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痉挛
【概述】腓肠肌痉挛是指一侧或双侧小腿因寒冷或姿势突然改变等,引起的腓肠肌痉挛,局部疼痛不能活动。俗称“转筋”、“小腿抽筋”,是痛性肌肉痉挛中最常见的一种。
腓肠肌痉挛当属中医学“痹证”、“痛痹”范畴。腓肠肌痉挛是指小腿腓肠肌一 过性痉挛的运动系统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孕妇和运动员。本病主要由于寒冷刺激,下肢静脉曲张,负重攀登太过,游泳、跳水、剧烈活动时温差幅度太大,血钙下降以及小腿肌肉的随意性功能紊乱等因素致使腓肠肌产生应激性痉挛。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突然,发作时小腿挛急、僵硬、疼痛、不能屈伸,夜间尤甚,轻者猛伸下肢、足跟用力向下蹬 或按摩后可缓解,重者反复发作,下肢轻度肿胀,出现恶寒、发热、头晕、身倦等。 本病中医学称“腿抽筋”、“脚转筋”,属于“痉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气 机不足、肝肾阴虚或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久立远行,突受刺激,致筋络弛纵反作,或寒湿之邪壅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或营养不良、运动不当所致。临床常见有肝肾阴虚证、肝血不足证、寒湿阻滞证等型,治疗以补益肝肾、养血柔肝、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等为法。
【取穴】承山。
【方法】令患者俯卧,双下肢自然伸直,用2%碘酒将患者承山穴处消毒,75%酒精脱碘。取直径0.4毫米特制火针(钨锰合金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发白,采用速刺法,对准穴位快速刺入0.5寸后迅速出针,烧一次点一次,每次刺3次,隔日施术1次。一般1次即可见效。 【按语】本病多因寒凉刺激,使阴寒之气客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不和、筋脉拘急而致病。其次为劳动或运动中发作,下肢静脉曲张血运障碍也可引起腓肠肌痉挛发作。发作时轻者持续数分钟,重者持续十几分钟,有的一天中发作数次。火针承山穴能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使局部供血得到改善,痉挛得以消失。笔者认为火针疗法,烧针在操作中十分关键,在针烧红后还要在火上再烧至针体通红发白时,方可迅速刺入穴位。为了取得良好效果,烧针用的酒精灯要尽量靠近预治穴位。针后可用消毒干棉球覆盖针刺部位,以防感染。 本病为临床中较多见的疾病,通常为急性发病,一般经适当休息和牵引痉 挛的肌肉伸展和松弛,持续几分钟之后,情况即可得到缓解;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可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理疗结合补钙和维生素等方法进行治疗。当小腿腓肠肌发生痉挛时,应让患者平卧或仰卧,再使其足部抵住牵引者的腹部,利用牵引者躯干向前倾 的适度力量,将患者的足部缓慢背伸(若发生屈肌、趾屈肌痉挛,用力将足和足趾背伸,但忌使用暴力)以拉长腓肠肌,牵引用力时应注意缓慢、均匀、持续。若游泳时发生小腿肌痉挛时,首先必须保持镇静,不要慌乱,然后吸一口气,仰卧水上,用痉挛肢体对侧手握住痉挛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用另一只手压住痉挛肢体的膝盖上,帮助膝关节伸直,以缓解腓肠肌的痉挛,一次不行,可连续、重复做几次;若还是无效,或者两侧腓肠肌同时痉挛,则应立即呼救。若夜间睡觉时突然出现腓肠肌痉挛,不必惊慌,可以手伴患脚尖或抵床沿,背伸患侧踝关节,给腓肠肌以被动牵拉的力,以解除腓 肠肌痉挛,然后再进行腓肠肌的自我按摩,对缓解小腿痉挛、肌肉僵硬、剧痛等症状效果颇佳,有时甚至可以手到病除。此外,在运动中发生肌肉痉挛时,还可配合局部按摩如重推摩、揉捏、按压、叩打承山、涌泉、委中等穴位,使痉挛症状消除或减轻。平时应注意对本病的预防,孕妇、老年人应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B1,全面加强身体训练,提高机体素质,增强腓肠肌力量和身体的柔韧性。对于运动性患者,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腓肠肌进行必要的按摩;冬季锻炼时需注意保暖,在进行游泳运动前要用凉水淋湿全身,以提高机体对冷水刺激的适应能力,若水温较低,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更不要在水中停止运动。饥饿和疲劳时亦不要参加剧烈运动,以减少运动性伤痛和肌痉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