束透过两固定点之间的大气柱直接测量气柱透射率,以此来推算能见度的值,这种方法要求光束通过足够长的大气柱,测量的可靠性受光源及其他硬件系统工作稳定性的影响,一般只适用于中等以下能见度的观测,而在雨、雾等低能见度天气,会因水汽吸收等复杂条件造成较大误差。而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是通过激光测量大气消光系数的方法来推算能见度,相对而言,较为客观和准确,但这种仪器成本昂贵、维护费用高、操作复杂,而且,在雨、雾天也难以进行正常观测,因而难以推广。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数字摄像法自动测量能见度的仪器系统,通过数字化摄像机直接摄取选定目标物及其背景的图象,然后将图象从图象采集卡传到计算机,通过对所获取的图象进行分析处理,能自动获取能见度的数值。这种方法测量得到的能见度数值和用激光雷达观测的能见度值比较接近。一般能见度按如下划分标准: 1.能见度20-30公里能见度极好视野清晰
2.能见度15-25公里能见度好视野较清晰
3.能见度10-20公里能见度一般
4.能见度5-15公里能见度较差视野不清晰
5.能见度1-10公里轻雾能见度差视野不清晰
6.能见度0.3-1公里大雾能见度很差
7.能见度小于0.3公里重雾能见度极差
8.能见度小于0.1公里浓雾能见度极差
9能见度不足100米通常被认为为零。
航空应用
能见度与飞行活动有密切关系,能见度不好是飞行活动中严重的视程障碍,直接给目视飞行造成困难,甚至会危及飞行安全。空军气象台预报的能见度通常是1、2、4、6、8、10和10公里以上几个等级。当能见度在4公里以下时就称为复杂气象;当能见度大于10公里,就认为能见度很好了。能见度也是决定本机场开放还是关闭的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在地面导航设备较差的机场,在能见度小于0.8公里时就要关闭。国际民航组织根据机场的导航设备,规定了飞机进入机场着陆的三类最低标准,分为非精密直线进近的最低标准、目视盘旋进近的最低标准、I类精密进近的最低标准、Ⅱ类精密进近最低标准和Ⅲ类精密进近最低标准。目前国际民航组织统一规定的精密进近天气标准如下: Ⅰ类:跑道视程800米,决断高60米;
Ⅱ类:跑道视程400米,决断高30米;
Ⅲ类:A,跑道视程200米;
B,跑道视程50米;
C,跑道视程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