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建厂从修理和改装飞机起步
1950年9月1日,军委民航局上海办事处在龙华机场从参加政治学习的两航员工中抽去掉一部分人,正式建立了飞机修理队,对遗留机场的美式C-46、c-47运输飞机残机进行修复,从此开始了修理和改装飞机的历史。这个日子,成为上飞的诞生日。
1951年2月12日,军委民航局华东办事处宣布成立“军委民航局机械维修厂上海分厂”,由此,正式建厂。
50年代至70年代,上飞修理和改造伊尔、米格、里-2、波-2、米-4等型号的苏制飞机,80年代修理苏制安-12飞机,90年代以后修理美制大力神C130飞机、麦道系列飞机、运八等飞机。上飞凭借着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在业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70年代研制大型喷气式专机
“运十”1970年8月,国家下达了研制运十飞机的任务,代号“708”工程。运十飞机是由中央直接指挥、中央各部委、军队及国家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62个具体单位集体创作、大力协同的产物,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拥有了自己设计制造大型飞机的复杂技术,这不仅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以前不能制造大型飞机的空白,而且使我国一举成为继美、前苏联、英、法之后,第五个研制出100吨级飞机的国家,为我国大型飞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0年代
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首飞并成功地进行了各项飞行试验,此举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美国波音公司副总裁斯坦因纳在1980年5月《航空周刊》上说:“‘运十’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确切地说,它是该国发展其设计制造运输机能力十年之久的锻炼。”
1992年3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签署中美合作生产40架干线飞机项目协议,由国内四大航空工业企业承担飞机机体70%国产化的制造和装配工作。通过合作生产MD-90系列飞机,不仅满足了中国民用航空的需要,缩短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航空工业水平的差距,最大的意义在于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形成了民用飞机分工合作生产的组织模式。 21世纪
2007年9月20日,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百日会战”动员誓师大会在上海飞机制造厂举行。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出席并讲话,指出新支线飞机项目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承载着国产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要服从服务于国家航空事业发展战略需要,努力为我国航空战略产业的发展多作贡献。
2008年11月28日12时20分,上海大场机场,一架蓝白相间的飞机正静静地停在大场机场跑道尽头。12时23分,随着一声放飞命令的下达,ARJ21新支线飞机首架机开始滑行、加速,滑至600米左右时,飞机如雄鹰展翅般腾空而起。在天空翱翔61分钟后,飞机安全返航。至此,ARJ21新支线飞机首飞圆满成功。 2014年12月30日,一条消息轰动了全球商用飞机产业界。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北京向中国商飞公司颁发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首款按照国际标准自主研制的喷气支线客机通过了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具备可接受安全水平,可以参与民用航空运输活动。 2015年11月29日,注册号为“B-3321”的ARJ21-700飞机106架机从上海大场机场腾空而起,经过2小时48分钟飞行,于13:16顺利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正式交付给成都航空公司,标志着国内航线首次拥有自己的喷气式支线客机,更标志着我国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全过程,具备了喷气式支线客机的研制能力和适航审定能力。 2016年6月28日,成都航空公司航班号为EU6679的ARJ21-700飞机搭载70名乘客从成都飞往上海,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架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正式以成都为基地进入航线运营,这是我国民用飞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的天空首次迎来自己研发的喷气客机。 2015年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总装下线。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101架机成功首飞。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现有两大基地:大场基地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面积489亩,主要承担ARJ21新支线飞机总装、交付和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等任务。浦东基地位于上海市浦东国际机场南侧上海航空产业基地内,面积4049亩,作为国产支线系列飞机、大型客机和宽体客机的制造基地,主要负责全机总装、系统集成和部分关键部件制造。 上飞公司从飞机修理起步,为空海军、中国民航修理和改装了30多种型号、3400多架飞机。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制了我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十”飞机,完成与美国原麦道飞机公司合作生产35架MD82/83飞机的总装制造任务,并作为主制造商完成2架机体国产化率70%的MD90-30干线飞机总装制造。目前承担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制造和ARJ21新支线飞机批生产工作,以及面向波音、空客等全球领先航空制造企业的转包生产工作,具有大型飞机总装能力、先进的部件对接技术、国际规范的测试和校验设备、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