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简称“北京儿童医院”)该医院1979年成立了北京市儿科研究所,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996年被评为三甲医院,是一所公立、综合性儿童医院。现任院长倪鑫。
基本信息
英文名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特色科室
儿科、儿童重症、小儿呼吸、中西医结合儿科、小儿外科、临床护理、儿童血液病、儿童肿瘤等科室
医院拥有中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诸福棠、小儿白血病专业学科带头人胡亚美、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张金哲等中国儿科界三位院士。
医院共有在职职工3148人,医院总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编制病床970张,年均门诊量约300万人次,住院病人8万余人次,手术逾2.6万例。
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儿科学,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平台,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级研究平台以及16个市级医疗 中心。医院设有疑难病例会诊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儿科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优秀,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儿外科分会的主任委员。 医院在上海复旦大学《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名》中,小儿外科学位于第一名,小儿内科学位于第二名。
历史沿革 1942年,中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诸福棠院士创办北平私立儿童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前身。
1979年10月16日,在时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诸福棠院士的倡议和组织下,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卫生局批准成立北京市儿科研究所,自1994年起至今,北京儿科研究所所长均由历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担任。现任所长为倪鑫教授,副所长为李巍教授。
2013年牵头组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创新“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模式服务全国患儿,目前理事单位成员已达47家。医院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典、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儿童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广泛的合作 ,是科技部认定的儿童重大疾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规模条件 1、整体规模:截至至2023年医院只有西城区一个院区。医院总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编制病床970张,年均门诊量约300万人次,住院病人8万余人次,手术逾2.6万例。 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疗合作项目共计63个。 2021年12月14日发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将承担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北京经开区妇儿保健机构的重要职能。新院区选址位于经开区的河西区,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医院将为河北、天津等辐射区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2、科室设置:北京儿童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儿科学,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平台,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级研究平台以及16个市级医疗中心。医院设有疑难病例会诊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儿科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居中国领先地位,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儿外科分会的主任委员。
3、员工规模:北京儿童医院共有在职职工3148人,其中医生945人,护士1303人,医技452人。正高级职称243人,副高级职称332人,中级职称640人。医院现有教授、副教授100人,承担着博士、硕士研究生,长学制儿科专业,护理大专及继续医学教育等多层次教学任务,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儿科人才。
4、医院设备:医院拥有全国唯一开展全方位儿童泌尿系影像学检查(IVU及VCUG)的影像中心 以及3.0Tx磁共振仪 ;
重点科室 国家级重点学科: 儿科学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儿童重症、小儿呼吸、中西医结合儿科、小儿外科、临床护理、儿童血液病、儿童肿瘤
儿童重症医学科
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成立于1983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PICU之一。2010年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设立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室2个部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现有床位27张,拥有多功能监护仪、血气分析仪、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床旁血液净化仪、ECMO、床旁X-线、床旁彩色 超声、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等危重症监护抢救设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室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首家开展脑血管疾病检查及危重病TCD监测的单位,也是该医院重症医学科特色之一。 小儿呼吸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专业于1978年在江载芳教授带领下成立, 科室1991年在中国儿科最早开展支气管镜介入诊疗;2011年获批成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获批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勤部卫生部“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获批的儿科专科医院。呼吸科设有专家专业门诊,病房有开放床位40张,另有8张支气管镜观察床,并具备完善的急救条件。该科室与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同完成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于近五年获批重大专项等科研立项共10余项。
中西医结合儿科(中医科)
中医科在北京儿童医院也是老科室,自建院初期即成立,历史悠久。中医科位于门诊大楼八层。设有中医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专业门诊及专病门诊。中医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几代中医名家、中西医结合专家。设有两个住院病房,80张床位。中医科一直是北京市四大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
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北京小儿脾胃病重点学科,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是全国示范科先进单位,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北京中医药“十病十药”临床研究基地,北京市中医儿科“治未病”中心。拥有裴学义、陈昭定两位名老中医工作室。2012年底又获批成立了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所。
小儿外科
国际上新生儿外科已成为评价小儿外科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该院外科新生儿专业创建于1972年,专业发展至今已有近50年。成功救治了大批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在中国成功的进行了首例联体儿分离术,率先开展了新生儿期巨结肠根治术、新生儿期中位无肛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新生儿期腹腔镜手术如巨结肠根治术、幽门环肌切开术等。科室拥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3人、硕士6人。
全部科室 医疗科室
临床中心
心脏中心
神经中心
新生儿中心
整形重建与颅颌面中心
脑瘫诊疗中心
血液病中心
儿童肿瘤中心
罕见病中心
临床科室
内科系统
呼吸一科
呼吸二科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感染内科
风湿科
免疫科
肾病一科
肾病二科
血液净化中心
消化科
血液一科
血液二科
肿瘤内科
干细胞移植科
心脏内科
神经内科
儿童康复科
新生儿内科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中医科
重症医学科
过敏反应科
介入肺科
精神科
外科系统
普外科
移植科
泌尿外科
胸外科
骨科
肿瘤外科
心脏外科一科
心脏外科二科
心脏监护病房
神经外科
功能神经外科
新生儿外科
烧伤整形外科
手术麻醉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眼科
皮肤科
口腔科
其他科室
急诊内科
急诊外科
保健中心
临床营养科
保健管理办公室
医技(辅)科室
影像中心
超声科
心脏超声科
检验中心
输血科
病理科
药学部
病案管理办公室
膳食科
职能科室
医院办公室
人力资源处
科研处
教育处
财务处
审计处
党委办公室
纪检办公室
工会
团委
老干部处
宣传中心
医务处
护理部
门诊部
质量控制办公之
疫病预防控制处
感染管理科
医保办公室
客户服务部
信息中心
采购中心
物管中心
运营保障处
保卫处
运营管理办公室
平台中心
医务社会工作部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
儿童慢病管理中心
临床研究中心
流行病与循证医学中心
大数据中心
工程与转化中心
接诉即办服务中心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北京市儿童医院先后制定 并印发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儿童感染性疾病等35项国家级诊疗规范,制定并实施《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等2项新国家技术标准。 医学实践:
医院在中国成功的进行了首例联体儿分离术,率先开展了新生儿期巨结肠根治术、新生儿期中位无肛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新生儿期腹腔镜手术如巨结肠根治术、幽门环肌切开术等。
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淋巴瘤诊疗团队为患者治疗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晚期,伴全身多部位受累),2021年3月,经过1个疗程的化疗,病人一般情况明显好转,正规治疗2年多,病人已不需要化疗,给予靶向药物口服治疗。
2023年4月11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复诊成功救治一种极为罕见的X连锁淋巴增生症(XLP-1)患者,该疾病国外文献报道的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一。
教育科研 1、教育项目: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科委的双重管理,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之院办所性质的儿科基础-临床研究机构,是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2、科研成果:
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已由最初下设的五个研究室(病毒研究室、临床免疫研究室、体液免疫研究室、药理研究室、同位素研究室)变更为十个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室,包括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室、感染与病毒研究室、呼吸疾病研究室、皮肤疾病研究室、血液疾病研究室、营养与发育研究室、肿瘤与免疫研究室、线粒体病研究室和出生队列研究室。拥有“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和“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是北京儿童医院儿内科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耳鼻咽喉科学等4个博士/硕士培养点及博士后工作站的联合培养基地。
研究所重点开展遗传病基因解析及致病机理、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及相关疾病机理、儿童营养及营养性疾病、儿童耳鼻咽喉头颈疾病的诊断和发病机理、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的诊断和病因学研究,为儿童重大出生缺陷、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胚胎源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及儿童营养性疾病等的临床诊治和发病机理研究做贡献。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研究所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洛杉矶儿童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等多个研究所、大学、医院,在前沿科学研究、双边学术研讨、建立联合研究中心、互派高级学者和优秀研究生等方面开展深层务实合作。研究所为亚洲地区常见病原耐药检测网(ANSORP)成员单位。
2012年以来,研究所共获批各类研究项目/课题约29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5项。获批专利16项,出版专著及参编著作17部,专家共识、指南15篇。研究所人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及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92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500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6.216。医院承担200余项科研课题,总经费达9千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64项、省部级项目6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8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2篇论文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影响因子>50), 1篇论文在血液学国际著名期刊《Blood》发表(影响因子10.4);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5部;获得科研奖励20项,授权专利15项。
3、临床试验机构:
医院拥有国家级平台: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国家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儿童重大疾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儿童健康发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储备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儿童白血病的国际化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
北京市级平台: 北京市儿童外科矫形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儿童重大疾病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儿童慢性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
声誉与排名 在上海复旦大学《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名》中,小儿外科学位于第一名,小儿内科学列第二名。
院内专家
倪鑫 倪鑫,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12年获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主任,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分会主任委员。《Pediatric Investigation》主编、《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等杂志编委,国家级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委。全面负责医院行政工作、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科技创新、感控工作:分管医院办公 室、国际合作项目办公室、审计处、感染管理办公室、保健管理办公室、临床研究中心、大数据中心、工程与转化中心、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运营管理办公室。
张国君 张国君,1989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2003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神外)博士学位。从事功能神经外科临床与研究,先后承担十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入选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培养计划。现任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兼北京抗癫痫协会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兼中国医院协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人文》副总编辑。
郑胡镛 郑胡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血液一科(白血病) 主任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中心保定病区主任。
从事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一直围绕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开展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在临床工作中推行白血病的综合治疗,引进WHO提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干预模式,使患儿获得躯体和心理同步康复。在科研方面注重转化医学研究,方向为“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及“白血病基因学分型和个性化治疗”,牵头全国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多中心研究。负责和承担科技部863、国家自然基金及市局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编撰专业和英语 书20余本。在教学方面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的教学工作,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0余名。
黄金狮 黄金狮,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奖”“医药卫生届生命英雄---科技之星”获得者。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微创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内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获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三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一项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四项获得三等奖。发表期刊论文八十余篇。
李晓峰 李晓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后继续在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于著名的 心脏外科专家李仲智教授。2000年在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进修学习。2001年-2002年于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华盛顿儿童医院、芝加哥HOPE儿童医院血管心外科进修学习及交流。该专家是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常委、曾任副主任委员及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胸心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胸心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等杂志编委
院内名人
诸福棠院士 诸福棠教授1899年11月28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2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历任协和医学院儿科助教、讲师、教授。1931~193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研修,回国后任协和医学院儿科主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被迫关闭,诸福棠教授遂于1942年与吴瑞萍、邓金鍌两教授合力创建北平私立儿童医院。1945年起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1949年北平解放时,响应党的号召毅然留在北京。1952年他又与吴、邓两教授主动将医院献给国家,改称为北京市第二儿童医院。解放后,在时任北京市长彭真、刘仁等领导下开始筹建全国第一所大型儿童医院,并任首届院长直至1981年,1981年后改任名誉院长。
胡亚美院士 胡亚美,女,1924年4月27日出生于北京,汉族,中国共产党员。194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47~1952年,在北京私立儿童医院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52~1955年,在北京第二儿童医院任主治医师、医务副主任;1955~1989年,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儿科教授、首都医学院儿科系主任。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金哲院士 张金哲,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员,小儿外科资深特级专家。1920年9月25日生于天津市宁河县。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55年6月调任新建北京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小儿外科教授,为小儿外科特级主任医师及博士生导师。
资质认定 在上海复旦大学《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名》中,小儿外科学位于第一名,小儿内科学列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