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后魏时期的贾思勰,成书于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之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最有价值的名著之一。《齐民要术》全书十卷,九十二篇,共计十一万五千余字。其中贾思勰自序后卷一前的《杂说》,非贾思勰所著,是后人插进去的。自宋代到近代,《齐民要术》陆续有20多种版本,并至迟在唐代传播至日本。《齐民要术》承先启后,系统总结了北魏及其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并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对黄河流域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南方的农业生产也有重要影响。书中的不少技术经验直至今天仍在北方旱作中发挥作用。《齐民要术》在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后世农书的发展树立了榜样。近年来,在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对《齐民要术》的研究也开始流行,并称之为“贾学”。 成书
《齐民要术》的写作“采捃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以行事”,即摘取有关的文献资料,搜集民间流传的生产经验,向有知识和经验的人请教,并用自己的实践检验前人的经验和结论。全书征引前人著作共150余种,记载农诊30多条,在总结当时及其以前的农业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本人的生产知识而写成。 成书时间
《齐民要术》成书的具体时间尚有争议,基本观点有公元533年前后和公元528—556年。有学者通过考证《齐民要术》造酒篇提到的“皇甫吏部”和“元仆射”,也就是利用皇甫玚与元晖这两个与贾思勰为官时间相近的人,推断出《齐民要术》中《白醪酒》篇和《造神曲并酒》篇的写作时间,得出《齐民要术》中的篇章的安排次序并非等同于作者写作的时间顺序,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书籍定稿时进行了篇章次序的编排的结论。 农史学家缪启愉根据书中提到的“杜葛乱后",即杜洛周和葛荣带兵起事,攻占今河北六州,人民遭殃极其惨重,河北人民只能靠吃干桑椹苟延残喘。三年后,公元528年,杜葛二人失败身死。贾思勰亲眼目睹了这次事变,所以《齐民要术》应该是在事变之后所写。以及书中提到西兖州(今山东定陶一带)刺史刘仁之在洛阳试种区田取得了很高的收成,并告诉了贾思勰。刘仁之出任西兖州刺史的时间是在后魏末帝孝武帝(532年—534年)时期,东魏武定二年(544年)刘仁之卒。这表示贾思勰是在刘仁之任西兖州刺史之后,至刘仁之未死之前这段时间写书。但不能表明在刘任该职之前贾思勰一定没有开始写《齐民要术》,也不能肯定说刘死时书已完成。所以缪启愉把成书年代拉长,推定《齐民要术》的成书时间为6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之间。 此外,《齐民要术》卷前的《杂说》并非贾氏所作,已被学术界的学者公认。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证实,并且认为可能是唐五代人所作。 时代背景
《齐民要术》产生于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北魏。北魏拓跋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在统一中国北方后迁都洛阳。以游牧文化为基础的北魏拓跋氏进入中原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汉化。在经济上,表现为重视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与发展,农业最终成为北魏的主导经济。此外,重农思想和农学思想的封建经济基础意识形态由来已久,这些都成为《齐民要术》成书的农业经济基础。北魏时期,北方民族屡遭寒冷灾害侵袭,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频繁遭灾。同时,北魏统治日益腐朽,贵族官僚生活奢靡,对人民的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激化。这些因素使得农业劳动力大量丧失,农业生产技术也停滞不前。面对日渐衰微的北魏,贾思勰作为一名官僚,能做的只有为政府提供借鉴之法,他在《齐民要术》的序中就已表明了务农重谷为立政之本等内容。他也注意到了连年的灾害带来的损失,所以在书中对备灾之物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有近代学者分析得出,北魏时期中国的气候由暖转冷,自然环境恶劣,再加上战争的原因,导致农业水平低下。这种背景下,总结农业历史经验和推广农业技术十分必要,所以《齐民要术》应运而生。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学者研究认为北魏时期建国之后,北方农区的农业生产经过修养之后,已经恢复到较高水平,农业科技也得到了提升,这些为《齐民要术》诞生奠定了前提基础。《齐民要术》诞生的直接诱因是北魏末年变乱及鲜卑族化潮流兴起,河北、山东等黄河中下游基本经济区受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农业生产,传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 还有学者认为贾思勰出身儒家世家,所以他著述《齐民要术》的政治意图带有“为帝王师”的色彩,所以不能只将这本书看作平民之书,学者曾雄生也曾指出很可能《齐民要术》是一本“治理人民的重要方略”,强调儒家思想对《齐民要术》成书的影响。 作者背景
贾思勰,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可考。大概是山东益都(今寿光一带)附近人,出生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5世纪末)。曾担任北魏青州高阳太守(今山东临淄西北)。离任后曾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种地养羊。据嘉庆年间《寿光县志》等史料记载,贾思勰与思伯、思同是同族兄弟,该说法也已被大部分农史专家所接受。有学者论证,贾思勰出身于权势较弱的士族,由于家族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原因,他是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所以他可能拥有农业生产经验,并在生产过程中意识到农业经营的重要性。另外,贾思勰是地方官员,相比于朝中官员,没有过多的政务缠身,他很可能是在自愿或被迫退仕之后,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游历多地之后,写成了《齐民要术》。还有一个可能的现实因素是他在退出仕途后,不再有固定的俸禄,所以农业收入成为其收入来源,所以他对农产品及其价格更加熟悉。 书名
《齐民要术》书名中的“齐民”一词,一般认为指的是平民,也可理解为狭义的农民;“要术”二字则是指重要生产技术及谋生方法。在本书的序中,作者引用中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平准书》及三国曹魏如淳注中的话,为“齐民”注解:“齐民无盖藏”,“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藏”指蓄积储藏。对于“齐民”的解释还有“全民”“农民”“齐地之民”“整治整理”的意思。对“齐民要术”的解释有“农(平)民(生计)的基本技能”和“治理人民的重要方略”。 内容
《齐民要术》全书由作者自序、杂说和正文三部分组成。其中《杂说》一篇多数人认为是后人掺入。正文部分共有10卷92篇,11万余字,其中大字正文约有7万字,小字夹注约有4万余。夹注大部分是贾思勰本人所写,也有少部分是唐代人所补加。
《齐民要术》所涉及的农业地区范围很广,记述的生产项目包括农、林、牧、渔、副“大农业”的全部,即从植物栽培、动物饲养一直到农副产品加工,如酿造酒、醋、酱、豆鼓,制糖,做各种饼饵和荤素菜肴,制作文化用品,以及介绍南方热带亚热带植物,等等。《齐民要术》写作的宏观规划、布局、体裁,完全是独创的,它开创了后代农书总体规划的范例。《齐民要术》前六卷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卷七、八、九是属于农副产品加工的副业生产和保藏,虽然是次要的,但有着很重要的技术内容和史料价值,荤素菜肴是最早的“中国菜谱”。最后一卷是南方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虽然是引录文献资料,却是中国最早的“南方植物志”。 思想
农学思想
《齐民要术》中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学思想,并应用于指导当时的农业生产及其生产经营,其中最突出的是对“三才”理论和“三宜”原则的进一步阐发。“三才”理论是研究天、地、人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齐民要术》中从发展社会经济的角度,进一步总结了前人有关农业生产中天、地、人三大因素的论述,书中把天时、地利看做是生产民食的自然环境条件,把人的劳动看做是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思想体系。《齐民要术·种谷篇》中引述了《庄子》中长梧封人种植庄稼的例子,以此说明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重要性,强调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将人的因素提到了较为科学的高度,明确了人和自然的关系,阐明了认识和利用客观自然环境条件,对于生产和提高农业生产的意义。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书中多次强调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了“勤力可以不贫”、“力能胜贫”的思想,形成了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以人力抗御春旱,走土壤保墒蓄水之路,力争春播顺利,以夺取全年丰收的旱作农业思想体系。“三宜”原则中“宜”是合适、恰好之意,“三宜”即指因时制宜(时宜)、因地制宜(地宜)、因物制宜(物宜)的生产原则。《齐民要术》重视继承与发扬这些原则,书中强调要根据农作物与自然环境周期变化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以及易于观察的天象作为“时宜”的标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安排社会的生产力布局。关于“地宜”,《齐民要术》中系统论述了因土施肥、因地播种等有关“地宜”的问题。 农业经营思想
从经济学角度看,《齐民要术》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提出一些重要的经济管理主张,并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首先,书中主张“用力少而得谷多”的管理目标,书中肯定了勤劳对生产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不能只追求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还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率问题,以求用最少的产出获得最大的产出。其次,《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在此认识之上,书中把农业生产与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主张通过学习种田的方法,辅以合理的技术措施,以及高效率的农具来提高产量,书中从投入、产出的比率角度看待自然规律,将是否尊重自然规律与经济效益相关联,突出自然规律的作用和经济价值。此外,在土地经营规模问题上,书中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指出土地的经营规模必须与家庭经济状况的综合实力相称,并且从具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倾向于支持精耕细作,提出土地经营规模要遵循“量己力”和“少好”原则,成为古代农业经济管理思想中的重要观点之一。《齐民要术》还有发展商品农业的倾向,同时指出商品农业生产只能作为家庭的辅助性收入。最后,《齐民要术》认为生产管理和货殖管理并重,摒弃了之前单纯重视技术或者经营的弊端。 这些农业经营思想,与书中“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和主张发展农业商品经济的“国富以农”的农本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农业经济思想体系。《齐民要术》中不仅阐述了农业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性经济部门,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整个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计民生的秩序井然,而且论述了社会财富的来源以及如何增加农产品和使农民富裕起来等根本性问题,较全面地回答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和如何培育及强化这个经济基础等论题。其农业经济思想内涵丰富,也具有当代意义。《齐民要术》是一部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学属性的农政著作,其论述的农业经济思想是为北魏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服务。
饮食文化思想
《齐民要术》记录了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加工及食品烹饪方法,以及中国南北各地的饮食特点和胡汉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过程,对当今中国的传统食品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与启发价值。《齐民要术》全书贯穿着全面饮食思想。首先,种植和养育都是为了食用,所以要想制作出优质的食品,就要关注获取原材料的技术,即原料获取与饮食制作是相互依存互为一体的。《齐民要术》的饮食技法还突出了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书中记载了大量平民方便实用的中低档次饮食,秉承着先吃饱再吃好的原则。其次,书中制作和烹饪饮食的程序和过程基本和现在一致,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最后,书中还注重饮食美学追求,比如在进食程序中主张先观其色和形,再闻气味,进行品尝,加上食物的容器,构成五佳。此外,书中还有多处对食物色、香、味、形、器的描述,都体现了对饮食艺术学的追求。 抗灾救荒思想
《齐民要术》重视防灾抗灾,书中的抗御灾害思想是之前农书等文献资料以及传统抗灾思想的集成,所以《齐民要术》关于抗灾救荒思想的内容更全面,涉及的灾害类型更多。《齐民要术》中记述的抗御灾害思想包括防旱灾、防病虫害、防霜冻三类。《齐民要术》提出了具体和科学的防灾措施,《齐民要术》主张不仅要把握农时和土地环境,还要重视违背农时之后的补救措施,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防御灾害能力等。《齐民要术》的防灾思想有以下特点。首先,《齐民要术》中强调利用技术手段防灾抗灾。其次,重视积余备灾,一是节用积余,一是积蓄救荒食物。书中指出财富食物的使用应该有节制,粮食成熟之后要及时收获,同时要节约粮食和养牲畜的饲料。积蓄备荒应该由上至下加以激励和督责,还列出了一些适合抗灾保岁的作物,主张种植和收集救荒作物来代替严重缺乏的粮食。最后,书中还倡导利用方术防灾,比如厌胜术等,这类方法是特定时期的特殊救灾方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客观上会给人们一些心理安慰,带给人们活下去的希望。其中有不少重要的灾害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哲学思想
《齐民要术》哲学思想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继承与发展了古代传统唯物主义哲学,二是对实践经验的提炼与升华。《齐民要术》体现了安民、富民、利民等崇高的人文关怀和民本思想,体现出天地人和合的思想,以及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齐民要术》中有关重农思想的论述,蕴含着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全书从统治者统治社会的需要出发,主张治国必先安民、富民而要安民、富民就必须重农业,发展农业科学技术。《齐民要术》的序中引用了晁错和刘陶晁错之言,体现出为百姓衣食无忧着想的人文情怀。此外,《齐民要术》还蕴含了富民利民思想,体现出民本思想。书中还强调遵循天时、地宜的自然规律,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齐民要术》主张要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种植栽培要因地制宜,都体现出了天地人和合思想。书中还提出耕地深浅度与耕地时间和程序是有关系的,牧羊人的性格与牧羊质量有关,饮水与羊的生长有关,羊群行走快慢与羊群生长相联系等等,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特色
史料价值
《齐民要术》最后一卷记述了“五谷、果、菜茹非中国物产者”,是篇幅最大的一卷,主要记录了其他文献中利于食用救饥的南方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料,不仅体现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想,还保留了当时南方重要的植物资料。
据现代学者孙金荣统计,《齐民要术》引用过百余个数目,其中包括56个具有代表性的已失传的书目,其涉及地域广阔,涉及物种丰富多样,涉及科技门类多元,包含了多种科技成就。为今日学者了解有关书目、内容和版本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也是古代农业科技、文化、思想的重要史料,还是现代农业科技文化思想的传承和应用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资料价值和现代应用价值。比如后世对《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业典籍的辑佚,就借助了《齐民要术》的大量引文。又如《齐民要术》的序引用了《仲长子》《谯子》文,用以强调身体力行,勤于耕种的重要性等等。书中引用的有关物种的种植、养殖技术,在现代种植、养殖技术中已经得到验证,被证明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是与现代科技相一致,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和现实应用性,经济社会效益高。 语言价值
《齐民要术》对研究魏晋南北朝语言的语料有重要价值。《齐民要术》全书口语性强,有大量的诊语、俗语、歌谣,是重要的口语材料。有学者指出,北魏时期的代表作《齐民要术》就有十分丰富的口语方言,记录了当时活的语言,弥足珍贵。作为研究语料,《齐民要术》还具有量足,覆盖面广的特点。《齐民要术》内容涵盖农、林、牧、副、渔多个方面,是农学的百科全书。其词汇的专业性与通用性紧密结合,具有科技文献专书研究的一些特点,可以为其他科技文献的词汇研究提供语料。对《齐民要术》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整理以及农学史、汉语史的研究。此外,《齐民要术》使用了一批新兴的常用词,以及大量的新词和新义,既可补现有辞书之不足,也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所以此书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具有独特价值。
评价
正面评价
南宋历史学家李焘称《齐民要术》为“在农书中最峣然出其类”;明代文学家王廷相称《齐民要术》为“惠民之证,训农裕国之术”;日本学者西山武一称赞《齐民要术》为“中国农书的最高峰”;日本学者神谷庆治则认为,“即使用现代科学的成就来衡量,在《齐民要术》这样雄浑有力的科学论述前面,人们也不得不折服”;日本农史学家渡部武称《齐民要术》为“集中国人民智慧大成的农书中之雄”;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及其助手白馥兰也认为,“《齐民要术》是完整保留至今的最早的中国农书,其行文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所述技术水平之高,更臻完美”。 一些经济史学家认为应将《齐民要术》看作是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的经济管理指南。1980年,经济史学家胡寄窗在《从世界范围考察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论文中说:“公元第六世纪前半期出现的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人们公认的我国古代仅存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农书。但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考察,它还是一部很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家庭经济学,对一个地主阶级家庭的生产、交易和消费均有很详细的设计和记载。”“他也给一些封建地主家庭设计了不少稳妥的牟利活动。” 1987年,现代学者王尚殿在《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简史》中称:“《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农书,是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科技书,内容极其广泛和丰富。书中有粮食和油料加工,有制曲、酿酒、做酱、做豉、酿醋和食品加工、烹调等。书中七、八、九卷全部是记述食品加工、储藏的,可谓我国六世纪的食品百科全书。”
日本学者山田罗谷总结自己的生产实践后,指出:“我从事农业生产三十余年,凡是民家生产上生活上的事,只要向《齐民要术》求教,依照着做,经过历年的试行,没有一件不成功的。”
负面评价
唐代官员韩鄂曾批评《齐民要术》说:“《齐民要术》,病在迂疏”。
《齐民要术》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缺点:一是没有从整体出发,只讨论了农业种植中的土壤知识和水利建设,对农具以及主要作物的施肥、灌溉并未提及。二是因为作者追求利润,所以书中记述物价的资料多于记述生产水平的资料。三是书中记述了一些阴阳五行等荒诞迷信资料,有一定的落后性。
《齐民要术》序文中所说:“花草之流,……盖不足存。”书中并没有一句关于花色、花香的记述。花卉庭园布置,是中国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之一,作者贾思勰未收录花卉栽培的写作惯例被后世的许多整体性农书接受。一直到宋末、元初,才有人打破这个戒条,将花卉栽培技术编进农书。所以,花卉栽培的技术史,缺少了一千年的材料。
影响
中国影响
唐朝时期,《齐民要术》被推崇仿效,并对后世影响深远。《齐民要术》成书不久,唐初的太史令李淳风(602年~670年)写了一本《演齐人要术》,是在《齐民要术》的基础上,对《齐民要术》的“推演”,即《演〈齐民要术〉》,已失传。其后,唐代武则天(624年~705年)下令编撰由自己删定的官书《兆人本业》,“兆人”即“齐民”,从有关文献可知它写的是农民四时种植的方法,与《齐民要术》相关。唐末,官员韩鄂编有《四时纂要》,书中大量内容取自《齐民要术》,该书已失传。从唐到清,还出现了《山居要术》《齐民要书》《齐民四术》等书,这类书尽管内容不同,但是书名仍在套用“齐民要术”。《农桑概要》等四部全面性的大农书,也以《齐民要术》为标准,以《齐民要术》的材料为基本材料,其他农书也有引用《齐民要术》中记述的资料。元代王祯撰写的《王祯农书》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齐民要术》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指导思想、养马方面和北方旱作技术方面。元代初年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农桑辑要》也是大致以《齐民要术》为蓝本,杂采以它书而成。 北宋天圣时(1023年—1031年),《齐民要术》有了第一个刻本—“崇文院刻本”。《齐民要术》被朝廷重视并颁发各地,但是政府只发给各地劝农官员作为指导农业生产之用。在民间,从崇文院刻本到南宋初年,因为《齐民要术》的实用价值高,所以其手抄本仍然广泛流传。唐之前,《齐民要术》主要流传于北方,南宋后盛行于南方。近现代以来,整理和研究《齐民要术》蔚然成风,其价值也得到了更多的发掘。 此外,《齐民要术》还被选入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国际影响
《齐民要术》最早以手抄本的形式传播至日本,之后又出现了刻本,并在日本得到充分运用。如山田罗氏因为在《齐民要术》的农业生产的指导下而获得成功,所以将这本书刊刻推行于日本人民。进入现代,日本学者对《齐民要术》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不仅做了注解和翻译工作,还成立了“技术研究会”等,涌现出一些研究《齐民要术》的重要学者,如天野元之助、西山武一、熊代幸雄诸氏等,他们对《齐民要术》进行了校注和注解,并出版了相关书籍。 18世纪,法国巴黎出版的《北京耶稣会士关于中国人历史、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纪要》(简称《中国回忆录》)一书的第五、第十一卷中分别介绍了《要术》中关于植物及果树栽培、养羊等技术;19世纪后半期,法国农学家尤金西蒙在其关于中国农业的论著中介绍了贾思勰及《要术》;
《齐民要术》最迟在19世纪传入欧洲,英国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创立人达尔文曾在其所著的《物种起源》中提及一本百科全书,据考证,达尔文看到的这部百科全书,有可能就是《齐民要术》。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记述的羊的人工选择的内容,也与《齐民要术》记录的相关内容相符。达尔文所记述的中国种植物和果树应用人工选择的原理的内容,也多见于《齐民要术》中。《齐民要术》中有不少项目的记载,比世界其他国家的记载要早三四个世纪甚至十多个世纪。《齐民要术》受到欧美学者的高度重视,现代相继出现不少研究和翻译《齐民要术》的学者。中国科学史研究者英国李约瑟(JoephNeedham)博士,在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关于生物学和农学分册时,以《齐民要术》为重要材料。英国白馥兰(Francesea Bray)将《齐民要术》前六卷译成英文,德国静茨博士(Dr.Chriatine Herzer)将《齐民要术》全书译成德文。在美国,《齐民要术》得到美籍华裔学者的重视。《齐民要术》在国际学术界引人注目,在今天世界农业危机中,更焕发出优异的农学光辉,而为欧美学者所关注和传播。 王思明在《〈齐民要术〉之中外版本述略》一书的“序”中提到“:在果树栽培方面,前苏联植物育种家米邱林和美国、加拿大植物育种家培育的寒带苹果,都是用《要术》中提到的海棠果作杂本培育成功的……而现在世界各国的养马业,都继承了《要术》中所载的关于养马、相马、驯马、医马、培育良种等理论和方法。” 版本
北宋天圣本
最早的《齐民要术》刻本,刊刻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1年)。清末学者叶德辉在其所著的古籍版本目录专著《书林清话》中有所提及:“天圣中刻齐民要术十卷。”天圣本由崇文书院刊刻,所以又被称为院本,中国国内已无存本。日本高山寺现藏有该本的五、八残卷,也有人叫它高山寺本(现藏京都博物馆)。日本最早依据天圣本抄录的有1166年的仁安本,1274年金泽本问世,1948年金泽本又被影印,装订一册,被称为金泽文库本。1914年,近代学者罗振玉借高山寺本运用珂罗版影印,编入《吉石庵丛书》中,使得北宋刻残本开始流通,该版本被称为吉石庵本。 南宋张麟本
该版本是在南宋绍兴(1144年)时由官员张麟所刻,刊于龙舒,又称龙舒本。明代有南宋张麟本的抄本,相对完备。明抄本由群碧楼收藏,1922年《四部丛刊》以此版本为底本进行影印。1930年《万有文库》又据此版本排版印刷。1936年《国学基本丛书》也据此本排印。南宋张麟本失佚之后,有校宋本流传。校宋本是拿某一部《齐民要术》作为底本,再拿宋本来校对,将宋本上不同内容校录在这个底本上。在校对过程中,容易有错误,所以校宋本是二手资料。校宋本的来源主要有两本,一个是清代学者黄丕烈的校宋本,只校录到卷七中卷,清代学者孙诒让曾抄录过。一个是清代学者劳格的校宋本,校录至卷五的第五页,该校宋本藏于日本静嘉堂。除这两个人之外,朱述之、张绍仁也曾有校宋本。1821年,四家校本合成群书校补本,流传至今。 明代刻本
明嘉靖三年(1524年),明代官员马直卿在湖湘刊刻的《齐民要术》版本,为湖湘本,可能是南宋龙舒本之后的刻本。八十年后,明代藏书家胡震亨将该版本收入《秘册汇函》,并在万历三十一年(1605年)刊刻了此本,该版本附有葛祐的序、王廷相序,以及沈士龙、胡震亨的《书后》,被称为秘册本。明崇祯三年(1635年),明末藏书家毛晋影印秘册本辑入《津逮秘书》,被称为津逮本。此外,还有华亭沈氏刊刻的竹东书舍本。明代除三种刻本外,还有四种删节本。删节本只摘录《齐民要术》引录的古书,把贾氏本文删掉。 清代以后版本
清代以后的版本增加。《四部丛刊》影印明抄本的排印本有:商务印书馆的《国学基本丛书》本(即万有文库本)。1804年清代藏书家张海鹏刊印的《学津讨原》本,以此版本为底本的有1927年中华书局活字排印的《四部备要》本和1939年商务印书馆的影印本。1896年清末学者袁昶刊印了《渐西村舍丛刊》本,1917年的龙浴精舍本,以及台北广文书局1979年出版的《诸子荟要》中的《齐民要术》都是此版本的影印本。《津逮秘书》本系统的刻本有:1875年崇文书局的影印本,1888年《观象庐丛书》本,1915年《百子全书》石印本,1923年上海博古斋影印本。 现代整理本主要有农史学家石声汉整理的《齐民要术今释》四卷本,由科学出版社在1957年至1958年出版。2009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上下)两卷本。日本西山武一、熊代幸雄合写《校订译著齐民要术》(删去卷十不译注),上下两册,由日本农林省农业综合研究所于1957年至1959年版。后有合订本一册重印。还有农史学家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一册,由农业出版社在198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