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
巡洋舰(Cruiser)是一种为高速巡航和大航程作战而建造的大型水面战舰,不仅能够保卫自己的舰队和海岸线,而且能够威胁对手的舰队和海岸线。这一名词诞生于18-19世纪的风帆舰队时代。英语“Cruiser”实际来自法语的Croix或者荷兰语的Cruisen,意即“十字形”,用来代指在大海上纵横巡航的舰船。在风帆航海时代,任何能够远航并执行巡逻、护航、侦察、封锁和拦截任务的舰艇,都可以叫巡洋舰。在当时执行这类任务的多是比战列舰小而快的舰艇。 19世纪60年代,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开始建造近代意义上的巡洋舰。典型代表是1859年法国“光荣”号巡洋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出现了装甲巡洋舰。 一战前,由于“无畏”型战列舰的发展,产生了战列巡洋舰。在一战后战列巡洋舰被严格限制,巡洋舰进入“条约型巡洋舰”时代。而在1930年后,又分成了轻、重两种巡洋舰。
20世纪50年代, 随着导弹、 舰载直升机和核动力的出现, 巡洋舰发展进入现代化阶段。1954年美国改装2艘“巴尔的摩”级巡洋舰,这是世界第一批导弹巡洋舰。1983年美国建成世界第一艘“宙斯盾”防空导弹巡洋舰“提康德罗加”号。近期,美国将中国055型驱逐舰称为巡洋舰。但中国专家认为按照排水量来确定是否是巡洋舰并不准确,巡洋舰的称谓意义不大。 发展历史
风帆时期
在风帆战舰时代,那些吨位仅次于战列舰,速度快而火炮不多的战舰就是快速风帆巡洋舰。快速风帆巡洋舰多是单层甲板,有的是二层甲板,装有3根桅杆。例如英国当时的“马其顿”号巡洋舰,装备38门火炮,排水量为1325吨。这类巡洋舰有风就能行驶,在作战时,必须在敌舰的上风口发动攻击,如果风向不对就只能进行“Z”字机动调整方向。在1812年,英国拥有风帆战列舰124艘,风帆巡洋舰112艘。 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的所在地,就是英国的“康华丽”号巡洋舰。该舰排水量1751吨,采用双层甲板,装有72门火炮。
19世纪中叶到一战
法国在1859年开始建造第一艘铁甲巡洋舰——“光荣”号。随后英国又建造了更大的“勇士”号铁甲巡洋舰。当时这种巡洋舰既有蒸汽动力,又有风帆动力。1866年7月20日,意大利和奥地利双方舰队爆发了“利萨海战”。当时意大利海军拥有12艘铁甲舰,包括“意大利”“迪波托加洛”两艘铁甲巡洋舰,这场海战标志着从风帆时代过渡到蒸汽铁甲时代,同时奥地利舰队的V楔形横队和撞击战术,引发各国关注。
“巡洋舰”的中文则来自日本。日本在1886年从法国订购的“畝傍”号舰艇,法国人称之为Croiseur,日本将其翻译为“巡洋舰”。当时中国把这类舰艇称为巡海快船,直到清末才引用日本的翻译“巡洋舰”,到了民国时期作为正式的军事用语。 1894年7月25日,日本袭击中国北洋水师运兵船,丰岛海战爆发。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在途径黄海北部海域时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遭遇,黄海海战爆发。国内有学者认为,当时清政府高层对“铁甲舰”的认知发生偏差,一味强调击破对手的铁甲舰,甚至将采购回来的高航速的巡洋舰“超勇”“扬威”称之为“碰快船”,试图利用航速将对手撞沉。其结果就是没有真正发挥出巡洋舰的真正实力,无法有效应对以防护巡洋舰为主的日本海军。这场海战导致各国海军开始新一轮技术进步,包括大口径速射炮和厚重装甲,而一些”新学派“提出把装备速射炮的巡洋舰作为未来海战主力。日俄战争对马海战中,日本把巡洋舰作为仅次于战列舰的主力,也证明巡洋舰可以参加舰队决战,发挥“准战列舰”的作用。 一战到二战
“无畏”级的出现,导致当时的主流装甲巡洋舰无论是航速还是火力都处于下风。因此费希尔提出在装甲巡洋舰上发展一种新的巡洋舰。该舰火力和装甲防护仅次于“无畏”级战列舰,同时拥有巡洋舰的航速。这就是战列巡洋舰的诞生。1906年,世界第1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在英国开始建造,该舰排水量17000吨,装备8门305毫米主炮。该舰诞生直接引发德国、日本、沙皇俄国等国的跟风建造。 除了战列巡洋舰,一战前主要军事大国还建造了数量和种类更繁杂的轻巡洋舰。其代表就是英国的“林仙”级轻巡洋舰。相比大型的驱逐舰领舰,轻巡洋舰的防护和火力更好,例如该级舰使用了舷侧装甲带,与舷侧外板结合为一体,取代了过去的防护型巡洋舰的穹甲式防护,成为很多轻巡洋舰设计范本。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经过美、英、日等国激烈争论,最终缔结了《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美英法意日5个国家的主力舰吨位的比例。而条约内容定义的主力舰,则是完全把各国能够保存的主力舰的名字全都列出来,其中主要是战列舰,另外还有极少数的战列巡洋舰,包括英国的“胡德”级、“声望”级、“虎”级和日本的“金刚”级。 《华盛顿海军条约》重点是限制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航空母舰这些重型舰艇的数量和吨位,而对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中小舰艇的却未加限制,只是简单地要求单舰排水量不得超过1 万吨,主炮口径不得大于203毫米。而这一规定,引发了各海军大国新一轮的建造巡洋舰热潮。这类巡洋舰被称为条约型巡洋舰,也被称为重巡洋舰。另外在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还开始建造大量轻型巡洋舰,也引发了轻巡洋舰的竞赛。
《华盛顿海军条约》导致在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上出现全面军备竞赛。1930年4月22日英美日法意签署《伦敦海军条约》,其中详细规定了关于巡洋舰的建造问题。条约规定,排水量超过1800吨,主炮口径在130毫米以上,且不能搭载舰载机的水面舰艇为巡洋舰,巡洋舰分为2类,舰炮口径超过155毫米的为重型巡洋舰,舰炮口径低于155毫米的为轻型巡洋舰1936年3月25日英美日法意达成《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虽然条约对战列舰、巡洋舰各类舰只的最大吨位和炮口的最大口径都做了详细规定,但没能在数量上加以限制,条约签订没有任何成果。
二战时期的世界大多数巡洋舰都是由美国建造的。这一时期的巡洋舰建造主要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技术,但战争爆发后也进行了部分装备技术改进。重巡洋舰主要是北安普顿级、新奥尔良级和巴尔的摩级。北安普顿级和新奥尔良级都是战前建造的“条约型巡洋舰”。在轻巡洋舰方面,主要是亚特兰大级和克利夫兰级日本在退出《伦敦海军条约》后,发现自己仍无力和美国进行造舰竞赛,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数量仍然不够。此外由于日本侵华战争极大消耗其国力,建造巡洋舰的速度大大降低。在二战期间日本只建造了“阿贺野”级和“大淀”级两种轻巡洋舰。 冷战时期
二战结束后,世界海军巨舰大炮时代已经结束,喷气式飞机和导弹技术的出现,催生水面舰艇使用导弹取代大炮来作为主要舰载武器。1954年美国改装2艘“巴尔的摩”级巡洋舰“波士顿”号和“堪培拉”号,安装新研制的雷达制导的“小猎犬”防空导弹。改装后这两艘舰艇被重新赋予CAG-1和CAG-2的编号,这就是世界第一批导弹巡洋舰。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美国海军核动力、常规动力导弹巡洋舰不断建成服役,而苏联也加快巡洋舰舰载武器导弹化发展进程。1967年阿以冲突、1971年印巴战争都显示了反舰导弹的威力。苏联海军分别在1980年12月和1982年12月,分别建成“基洛夫”号和“ 光荣”号两型反舰导弹巡洋舰。面对苏联新型攻击型导弹巡洋舰的巨大威胁,美国海军历经10多年时间终于成功开发“宙斯盾”防空作战系统,并在1983年建成世界第一艘“宙斯盾”防空导弹巡洋舰“提康德罗加”号。
冷战后
1994年,美国海军批准了《21世纪水面作战舰艇任务需求陈述》,明确提出用CG(X)巡洋舰取代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1995年美国国防采购局批准进行“舰船概念探索与定义”的投资,“21世纪战舰”计划正式启动。1997年,美国海军提出了DD-21海上火力支援舰概念,随后出台CG-21巡洋舰方案,采用和DD-21通用舰体,取代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实施防空反导任务。2005年3月,《美国海军30年舰队规划蓝图》提出要建设18艘CG(X)巡洋舰。2005年3月,《美国海军30年舰队规划蓝图》提出要建设18艘CG(X)巡洋舰。2010年2月美国发布《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主动取消CG(X)巡洋舰项目,继续发展“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分类
防护巡洋舰
直到19世纪70年代巡洋舰才成为流行的军事用语,当时各国海军主要装备的是由风帆和蒸汽相结合或仅由蒸汽驱动的铁壳船。在19世纪90年代巡洋舰主要分为两种:防护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仅在水线甲板上安装有钢装甲,而装甲巡洋舰除了甲板包覆装甲外,船体两侧也有装甲。当时军舰的技术变化非常快,一方面巡洋舰这类执行侦察、商业袭击和贸易保护任务主力舰艇任务繁重,另外一方面防护性却难以设计。因为当时穿甲弹技术发展迅速,使得巡洋舰加装侧面防护装甲的难度很大。因为过厚的装甲影响了巡洋舰的航速,而厚度不够则起不到防护意义。因此防护性巡洋舰的设计实在水线下的甲板加装装甲,保护发动机、锅炉和弹药库等关键部位,同时在舰体上部进水的时候保持一定的储备浮力。 防护巡洋舰大约发展了15年就停止了,因为防护巡洋舰的防护性和武器装备性能较弱。另外一个原因是牺牲装甲防护也无法提高巡洋舰的速度,因为当时的流体力学研究发现,4000吨一下的防护巡洋舰无法在远海实现高速航行,海浪的阻力会让舰艇速度迅速下降。因此防护巡洋舰必然要增加装甲、武器装备和排水量吨位,回到装甲巡洋舰的路线上。
装甲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的诞生实际比防护巡洋舰还要早一些。1870年后装甲巡洋舰就诞生了,第一个开发装甲巡洋舰的是俄国。马上英国就开发了“香农”级和“纳尔逊”级装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在侧面水线装甲最厚处达到22厘米,然后向前后方向延伸时厚度逐渐变薄。同时在船体内部水下甲板增加了7.6毫米的装甲,来保护弹药库和动力装置。这个设计看起来防护性能好,但当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速度太慢,无法起到巡洋舰的作用。因此在19世纪80年代装甲巡洋舰被防护巡洋舰取代。
但是防护巡洋舰的问题又迫使回到原有的路线上。19世纪80年代后速射炮的发展,要求巡洋舰再次重视侧面装甲的防护。同时马汉的著作《海权论》出版,也强调了高速巡洋舰对于控制海洋和作战的意义。 此外技术发展也让装甲巡洋舰用上了性能更好重量更轻的装甲,首先是哈维装甲,然后是克虏伯装甲。能够让装甲巡洋舰获得更充分的保护。
战列巡洋舰
1905年日本在对马海战中获胜,也证明了装甲巡洋舰的成功。据战后统计,日本的参战装甲巡洋舰中,“日进”号受损最严重,被击中8次,3门203毫米火炮被毁,但是只炸死了5人,其余90人受伤。其他日本装甲巡洋舰均未遭受严重损坏或大量人员伤亡。“岩手”号被击中 16 次,但船上无人丧生,只有15人受伤。
对马海战的结果引发了各国建造装甲巡洋舰的热潮。一些国家海军高官认为,装甲巡洋舰的卓越速度可以确保在与战列舰的海军行动中的生存能力。其中英国海军大臣费舍尔就认为装甲巡洋舰比战列舰更能保护英国的贸易和领土利益,他认为“速度就是装甲”的理念促使他创造了战列巡洋舰,也就是拥有巡洋舰速度和战列舰的火力。1906年,世界第1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在英国开始建造,该舰排水量17000吨,装备8门305毫米主炮。
相比英国的战列巡洋舰,德国的战列巡洋舰防护性更好,一般携带更厚的装甲。一战中德国战列巡洋舰表现出了很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在被命中多枚炮弹或者鱼雷的情况下仍能保证不沉没。尽管相比英国战列巡洋舰305毫米主炮,德国舰艇的火炮口径要稍小一些,只有280毫米,但德国火炮技术使得二者性能并无明显差别。德国实际对于战列巡洋舰的称呼是巡洋战列舰。
条约型(重型)巡洋舰
《华盛顿海军条约》重点是限制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航空母舰这些重型舰艇的数量和吨位,而对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中小舰艇的却未加限制,只是简单地要求单舰排水量不得超过1万吨,主炮口径不得大于203毫米。而这一规定,引发了各海军大国新一轮的建造巡洋舰热潮。这类巡洋舰被称为条约型巡洋舰。这里的排水量是指标准排水量,实际条约的设计是偏向英国和美国,因为英美两国都需要舰艇远洋作战,因此航行距离长,需要携带的淡水食物燃料等载荷就更多,而10000吨级的标准排水量能够满足英美的需要。但英美限制的结果反而是引发条约级巡洋舰的造舰竞赛,特别是日本。条约级巡洋舰在1930年才有了正式的名称——重巡洋舰。
轻型巡洋舰
1930年4月22日英美日法意签署《伦敦海军条约》规定,排水量超过1800吨,主炮口径在130毫米以上,且不能搭载舰载机的水面舰艇为巡洋舰,巡洋舰分为2类,舰炮口径超过155毫米的为重型巡洋舰,舰炮口径低于155毫米的为轻型巡洋舰。无论轻型还是重型巡洋舰,船只标准排水量都不能超过 10000 吨。条约没有最巡洋舰数量的限制,但有总吨位的限制。1933年,“伦敦条约”签订时,日本海军已拥有“古鹰”、“妙高”、“高雄”3级12艘重巡洋舰,依据条约规定,日本不能再建造重型巡洋舰。为此,日本采用了一种“钻条约漏洞”的策略,在计划建造的“最上”级上仅安装5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冒充轻巡洋舰,但在设计中却考虑到换装203毫米主炮的需要。1937 年,日本宣布退出“伦敦条约”后,四艘“最上”级全被改造成重巡洋舰。
导弹巡洋舰
1955年,美军两艘“巴尔的摩”级巡洋舰“波士顿”号和““堪培拉”号被改造成世界第一批导弹巡洋舰。现在美国海军将导弹巡洋舰定义为水面战斗舰艇,是一种能够执行对空防御 (AW)、反潜 (USW)、水面火力支援 (NSFS) 和水面作战 (SUW) 舰艇,能够支持航母战斗群、两栖部队或独立作战,并作为水面舰艇小型编队的旗舰。 巡洋舰一般配备巡航导弹,赋予它们额外的远程打击战能力。 一些巡洋舰具备弹道导弹防御 (BMD) 能力。
现役型号
美国提康德罗加级(18艘)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舰空导弹 | 反舰导弹 | 反潜导弹 | 陆攻导弹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是否现役 | 设计特点 |
提康德罗加级 | 172.8米 | 16.8米 | 7015吨 | “标准”舰空导弹(由MK-41导弹发射器发射) | 2座四联装MK-141“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 | “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由MK-41导弹发射器发射) | “战斧”巡航导弹(由MK-41导弹发射器发射) | 1980年 | 27艘 | 是 | 第一种装备“宙斯盾”系统战舰,采用2座64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多种导弹 |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为了对抗苏联的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开发了“宙斯盾”系统。“提康德罗加”级是第一种装备该系统的水面战舰。“提康德罗加”级从1976年4月开始设计,开始被称为驱逐舰,在1980年被改称巡洋舰,其舰体和动力沿用了“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设计。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海军对“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进行中期作战能力升级,即“巡洋舰现代化计划”(CMP),主要增强该级舰艇在弹道导弹防御(BMD)、协同作战能力(CEC)、区域防空指挥能力(AADC)和远程对地攻击这四方面的能力,计划将所有“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宙斯盾系统,全部提升至“基线6C”水平。每艘舰艇的改装成本初步估算为2.25-2.69亿美元。2008年8月,“邦克山”号成为第一艘改装完成的舰艇。
2022年9月,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顺化”号和“安齐奥”号退役,美军巡洋舰舰队规模缩减到18艘。这两艘舰原本是美国海军巡洋舰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但由于成本持续增长,美国海军取消改造计划将其直接退役。2023年3月13日,美国国防部称希望在2024财年再退役5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基洛夫级(2艘)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舰空导弹 | 反舰导弹 | 反潜导弹 | 陆攻导弹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是否现役 | 设计特点 |
基洛夫级(1144型) | 251米 | 28.5米 | 24300吨 | 12座8单元S-300F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2座双联装“黄蜂”M型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 20座P-700型“花岗岩”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 1座双联装RPK-3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 | 1974年3月 | 4艘 | 是 | 有辅助常规动力的“核动力导弹重巡洋舰” |
“基洛夫级”(11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在设计时频繁发生变化。在1969年,“基洛夫级”设计偏向反潜类型。但是由于当时反应堆功率小,排水量有限制,其设计工作进展缓慢。后来取消了排水量限制,“基洛夫级”设计迅速膨胀为巨型舰艇,需要搭载SS-N-14(URPK-3/4型)反潜导弹、SA-N-6(S-300F型)防空导弹、SS-N-19(P-700型)巡航导弹这些大型装备,最后在1977年6月被归类为“核动力导弹重巡洋舰”。虽然当时的苏联专家认为这种巨型舰艇自身生存能力很差,不可能威胁美军的核动力航母编队,但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仍然坚定支持,还亲自指示给“基洛夫级”的核动力增加常规辅助动力。
苏联试图将“基洛夫”级设计成一种各方面性能突出的超级战舰,但结果并不成功,造成价格急剧上升挤占了大量的资源。而从建造上看,当时苏联解体已经进入倒计时,造成零部件生产质量极差,大批需要返工,延长了工期,导致“基洛夫”级巡洋舰建造时间普遍偏长达到6-12年。1986年苏联军事总检察官向国防部长提交的报告中曝光了“基洛夫”级巡洋舰的问题。
目前俄罗斯海军有2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和“彼得大帝”号。2013年,俄方开始断断续续对“纳希莫夫海军上将”进行技术升级,2022年2月17日俄方透露“纳希莫夫海军上将”技术升级完成,即将移交俄罗斯海军。俄方透露“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也将进行类似升级。
光荣级(2艘)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舰空导弹 | 反舰导弹 | 反潜导弹 | 陆攻导弹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是否现役 | 设计特点 |
“光荣”级(1164型) | 186米 | 20.8米 | 9300吨 | 8座双联装P-500型反舰导弹发射器 | 8单元5V55RM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2座双联装9M33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 | | 1976年11月 | 3艘 | 是 | |
1971年,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提出设计一种可以搭载8枚SS-N-12(P-500型)反舰导弹的攻击型巡洋舰。当时设计师以“卡拉”级(1134B)型导弹巡洋舰为蓝本改装,能搭载6枚导弹。1972年苏联政府下令按照这个创意设计新的“光荣”级导弹巡洋舰。11976年11月,苏联开始建造“光荣”级导弹巡洋舰首舰“光荣”号,该舰总共计划建造4艘,但在苏联解体前之建造了3艘,第4艘终止建造。
2022年2月23日,俄罗斯海军的三艘“光荣”级导弹巡洋舰:“莫斯科”号、“瓦良格”号和“乌斯季诺夫元帅”号都在爱琴海周边活动对抗北约航母战斗群。2022年4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称其黑海舰队旗舰、“光荣”级导弹巡洋舰“莫斯科”号起火并导致舰上弹药爆炸,该舰严重受损,在被拖曳回港的过程中沉没。而乌方称是乌军使用“海王星”巡航导弹重创了黑海水域的“莫斯科”号巡洋舰。“莫斯科”号原来是“光荣”级导弹巡洋舰首舰“光荣”号,在2000年更名。
实战经历
一战战例
1914年8月28日,英国“狮”级战列巡洋舰“狮”号,在赫尔戈兰角击沉德国三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
1914年9月29日,德国“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在南非击沉英国“伯加索斯”号轻巡洋舰。
1914 年11月1日,英德两国舰队在南美洲克罗内尔爆发海战。拥有2艘装甲巡洋舰和3艘轻巡洋舰的德国“斯佩”舰队遭遇英国舰队,而后者只有2艘装甲巡洋舰和和1艘轻巡洋舰。最后英国2艘装甲巡洋舰被击沉,舰队司令等1600多 人葬身大海,而德国舰队无一损失。
1914年12月8日,英国“无敌”号与“不挠”号战列巡洋舰率领的舰队在福克兰海域与德国斯佩舰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炮战,最终英国的新式战列巡洋舰德国将德国老式“沙恩霍斯特”“格奈森诺”号装甲巡洋舰击沉,2艘轻巡洋舰也被围攻沉没,斯佩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1915年1月24日的“多格尔沙洲海战”,则是战列巡洋舰之间的首次对决。此次海战,德国海军参战的包括“塞德利茨”号、“德芙林格”号、“毛奇” 号3艘战列巡洋舰和1艘“布吕歇尔”号装甲巡洋舰,英国海军参战的为“狮”“虎”“大公主”、“新西兰”、“不屈”号5艘战列巡洋舰。结果是“布吕歇尔”号被击沉,“塞得利茨”号受重伤,英国“狮”号战列巡洋舰遭重创。“布吕歇尔”号防护性能良好,被英舰围攻2个小时才沉没,而“狮”号仅中弹2发就无法战斗。
1916年5月31日,英国和德国爆发了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德国派出了5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组成的诱饵舰队,随后的是德国由21艘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组成的主力舰队。英国方面是4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和27艘驱逐舰组成的前卫舰队,和24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20艘巡洋舰和50艘驱逐舰组成的主力舰队。英德双方战列舰对比为28:21,战列巡洋舰对比为5:10。在开战后,德国诱饵舰队首次齐射就重创英国“狮”号战列巡洋舰,随后在十几分钟内连续击沉英国战列巡洋舰“不屈”号和“玛丽女王”号。最终英国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和3艘轻巡洋舰,德国损失1艘老式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和4艘轻巡洋舰。
二战战例
1940年6月8日,英国“光荣” 号航空母舰在航行到纳尔维克以西海面时,突遇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德国舰艇在距离英国航母26150米时开火,“沙恩霍斯特”号在第三次齐射时,1发280毫米炮弹命中英国航母甲板并在机库爆炸,随后德军战列巡洋舰又多次命中“光荣” 号航母,最后将其击沉。其他两艘护航的英国驱逐舰也被击沉。
1941年5月,英国还在进行改造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一起截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俾斯麦”号1发炮弹击中“胡德”号并引发弹药库大爆炸。“胡德”号当场沉没,全舰1421名官兵只有3人生还。有人认为是“胡德”号防护性能太差,也有研究者认为是改造工程没有完成,弹药库之间的隔舱甲板没有按照原计划加强。
1943年12月26日,英国1艘重巡洋舰和2艘轻巡洋舰,在巴伦支海围堵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沙恩霍斯特”号且战且退,但最后被英国“约克公爵”号战列舰率领的舰队封堵在挪威海岸附近。尽管“约克公爵”号战列舰的356毫米主炮超过“沙恩霍斯特”号,多次命中该舰,但是只能使该舰降低速度,但是无法击沉。最后英国舰队发射十几枚鱼雷才将其击沉。
二战后战例
1988年7月3日,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将伊朗航空公司的1架空客A300客机误认为是伊军的F-14,发射两枚标准-2舰空导弹将其击落,机上290人全部遇难。
1991年1月16日,沙漠风暴作战开始。在波斯湾和红海的美军巡洋舰、驱逐舰和战列舰向伊拉克发射了“战斧”对地攻击导弹。“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邦克山”号是第一批发射导弹的战舰之一。海湾战争时美国投入8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全都,其中7艘发射了 战斧导弹。发射最多的是邦克山号巡洋舰,共发射28枚。
1993年1月17日“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考彭斯”号向伊拉克被怀疑与核武器有关 的目标发射了战斧导弹。
1998年12月16日,3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安提坦号、 普林斯顿号和葛底斯堡号,发射战斧导弹参与对伊拉克目标的打击。
1999年3月24日,“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菲律宾海”号发射战斧导弹参与对南联盟空袭。
2003年3月20日,位于波斯湾的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邦克山”号向伊拉克发射了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标志对巴格达空袭开始。随后同级舰“考彭斯”号以及其他舰艇总共向伊拉克发射45枚“战斧”导弹。
2008年2月21日,“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伊利湖”号发射1枚“标准-3”导弹击毁1颗美国卫星,显示其反导反卫星能力。
2018年4月14日,“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蒙特利”号向叙利亚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参与美英法联军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
退役型号
一战前主要国家的战列巡洋舰 |
英国 |
| 长度 | 宽度 | 满载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无敌级 | 172.8米 | 23.9米 | 20135吨 | 4门双联装305毫米主炮 | 25.5节 | 1906年4月 | 3艘 | 第一种战列巡洋舰 |
不倦级 | 179.8米 | 24.4米 | 22110吨 | 4门双联装305毫米主炮 | 25节 | 1909年2月 | 3艘 | |
狮级 | 213.4米 | 27米 | 29680吨 | 4门双联装305毫米主炮 | 27节 | 1909年9月 | 2艘 | |
玛丽女王级 | 214.4米 | 27.1米 | 31650吨 | 4门双联装305毫米主炮 | 27.5节 | 1911年3月 | 1艘 | |
虎级 | 214.6米 | 27.6米 | 35710吨 | | | 1912年6月 | 1艘 | |
德国 |
| 长度 | 宽度 | 满载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冯·德·坦恩级 | 171.7米 | 26.5米 | 21700吨 | 4门双联装280毫米主炮 | 24.75节 | 1908年3月 | 1艘 | 防护性能优于英国“无敌”级 |
毛奇级 | 186.5米 | 19.5米 | 25300吨 | 5门双联装280毫米主炮 | 25.5节 | 1908年11月 | 2艘 | |
塞德利茨级 | 200.5米 | 28.5米 | 28100吨 | 5门双联装280毫米主炮 | 26.5节 | 1911年2月 | 1艘 | |
德芙林格级 | 210.4米 | 29米 | 30700吨 | 4门双联装305毫米主炮 | 26.5节 | 1912年1月 | 3艘 | 德国最先装备305毫米主炮的战列巡洋舰,首次使用燃油锅炉 |
日本 |
| 长度 | 宽度 | 满载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筑波级 | 137.1米 | 23米 | 15400吨 | 2门双联装305毫米主炮 | 20.5节 | 1905年1月 | 2艘 | 日本自称是世界第一种战列巡洋舰,但并没有得到承认 |
鞍马级 | 147.9米 | 23米 | 15595吨 | 2门双联装305毫米主炮 | 20.5节 | 1905年8月 | 2艘 | |
金刚级 | 214.5米 | 28米 | 32200吨 | 4门双联装356毫米主炮 | 27.5节 | 1911年1月 | 4艘 | 首艘为英国建造,其余3艘为日本购买图纸和技术在本国建造 |
沙皇俄国 |
| 长度 | 宽度 | 满载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伊兹梅尔级 | 228.6米 | 30.5米 | 38000吨 | 4门三联装356毫米主炮 | 26.5节 | 1913年12月 | 4艘但全没有建造完成 | |
一战前主要国家建造的轻巡洋舰 |
英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查塔姆级 | 139.6米 | 14.9米 | 5400吨 | 8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5.5节 | 1911年1月 | 6艘 | |
伯明翰级 | 139.3米 | 15.2米 | 5440吨 | 9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5.5节 | 1912年6月 | 4艘 | |
伯肯黑德级 | 135.9米 | 15.2艘 | 5185吨 | 9门单管140毫米火炮 | 25.5节 | 1914年3月 | 2艘 | |
林仙级 | 132.9米 | 11.9米 | 3500吨 | 3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8.5节 | 1912年10月 | 8艘 | |
加罗林级 | 135.9米 | 12.6米 | 3750吨 | 2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8.5节 | 1913年7月 | 6艘 | |
卡里俄珀级 | 135.9米 | 12.6米 | 3750吨 | 2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8.5节 | 1914年1月 | 2艘 | |
坎不里安级 | 135.9米 | 12.6米 | 3750吨 | 3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8.5节 | 1914年12月 | 4艘 | |
德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马格德堡级 | 138.7米 | 13.4米 | 4570吨 | 12门单管105毫米火炮 | 28节 | 1910年 | 4艘 | 德国第一种轻巡洋舰 |
卡尔斯鲁厄级 | 142.2米 | 13.7米 | 4900吨 | 12门单管105毫米火炮 | 27.6节 | 1911年 | 2艘 | |
格劳登茨级 | 142,7米 | 13.8米 | 4912吨 | 12门单管105毫米火炮 | 28节 | 1912年 | 2艘 | |
威斯巴登级 | 145.3米 | 13.9米 | 5180吨 | 12门单管105毫米火炮 | 27.5节 | 1913年 | 2艘 | |
柯尼斯堡级 | 151.4米 | 14.3米 | 5440吨 | 8门单管150毫米火炮 | 27.5节 | 1914年 | 4艘 | |
一战中各国建造的战列巡洋舰 |
英国 |
| 长度 | 宽度 | 满载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声望级 | 242米 | 27.4米 | 32730吨 | 3门双联装305毫米主炮 | 31.5节 | 1915年1月 | 2艘 | |
勇敢级 | 239.7米 | 24.7米 | 22690吨 | 2门双联装381毫米主炮 | 32节 | 1915年3月 | 3艘 | 后来全部被改装为航空母舰 |
胡德级 | 262.1米 | 31.7米 | 45200吨 | 4门双联装381毫米主炮 | 31节 | 1916年5月 | 1艘(3艘被取消) | 受日德兰海战影响更改设计,但并不成功 |
德国 |
| 长度 | 宽度 | 满载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马肯森级 | 223米 | 30.4米 | 36000吨 | 4门双联装350毫米主炮 | 28节 | 1915年1月 | 4艘但全被取消 | |
一战中各国建造的轻巡洋舰 |
英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半人马座级 | 135.9米 | 12.8米 | 3750吨 | 5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8.5节 | 1915年1月 | 2艘 | |
卡利登级 | 147.5米 | 14米 | 4180吨 | 5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9节 | 1916年3月 | 4艘 | |
女谷神级 | 137.6米 | 13.3米 | 4290吨 | 5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9.5节 | 1916年7月 | 5艘 | |
卡莱尔级 | 148.1米 | 13.2米 | 4200吨 | 5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9.5节 | 1917年10月 | 5艘 | 加罗林级、卡里俄珀级、坎不里安级、半人马座级、卡利登级、女谷神级、卡莱尔级均为C字母开头,统称为C级巡洋舰 |
达内伊级 | 143.5米 | 14米 | 4850吨 | 6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29节 | 1916年12月 | 8艘 | D字母开头,统称为D级巡洋舰 |
绿宝石级 | 173.7米 | 16,6米 | 7550吨 | 7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33节 | 1918年9月 | 2艘 | E级巡洋舰,对抗德国布鲁默级巡洋舰 |
卡文迪许级 | 184.4米 | 19.8米 | 9860吨 | 7门单管190毫米火炮 | 30节 | 1916年6月 | 5艘(1艘被改为航母) | 轻巡洋舰发展大型化的标志,被誉为重巡洋舰鼻祖 |
德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科隆级 | 155.5米 | 14.3米 | 5620吨 | 8门单管150毫米火炮 | 30节 | 1915年 | 规划10艘建成7艘 | |
日本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天龙级 | 142.9米 | 12.3米 | 3230 | 4门单管140毫米火炮 | 33节 | 1917年 | 2艘 | 世界第一种航速超30节的巡洋舰 |
《华盛顿海军条约》前后各国建造的重巡洋舰 |
日本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古鹰级 | 176.8米 | 15.8米 | 7950吨 | 6门单管200毫米火炮 | 34.5节 | 1922年 | 2艘 | “古鹰”级是日本自行建造的真正意义的现代巡洋舰,极大的影响了后来的日本巡洋舰和战列舰设计 |
青叶级 | 177.5米 | 15.8米 | 8300吨 | 3门双联装200毫米火炮 | 34.5节 | 1924年1月 | 2艘 | |
妙高级 | 192.4米 | 19.0米 | 11300吨 | 5门双联装200毫米火炮 | 35.5节 | 1924年10月 | 4艘 | 日本真正第一种条约型重巡洋舰 |
高雄级 | 192.5米 | 19.0米 | 11350吨 | 5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5.5节 | 1927年4月 | 4艘 | |
美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列克星敦级 | 266.5米 | 32.1米 | 43500吨 | 4门双联装406毫米火炮 | 33.5节 | 1920年8月 | 3艘 | 战列巡洋舰设计,签订条约后全部改建为航空母舰 |
彭萨科拉级 | 178.5米 | 19.9米 | 9097吨 | 2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2门三联装203毫米火炮 | 32.5节 | 1926年10月 | 2艘 | 为了限制排水量,以轻巡洋舰为设计参考,舰体强度不足 |
北安普顿级 | 183米 | 20.1米 | 9006吨 | 3门三联装203毫米火炮 | 32.5节 | 1928年3月 | 6艘 | |
波特兰级 | 185.9米 | 20.1米 | 10258吨 | 3门三联装203毫米火炮 | 32.5节 | 1930年2月 | 2艘 | |
英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肯特级 | 192.0米 | 20.9米 | 10900吨 | 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1.5节 | 1924年9月 | 5艘 | 英国第一种条约型重巡洋舰 |
伦敦级 | 192.8米 | 20.1米 | 9850吨 | 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2.3节 | 1926年2月 | 4艘 | |
诺福克级 | 192,8米 | 20.1米 | 9975吨 | 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2.3节 | 1927年7月 | 2艘 | |
约克级 | 175.3米 | 17.4米 | 8250吨 | 3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2节 | 1927年5月 | 2艘 | |
法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迪凯斯纳级 | 191米 | 19米 | 10000吨 | 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4节 | 1924年10月 | 2艘 | |
絮弗伦级 | 194.0米 | 19.1米 | 10000吨 | 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1节 | 1926年4月 | 4艘 | 为了应对“条约型巡洋舰”的军备竞赛,法国从1925-1928年每年建造了1艘条约型重巡洋舰,这四艘重巡洋舰外形相似,主炮相同,但内部结构多有不同,有观点认为是4个级别 |
意大利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特伦托级 | 197米 | 20.6米 | 10511吨 | 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5节 | 1925年2月 | 2艘 | 意大利第一种条约型重巡洋舰,主要对抗法国 |
扎拉级 | 182.8米 | 20.6米 | 11680吨 | 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2节 | 1929年7月 | 4艘 | 装甲防御能力强 |
德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德意志级 | 186米 | 20.69米 | 12630吨 | 2门三联装280毫米火炮 | 28节 | 1929年2月 | 3艘 | 德国不受条约限制,因此该级舰排水量和火炮口径都超出条约型重巡洋舰的限制,实际是战列巡洋舰 |
|
《华盛顿海军条约》前后各国建造的轻巡洋舰 |
美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奥马哈级 | 169.3米 | 16.9米 | 7050吨 | 2门双联装152毫米+8门单管152毫米火炮 | 35节 | 1918年12月 | 10艘 | |
日本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球磨级 | 162.2米 | 14.2米 | 5100吨 | 7门单管140毫米火炮 | 36节 | 1918年8月 | 5艘 | 为了保证高速,艇体呈细长型,长宽比为11 |
长良级 | 163.0米 | 14.2米 | 5170吨 | 7门单管140毫米火炮 | 36节 | 1920年9月 | 6艘 | |
川内级 | 163.0米 | 14.2米 | 5195吨 | 7门单管140毫米火炮 | 35节 | 1922年2月 | 4艘 | |
夕张级 | 138.9米 | 12米 | 2890吨 | 2门双联装140毫米火炮2门单管140毫米火炮 | 35.5节 | 1922年6月 | 1艘 | |
德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埃姆登级 | 155.1米 | 14.3米 | 5600吨 | 8门单管150毫米火炮 | 29.4节 | 1921年 | 1艘 | |
柯尼斯堡级 | 174米 | 15.3米 | 6650吨 | 3门三联装150毫米火炮 | 32.5节 | 1926年 | 3艘 | |
莱比锡级 | 177.1米 | 16.2米 | 6515吨 | 3门三联装150毫米火炮 | 32节 | 1928年 | 1艘 | |
法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迪盖·特鲁安级 | 175.3米 | 17,2米 | 7249吨 | 4门双联装155毫米火炮 | 33节 | 1922年8月 | 3艘 | |
圣女贞德级 | 170米 | 17.7米 | 6496吨 | 4门双联装155毫米火炮 | 25节 | 1928年8月 | 1艘 | 训练巡洋舰,装甲防护弱、航速低 |
意大利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 阿尔伯特·迪·杜萨诺”级 | 169,3米 | 15.5米 | 5110吨 | 4门双联装152毫米火炮 | 36.5节 | 1928年4月 | 4艘 | |
《伦敦海军条约》后各国建造的重巡洋舰 |
英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利安德级 | 169.01米 | 16.8米 | 6985吨 | 4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5节 | 1930年9月 | 5艘 | |
安菲翁级 | 171.4米 | 17.3米 | 6830吨 | 4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节 | 1933年6月 | 3艘 | |
| | | | | | | | | |
日本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最上级 | 189.0米 | 18.2米 | 11192吨 | 5门三联装155毫米火炮 | 36.5节 | 1931年10月 | 4艘 | 退出《伦敦海军条约》后改装为5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利根级 | 189.1米 | 19.4米 | 11213吨 | 4门三联装155毫米火炮 | 35节 | 1934年12月 | 2艘 | 退出条约后改装为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美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新奥尔良级 | 172.9米 | 18.8米 | 10136吨 | 3门三联装203毫米火炮 | 32.7节 | 1930年9月 | 7艘 | |
威奇塔级 | 185.4米 | 18.8米 | 10589吨 | 3门三联装203毫米火炮 | 32.5节 | 1935年10月 | 1艘 | 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的升级版 |
法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阿尔及利亚级 | 186.2米 | 20.0米 | 10000吨 | 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1节 | 1931年3月 | 1艘 | |
敦刻尔克级 | 214.5米 | 31.1米 | 26500吨 | 2门四联装330毫米火炮 | 29.5节 | 1931年12月 | 2艘 | 法国自称战列舰,但实际为战列巡洋舰 |
意大利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博尔扎诺级 | 196.9米 | 20.6米 | 10890吨 | 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5节 | 1930年6月 | 1艘 | |
德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沙恩霍斯特级 | 229.8米 | 30米 | 31850吨 | 3门三联装280毫米火炮 | 32节 | 1935年5月 | 2艘 | 英德海军协议后,德国舰艇排水量不受限制,该级舰实际是战列巡洋舰 |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 | 202.8米 | 21.3米 | 14050吨 | 4门双联装203毫米火炮 | 32.6节 | 1935年7月 | 5艘 | |
《伦敦海军条约》后各国建造的轻巡洋舰 |
英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利安德级 | 169.01米 | 16.8米 | 6985吨 | 4门双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5节 | 1930年9月 | 5艘 | |
安菲翁级 | 171.4米 | 17.3米 | 6830吨 | 4门双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节 | 1933年6月 | 3艘 | |
林仙-II级 | 154.2米 | 15.5米 | 5220吨 | 3门双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节 | 1933年1月 | 4艘 | 其中第4艘“曙光女神”号转卖中国改名为“重庆”号 |
南安普敦级 | 180.2米 | 18.8米 | 9100吨 | 4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节 | 1934年11月 | 5艘 | 大型化轻巡洋舰 |
格洛斯特级 | 180.3米 | 19.0米 | 9400吨 | 4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节 | 1936年2月 | 3艘 | |
爱丁堡级 | 187.0米 | 19.3米 | 10550吨 | 4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5节 | 1936年12月 | 2艘 | |
黛朵级 | 156.1米 | 15.4米 | 5600吨 | 5门双联装133毫米高平两用火炮 | 32.5节 | 1937年10月 | 11艘 | 世界第一种专门设计的专职防空巡洋舰 |
美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布鲁克林级 | 185.4米 | 18.8米 | 9767吨 | 5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5节 | 1934年5月 | 9艘 | |
日本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香取级 | 129.8米 | 16.0米 | 5890吨 | 2门双联装140毫米火炮 | 18节 | 1938年3月 | 3艘 | 专门用于训练,航速低 |
法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埃米尔·贝尔坦级 | 177米 | 16米 | 5886吨 | 3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4节 | 1931年8月 | 1艘 | |
拉加利索尼埃级 | 179.5米 | 17.5米 | 7600吨 | 3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1节 | 1931年12月 | 6艘 | |
意大利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路易吉·卡杜尔纳” 级 | 169.3米 | 15.5米 | 5323吨 | 4门双联装152毫米火炮 | 36.5节 | 1930年7月 | 2艘 | “ 阿尔伯特·迪·杜萨诺”级、“路易吉·卡杜尔纳” 级、“ 莱蒙德·蒙特库科里”级、“ 埃曼努莱·菲利贝尔特” 级和“阿布鲁齐”级,这5级12艘轻巡洋舰都是以是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雇佣军士兵队长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又被统称为“雇佣兵队长”级 |
“ 莱蒙德·蒙特库科里”级 | 182.2米 | 16.6米 | 7405吨 | 4门双联装152毫米火炮 | 37节 | 1931年10月 | 2艘 |
“ 埃曼努莱·菲利贝尔特” 级 | 186.9米 | 17.5米 | 8317吨 | 4门双联装152毫米火炮 | 36.5节 | 1932年10月 | 2艘 |
“阿布鲁齐”级 | 187米 | 18.9米 | 9440吨 | 2门三联装152毫米口径火炮+2门双联装152毫米口径火炮 | 34节 | 1933年12月 | 2艘 |
“罗马统帅”级 | 142.9米 | 14.4米 | 3686吨 | 4门双联装135毫米火炮 | 40节 | 1939年9月 | 3艘 | |
德国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纽伦堡级 | 181米 | 16.4米 | 6980吨 | 3门三联装150毫米火炮 | 32节 | 1938年11月 | 1艘 | 纳粹上台的第一种大型军舰 |
| 二战各国建造的巡洋舰 |
| 美国 |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重巡洋舰 | 巴尔的摩级 | 205.3米 | 21.6米 | 13600吨 | 3门三联装203毫米火炮 | 33节 | 1941年5月 | 14艘 | 不受排水量限制,解决了条约型重巡洋舰的一些问题 |
俄勒冈级 | 205.3米 | 21.6米 | 13600吨 | 3门三联装203毫米火炮 | 33节 | 1944年3月 | 3艘 | 直接利用巴尔的摩级设计,舰体上层建筑有变化 |
得梅因级 | 218.4米 | 23.0米 | 17255吨 | 3门三联装203毫米火炮 | 33节 | 1945年5月 | 3艘 | 主炮射速每分钟10发,超过其他所有重巡洋舰 |
战列巡洋舰 | 阿拉斯加级 | 246.4米 | 27.8米 | 29799吨 | 3门三联装305毫米火炮 | 33节 | 1941年12月 | 2艘 | |
轻巡洋舰 | 亚特兰大级 | 164.9米 | 16.2米 | 6718吨 | 8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火炮(后7艘减为6门) | 32.5节 | 1940年2月 | 11艘 | |
克利夫兰级 | 185.4米 | 19.6米 | 11744吨 | 4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5节 | 1940年6月 | 26艘,另有9艘改成独立级航母 | |
法戈级 | 185.4米 | 19.6米 | 11744吨 | 4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5节 | 1943年8月 | 2艘 | |
伍斯特级 | 207.1米 | 21,5米 | 14700吨 | 6门双联装152毫米火炮 | 33节 | 1945年1月 | 2艘 | |
| 英国 |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轻巡洋舰 | 女战神级 | 156.1米 | 15.4米 | 5950吨 | 4门双联装133毫米火炮 | 32节 | 1939年11月 | 5艘 | |
斐济级 | 169.3米 | 18.9米 | 8530吨 | 4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节 | 1938年3月 | 11艘 | |
快速级 | 169.3米 | 19.2米 | 8800吨 | 4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节 | 1941年11月 | 2艘 | |
虎级 | 169.3米 | 19.5米 | 8885吨 | 3门三联装152毫米火炮 | 32节 | 1941年10月 | 1艘(另外3艘在战后改建新防空巡洋舰) | |
日本轻巡洋舰 |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主炮 | 航速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设计特点 |
轻巡洋舰 | 阿贺野级 | 171.4米 | 15.2米 | 6652吨 | 3门双联装152毫米火炮 | 35节 | 1940年6月 | 4艘 | |
大淀级 | 192.1米 | 16.6米 | 8168吨 | 2门三联装155毫米火炮 | 35节 | 1941年2月 | 1艘 | |
美苏意导弹巡洋舰一览 |
| | 长度 | 宽度 | 标准排水量 | 舰空导弹 | 反舰导弹 | 反潜导弹 | 陆攻导弹 | 开建时间 | 建造数量 | 是否现役 | 设计特点 |
美国 | 莱希级 | 162.5米 | 16.6米 | 5670吨 | 2座MK-10“标准”舰空导弹发射器 | 2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 | 1座八联装MK-16“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 | | 1959年 | 9艘 | 否 | |
长滩级 | 219.9米 | 22.3米 | 15540吨 | 2座双联装MK-10“标准”舰空导弹发射器 | 2座四联装MK-141“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 | | 2座四联装MK-143“战斧”导弹发射器 | 1957年12月 | 1艘 | 否 | 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水面战舰 |
贝尔纳普级 | 166.7米 | 16.7米 | 6750吨 | 1座双联装MK-10“标准”舰空导弹发射器 | 2座四联装MK-141“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 | 阿斯洛克导弹改为有MK-10发射器发射 | | 1962年2月 | 9艘 | 否 | 减少一座MK-10导弹发射器,增加1门127毫米火炮 |
班布里奇级 | 172.3米 | 17.6米 | 7804吨 | 2座MK-10双联装“标准”舰空导弹发射器 | 3座四联装MK-141“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 | 1座八联装MK-16“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 | | 1959年 | 3艘 | 否 | 当时世界最小核动力水面舰艇 |
加利福尼亚级 | 181.7米 | 18.6米 | 9561吨 | 2座MK-10双联装“标准”舰空导弹发射器 | 2座四联装MK-141“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 | 1座八联装MK-16“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 | | 1970年1月 | 2艘 | 否 | |
弗吉尼亚级 | 178.3米 | 19.2米 | 8623吨 | “标准”舰空导弹(由双联装MK-26发射器发射) | 2座四联装MK-141“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 | 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由双联装MK-26发射器发射) | 2座四联装MK-143“战斧”导弹发射器 | 1972年8月 | 4艘 | 否 | |
苏联 | “肯达”级(58型) | 142米 | 16米 | 4340吨 | 2座ZI-101型双联装V-600型防空导弹发射器 | 2座SM-70型四联装P-35反舰导弹发射器 | | | 1960年2月 | 4艘 | 否 | 苏联第一种正式发展的导弹巡洋舰,赫鲁晓夫认为这种装备在战场上不具备实战意义,只能作为迎宾出访的工具,只建造了4艘 |
“克列斯塔-I”级(1134型) | 156.2米 | 16.7米 | 5335吨 | 2座ZIF-102型双联装V-600型防空导弹发射器 | 2座双联装4K-44反舰导弹发射器 | | | 1964年 | 4艘 | 否 | 应对英美导弹核潜艇威胁的反潜巡洋舰 |
“克列斯塔-II”级(1134A型) | 158.6米 | 16.8米 | 5640吨 | 和“克列斯塔-I”级相同 | 和“克列斯塔-I”级相同 | SS-N-14(URPK-3/4型)反潜导弹 | | 1965年1月 | 10艘 | 否 | |
“卡拉”级(1134B型) | 173.2米 | 18.5米 | 6670吨 | | | | | 1968年6月 | 7艘 | 否 | 将蒸汽轮机改为燃气轮机,采用全燃联合动力方式 |
意大利 |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 | 179.6米 | 19.4米 | 7500吨 | 4座“奥托马克MK2”反舰导弹发射器 | “标准”防空导弹 | | | 60年代末 | 1艘 | 否 | 尾部有大型直升机甲班,能搭载9架直升机,也被称为直升机巡洋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