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的功能是暂存精子,促进精子的进一步成熟。精子在附睾内获得运动能力,总共停留8~17天,最终达到功能上的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精子除了自身的因素,还受到附睾微环境的影响,这包括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精子形态的改变。可以说,附睾微环境正常稳定是附睾发挥促成熟这一功能的必要条件。若附睾的功能发生异常,精子则不能成熟,引起不育。
附睾微环境并不是整个管道中保持一致,不同的区段有着复杂而连续的变化,故各区段有着不同的腔液(离子强度、酸碱度、管腔分泌蛋白等不同)。附睾的微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附睾上皮的吸收作用
99%的睾丸网液在附睾头处被重吸收,为下一步附睾分泌附睾液制造微环境奠定了基础。
附睾蛋白的分泌
(1)在给予精子运动能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附睾特异分泌蛋白(Epididymal Protease Inhibitor,EPPIN)、前向运动蛋白(ForwardMotility Protein,FMP)等。 (3)有些蛋白能结合在精子表面,保护精子免遭男、女生殖道内的细菌或病毒的攻击,具有免疫保护能力和抗菌能力,如Bin1b(防御素家族蛋白成员)、hCAP18d等。
(4)哺乳动物的精子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受到氧自由基的损伤。附睾分泌的抗氧化保护蛋白和多肽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如谷胱甘肽(GSH)、肉碱及其酯类等。 细胞因子如MIF、HGF也参与了精子的成熟过程。微环境中适量活性氧可以调节精子功能,但过多则会伤害精子。
附睾内微量元素
多种微量元素都对精子的生成、成熟起重要作用,其中,锌离子、钙离子的影响最大。锌离子缺乏可导致一些促进精子成熟的酶功能异常;钙离子则可以与Bin1b配合为精子提供动力。 附睾液的酸性环境
附睾上皮细胞通过各种酸碱转运体调节HCO3的重吸收和质子的分泌,以维持管腔酸性微环境的平衡。 血睾屏障位于主细胞(管道的构成细胞之一)近腔面的紧密连接处,能将精子与免疫系统隔离开来,避免精子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后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以保护精子。 其他
附睾先天发育情况及成熟度、附睾管长度和通畅度、附睾的炎症情况、附睾集中雄激素的能力、体内性激素的水平和比例、末梢神经功能及调节情况、微血管系统功能及血液供应情况等都会影响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