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区
赣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赣州市下辖区,地处江西省南部,东与于都县、安远县交界,南与信丰县相连,西与南康区、章贡区相邻,北与万安县、兴国县接壤。距赣州市区7千米。县境最南为韩坊镇水口村,距县城78千米;最北为白鹭乡枧坑村,距县城69千米;最东为三溪乡古茂村,距区中心56千米;最西为沙地镇湖溪村,距区中心63千米。区域面积299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赣县区户籍人口为66.05万人。 赣县区处于赣江上游源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东周前,属扬州之域。西汉高帝六年始有“赣县”地名。截至2022年10月31日,赣县区辖12个镇、7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灌婴路1号。
2022年,赣县区被江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2021年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区。主要景点有客家文化城、赣南客家名人公园、宝莲山风景区、三溪寨九坳景区等。2021年,赣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2%。 名称来历
赣县区名称来自2个说法。
一说法因赣县区位于章、贡两水合流处赣江的源头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
历史沿革
古代
东周前,属扬州之域。春秋属吴、越;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西汉高帝六年(201年),设赣县,为建县之始,属豫章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为豫章郡;兴平二年(195年),属庐陵郡。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属庐陵南部都尉,析赣县东北境分设平阳县(后改为平固县)。
西晋、东晋,属南康郡。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郡为国属南康国,齐、梁、陈时,复属南康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平固县复归赣县。
五代十国后梁时,初属虔州,末属百胜军;南唐时,属昭信军。北宋时,属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属赣州。元时,属赣州路。明、清时,属赣州府。
近代现代
1914年,属赣南道;1926年,直属于省;1932年,属第十一行政区;1935年,属第四行政区。1949年8月14日,赣县人民政府成立,同时析赣州镇设立县级赣州市(今章贡区),县机关仍驻赣州市,同属赣州分区。
1949年11月,赣州分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区。1950年6月,析龙口区归兴国县。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区设赣州专区。1954年6月,赣州专区更名赣南行政区。
1964年5月,赣南行政区复改为赣州专区。1969年7月,县机关驻地由赣州市南外迁梅林镇现址。
1971年2月,赣州专区更名赣州地区。1978年5月,赣州地区更名为赣州地区行政公署,期间析蟠龙、沙石、沙河、湖边4公社归赣州市(今章贡区)。
1984年5月,政社分设,建立乡人民政府。1999年7月,赣州地区撤地设市,隶属赣州市。
2016年12月28日,赣县撤县设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赣县区辖12个镇、7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灌婴路1号。
赣县区下辖区划 |
镇 | 乡 |
梅林镇 | 田村镇 | 五云镇 | 阳埠乡 | 白鹭乡 |
王母渡镇 | 南塘镇 | 湖江镇 | 大埠乡 | 三溪乡 |
沙地镇 | 茅店镇 | 储潭镇 | 长洛乡 | 石芫乡 |
江口镇 | 吉埠镇 | 韩坊镇 | 大田乡 | |
参考资料: |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赣县区地处江西省南部,东与于都县、安远县交界,南与信丰县相连,西与南康区、章贡区相邻,北与万安县、兴国县接壤。距赣州市区7千米。县境最南为韩坊镇水口村,距县城78千米;最北为白鹭乡枧坑村,距县城69千米;最东为三溪乡古茂村,距区中心56千米;最西为沙地镇湖溪村,距区中心63千米。区域面积29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赣县区地势东南高,中、北部低。地处九连山余脉、武夷山系于山余脉、罗霄山系诸广山余脉的结合部,南岭东西构造带北侧。地形分为东部和南部重峦叠嶂,迂回起伏,属中低山地,地带夹有山间条带状谷地;中部和北部多属丘陵,大小河流纵横其间,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低丘岗地及河滩平原。主要山脉有东南部九连山余脉,东北部武夷山系于山余脉,西北部罗霄山系诸广山余脉。境内最高峰水鸡岽位于韩坊乡小坪村宝莲山风景区,海拔1185.2米;最低点古田张屋村河口位于湖江镇石伍村,海拔82米。
气候
赣县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表现为春早、夏长、秋短、冬迟,春夏之交多洪涝,秋冬两季雨量稀。多年平均气温19.5℃。1月平均气温8.4℃,极端最低气温-4.4℃(1991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高气温40.0℃(1988年7月9日)。无霜期年平均290天,最长达352天(1991年),最短247天(1998年)。年平均日照时数1658小时,年平均辐射总量111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90多天(一般为2月20日至12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1398.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65天,最长达196天(1994年),最少为139天(1986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796.7毫米(199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62.4毫米(198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1月至8月,6月最多。2014年,平均气温20.6℃,比历年平均值偏高1.0℃,年日照总时数1977.5小时,比历年平均值偏多225.7小时,年总降水量1104.0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342.3毫米。 水文水利
赣县区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上游区,主要河道有赣江、贡江、桃江、平江四大河系。平江、桃江汇入贡江,贡江汇章江入赣江,境内总长182.7千米。有大小支流708条,总长2383千米,流域面积2900平方千米,河网密度0.8千米/平方千米。年平均地面径流19.34亿立方米,过境水径流270.7亿立方米。赣江,境内第一大河。章、贡两江自章贡区北汇合始称赣江,于储潭镇陈屋入境,从南至北流经五云、湖江、古田、沙地、攸镇,在小良崇流入万安县,境内全长45千米,流域面积829.8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69亿立方米,有大支流田心、五云、湖江、攸镇等35条。
2014年,赣县区山塘总计9765座,蓄水量180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987公顷 。有水库65座,蓄水量6169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55座。
土壤
赣县区全县土壤共有7个土类,15个亚类,51个土属,96个土种。主要土类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及水稻土。
自然灾害
赣县区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虫灾、风灾、冰雹和雷电。水灾年年有,甚至一年数次,多发生于4月至8月,有时兼有大风暴雨和冰雹。最为严重的有1915年7月1日至7日,连日暴雨、洪水猛涨,赣州“城墙淹没、船只通行城内外,沿河田屋如洗,溺民无数”,县民干支纪年俗称“乙卯大水”;1998年3月8日至10日,受“厄尔尼诺”影响,三日内降雨量高达561.9毫米,全县24个乡镇、315个村都不同程度受灾,2700多人被洪水围困,受灾农户26880户12.1万人,受灾早春作物4730公顷,冲毁农田122公顷,倒房782间,伤12人,死亡大牲畜153头,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旱灾一般发生在6~9月。每年的夏秋季节,南来的热带气流受到高山阻隔不易入境,往往造成境内长时间大面积受旱。如1986年6月至10月,境内久旱无雨,水库干涸、溪河绝流,晚稻受旱9270公顷、减产粮食7337万斤,甘蔗受旱1400公顷、减产6.1万吨,15万人饮水困难。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赣县区有耕地26636.59公顷;种植园用地11667.31公顷;林地224396.50公顷;草地401.93公顷;湿地30.7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674.8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206.2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598.18公顷。 矿产资源
赣县区地下矿藏有钨、铜、稀土、金、银、萤石、煤、石灰岩、高岭土等20多种。其中,县办矿储量,稀土22万吨、煤3043万吨、钨精矿2.7万吨。
生物资源
赣县区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野牛、麂、云豹、穿山甲等23个品种;野禽有野鸡、白鹭、喜鹊、乌鸦、鹧鸪、竹鸡、杜鹃、水鸭、白鹏、鹌鹑、斑鸠、鹰、鹞等30多种;鱼类12科60多种。植物资源有树种80科,约350种。其中国家二类保护树种有银杏、野茶树、三尖杉、福建柏;三类保护树种有天竺桂、凹叶厚朴、花榈木、桢南、南铁杉和半枫荷;珍稀树种有竹柏、木莲、红楠、辛夷、方竹、罗汉松等近20种。木本粮油植物,有油茶、油桐、茅栗、苦槠等80余种。用材树种有松、杉、樟、竹等100种。野生药用植物有约500种,较高药用价值的有300种。有观赏植物、饲料植物等类百余种。 水资源
赣县区水资源较丰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三个部分。地表水平均径流深650毫升,地面径流量19.3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可动量为4.49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23.1%。县内4大河流由外县入境,过境水径流量年平均为270. 7亿立方米米。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赣县区常住人口总数为5763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4696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9346人,增长5.37%。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9773人,占总人口的52.02%;女性人口为276537人,占总人口的47.98%。总人口性别比为108.4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2.5。 截至2021年末,赣县区户籍人口为66.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赣县区以汉族为主,还有畲、蒙古、回、苗、壮、满、布依、侗、白、纳西、土家11个少数民族。
赣县区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
年龄 | 人口数 (人) | 比重 (%) |
总计 | 576310 | 100 |
0-14岁 | 132311 | 22.96 |
15-59岁 | 351981 | 61.07 |
60岁及以上 | 92018 | 15.97 |
其中:65岁及以上 | 66368 | 11.52 |
参考资料: |
经济
综述
赣县区建有“中国稀金谷”,逐渐形成了以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钨精深加工及应用、钴镍为主的有色金属、先进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四条首位产业。
2021年,赣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2%,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0.1、0.3个百分点,在全市居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9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75.11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32.19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三次产业之比由上年的11.9:30.8:57.3调整为10.7:32.4:56.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7.34亿元,增长11.3%,占GDP比重为67.8%。
第一产业
赣县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花生、油料作物等。蔬菜主要品种有冬瓜、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白菜、空心菜、大蒜、萝卜、豆角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渔业以养殖为主。 2021年,赣县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54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农业产值18.74亿元,增长8.3%;林业产值5.38亿元,增长9.5%;畜牧业产值14.92亿元,增长10.2%;渔业产值2.17亿元,增长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2亿元,增长14.5%。
第二产业
2021年,赣县区有1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50.51亿元,同比增长34.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均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0.1、0.3个百分点,位于全市第4位。加19.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职工18427人,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5家,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世瑞矿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赣州力谱赛科新技术有限公司、华能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新海洋精密组件(赣州)有限公司等。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4家,赣县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1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1.2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21年,赣县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增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1.2、2.0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2位。一是工业投资增势较快。工业投资增长29.2%,排名全市第2位。二是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投资之比由上年的0.7:53.9:45.4调整为1:62:37。
2021年,赣县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9.9亿元,比上年下降0.1%。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年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项目20个,实际进资84.97亿元,增长9.71%。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0.84 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年财政总收入25.95亿元,同比下降1.3%。年末实现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8.49亿元,比年初增加9.4亿元,增长3.0%。
人文
文物古迹
赣县区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较多;有大宝光塔、白鹭村古建筑群、夏府村宗祠群、白鹭官村商周遗址、南朝齐墓、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西晋储君庙、后梁麂滩妙高寺、夏府宗祠群、文昌阁、“江口会议旧址”、江口贸易分局旧址、白鹭福神庙红军军团长以上会议旧址、田村“进士第”旧址、三十年代初国民军建的碉堡永固楼、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战斗发生地、大埠暴动旧址等文物古迹。其中田村大宝光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夏府村宗祠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赣县区省级及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名称 | 时代 | 文物类型 | 地址 | 级别及批次 |
大宝光塔 | 唐 | 古建筑 | 赣县区 | 国保第六批(2006年) |
夏府村宗祠群 | | 古建筑 | 赣县区 | 省保第五批(2006年) |
参考资料: |
大宝光塔,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田村镇,始建于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大中七年(853年)重建,占地面积8.8平方米。平面近正方形,基座边长2.99米,通高4.5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为三层须弥座,底层束腰每面设四壶门,内雕刻狮子和驯狮人;中层束腰每面雕刻三只凤凰或瑞兽;上层束腰每面设五壶门,内雕刻乐伎。塔身落在一覆莲座上,中辟塔室,四角用八楞倚柱,柱头施五铺作单杪单下昂斗棋,补间铺作一朵。塔室正面雕有眼光门龛,龛内有一坐佛,两侧各有一金刚,手持宝剑。塔顶由四坡屋顶和塔刹组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县俗称客家摇篮,南迁客家人的发祥地,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别具特色。既有传统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融汇了历史发展的深刻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花灯、云灯、长龙灯、鲤鱼灯、柚子灯、麒麟狮象灯、采茶戏、木偶戏、东河戏(赣昆)、古文、高跷、抢打轿、迎灯彩、烧瓦塔、赛龙舟、食贡、花鼓、黄元米果等。
赣县区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名称 | 编号 | 类别 | 公布时间/批次 | 申报地区 |
东河戏 | Ⅳ-162 | 传统戏剧 | 2014年(第四批) | 赣州市赣县区 |
赣县田村花灯制作技艺 | Ⅷ-32 | 传统技艺 | 省三批 | 赣州市赣县区 |
赣县云灯 | 4-Ⅲ-4 | 传统舞蹈 | 省四批 | 赣州市赣县区 |
赣县木偶戏 | 5-Ⅳ-2 | 传统戏剧 | 省五批 | 赣州市赣县区 |
| | | | |
参考资料: |
东河戏是长期流传在江西省赣州市东河片区的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东河戏舞台语音以中州韵为基础,杂以客家话,在赣闽粤湘广为流传。早在明嘉靖年间,东河流域赣县与兴国交界的田村、白鹭等地,流行一种以高腔曲牌清唱故事的坐堂班,每逢吉庆节日、酬神还愿时,坐堂班演唱一种受弋阳腔影响的“道士腔”。这种坐堂班不彩扮表演,只是围桌而坐,和琴而唱,形式简单灵活。
田村花灯,拥有1300多年历史,集剪纸、纸雕、彩绘、填绣、挤粉等众多民间艺术于一体。
烧瓦塔,相传是起源于南宋时期的活动,燃烧的瓦塔代表着祝福与平安,如今已成为赣州市的赣县区村民祈福、欢庆的重要仪式。也是当地一项特色中秋活动。
地方风俗
赣县区地方风俗主要有抢打桥、放“添丁炮”、黄元米果、擂擂茶等。
抢打桥,是赣县白鹭村独有的一种古老的习俗。正月初七迎彩灯结束后,有一群赤膊短裤的彪悍后生,簇拥一个“井”字形的粗大的木架打桥,窜到祖堂世昌堂上,点烛焚香之后,礼炮轰鸣,鼓乐喧天,众手高擎打桥,三起三落,重重地击地三下,雷爆般怒哄三声“发!发!发!”参加争夺的勇士使出吃奶的力气,把打桥抢往各自的目标,事先拜托他们帮忙的,准备领打桥的那户人家。打桥象征“打(大)发”,大家都以领到它为荣。
添丁”寓意着人丁兴旺、家族繁荣。在赣南客家的老辈人习俗规矩里,谁家生了男孩,在来年的正月初二到元宵散灯的时段,家族中的长辈约定好日子,到村里的家族祠堂中请喝“添丁酒”、放“添丁炮”,为添丁接喜迎兴旺。
擂茶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即可食用。
美食特产
赣县区境内土特产品有湖江鱼丝、沙地板鸭、阳埠腐竹、赣南蜜饯、荸荠糕、吉埠贡芋、汶溪绿茶、甜菊糖、湖江蜜枣、田村温柑、南塘脐橙、茅店葡萄、储潭果荠、韩坊香菇、长洛蜜糖、赣县茶油、王母渡红瓜子等。
沙地板鸭是赣县汉族传统名吃,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工而成的。
赣县区阳埠乡被誉为“江南腐竹之乡”,阳埠腐竹清朝时曾被列为贡品,有色泽金黄、透明松脆等特点,可烧、炒、煮、炖。经过高温840度长达8小时的柴火慢熬,炼制出腐竹的最后一张,这一片就是腐竹中的精品。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赣县区普通高中招生6175人,在校学生18694人,毕业生4730人。普通初中招生9925人,在校学生30700人,毕业生11592人。普通小学招生7569人,在校学生50107人,毕业生9894人。
广播电视
截至2021年末,赣县区全年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3800户。全年全区完成本台新闻采、编、播323期1624条,专题节目15期;完成上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用稿1939条,其中中央级52条、省级302条、市级1585条。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赣县区投入卫生健康支出28065万元,同比下降51.8%。全区拥有卫生机构32个,卫生院24 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992张,卫生技术人员270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842人。其中,赣县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赣县区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中医院。赣县区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社会保障
2021年,赣县区城镇新增就业4315人,新增转移劳动力76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一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发上线“赣县区智慧就业”微信小程序,新建赣县区人力资源市场,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34场,累计有125家企业提供15000多个就业岗位,达成录用意向3200多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22.13万元,发放疫情期间失业补助金138.6万元。
交通
赣县区处在赣州市区的“二环线”上,是闽南9市、赣州市东河8县(市)下赣州、上京九、达105国道的咽喉要道,更是大京九经济增长带和赣龙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交汇点,境内赣江通达长江至海外。赣县区距赣州黄金机场23千米。
2021年,赣县区公路货物运输量1750万吨,增长7.4%;运输周转量455825万吨公里,增长7.0%。公路旅客运输量689万人次,下降4.3%;运输周转量33865万人公里,下降14.6%。
赣县区公路有厦蓉高速、赣州内环快速、赣大高速、105国道、323国道等多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其中105国道、323国道呈十字型纵贯区境,西接赣粤高速公路,东接昌厦一级公路。2014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约1900多千米。
铁路
赣县区有京九铁路横贯境内48千米,并设有3个火车站,其中设在城区的赣州东站是京九线上四大货运编组站之一,是京九线南段设备较先进、吞吐量较大的现代货运站。赣龙铁路、赣瑞龙铁路与京九铁路在赣县区接轨。新建的昌赣高铁将经过赣县区,并设赣州北站。
风景名胜
综述
赣县区有狮子岩、丫机岽、菩提山、石林山、文峰山、金鸡洞、大湖洲、小湖洲、马口森林公园、宝莲山风景区、三溪寨九坳景区、客家人民广场、客家文化城、客家名人园、客家名俗园等景点。
赣县区A级景区 |
名称 | 等级 | 评定时间 |
客家文化城 | 4A | 2009 |
参考资料: |
主要景点
客家文化城,位于赣县区杨仙大道1号,整体设计外方内圆,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国内目前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赣县客家文化城内有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客家博物馆、风情街、九曲迎恩桥等主要景点。
赣南客家名人(樱花锦绣)公园,位于赣县城南新区、贡江之滨,临赣江上游贡水,东河西城,从梅林大桥沿贡水西岸,公园顺水势岸形,建有十里樱花景观带,园内有亭台楼阁、名人雕像、长桥圆墩、竹樱月季,公园一期占地面积360亩。园内分别为“一祖(开山祖)、四园(状元园、乡贤园、名宦园、宗师园)、两堂(将军堂、进士堂)、一阁(文昌阁)”。
人物
人名 | 简述 |
刘思诲(1570~1630年) | 梅林村人,明晚期政治家 |
| 字若思,号敬亭,白鹭乡白鹭村人 |
| 字敬居,号皓畲,王母渡浓口人 |
| 号鹏英,大埠乡赖村人 |
参考资料: |
荣誉
荣誉称号 | 授予单位 | 授予时间 | 参考来源 |
2021年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市、区) | 江西省委、省政府 | 2022年 | |
2019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区 | 江西省消防救援总队 | 2020年 | |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 国家文物局 | 2020年 | |
注:该表仅列举代表性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