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价值
药名水仙
来源石蒜科水仙属植物水仙,以鳞茎入药。春秋采集,洗去泥沙,开水烫后,切片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于腮腺炎,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
用法用量 3~4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水培水仙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水仙根 医药常识
药 名水仙根
拼 音SHUIXIANGEN
来 源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鳞茎。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治痈肿疮毒,虫咬,鱼骨哽。
性味归经①《纲目》:“苦微辛,滑寒,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有毒。”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用药忌宜本品有毒,不宜内服。
如果较大量地食用其球茎,会有温和的毒性。有些人会将它和洋葱混为一谈--误食水仙花球茎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如果病情严重或者病人是儿童,医生会建议采取静脉滴注或口服药物的方法来减轻恶心、呕吐等病状。
药品处方
雕刻水仙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采挖较佳。将根头挖起后,截去苗茎、须、根,洗净泥沙,用开水潦后,晒干;或纵切成片,晒干。拉丁名原植物水仙 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炮制方法《本草会编》:“五月初收根,以童尿浸一宿,晒干,悬火暖处。”
生药材鉴定鳞茎呈圆形,或微呈锥形,直径约4~5厘米。外面包裹一层棕褐色的膜质外皮,扯开后,内心为多数相互包裹的黄白色瓣片(鳞叶)。质地轻,无甚气味。以个大、内心充实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含伪石蒜碱(Pseudolycorine)、石蒜碱(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漳州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水仙生物碱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同属植物白水仙 Narcissus papyraceus Ker一Gaw 鳞茎中含白水仙胺(Papyramine,C18 H21 O4 N,为石蒜伦碱的立体异构体)、石蒜碱、多花水仙碱、雪花莲胺碱(Galanthamine)、石蒜胺碱及伪石蒜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