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
1923年:香港电台的成立可追溯至1923年,一群香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已尝试民间广播。
1928年:6月以GOW台号启播。8月17日《政府宪报》(GA464)宣布维多利亚山顶发射站的广播台号为GOW。
1929年:2月1日,香港的官方电台以独立台号ZBW广播,政府委派当时的邮政总监(Postmaster General)史密夫兼任台长。同年10月8日,香港电台首次现场直播音乐会。
1930年代
1934年:开始播放新闻简报。
1935年:中文台成立,台号ZEK。
1940年代
1945年:二次大战期间,香港沦陷,日军统治时香港电台英语广播一度停顿,至8月28日复播
1948年:8月,取消ZBW及ZEK电台呼号,正式命名为“香港广播电台(Radio Hong Kong)”,以纪二十周年台庆。 1950年代
1951年:广播工作改由政府新闻处接管。
1954年:4月脱离政府公共关系处(现称政府新闻处),成为独立部门,由广播处长主管。
1957年:5月26日,香港电台中文台开始大幅增加广播时间,每日由上午7时至午夜,共广播17小时。(在此以前,中文台每日广播时间分早、午、晚三个时段共广播8小时)
1958年:香港电台纪念广播三十周年,推出特备节目《三十而立》。
1960年代
1960年:位于歌赋山的超短波(VHF/FM)发射站正式启用,中英文台开始以FM广播。同年,首度推出“圣诞爱心大行动Operation Santa Claus”圣诞慈善筹款活动 1961年:香港电台推出新剧种广播剧《火星人进攻地球》,购置先进声音效果器材,令听众耳目一新
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香港电台首创每隔15分钟报道最新风暴消息 1963年:香港电台的中文教育节目开始播出
1964年:香港首次参与奥运火炬传送,传递过程由香港电台作现场直播。
1968年:香港电台成立龙翔剧团
1969年:九龙塘广播道30号“广播大厦”于4月25日启用,成为香港电台总部。同年,使用圆形由英文及中文组成的新台徽。另外,首播全港第一个电台“烽烟”节目《电话说心声》
1970年代
1970年:成立“公共事务电视部”,并开始制作时事及公共事务节目,供持牌商营电视播映。同年,香港最长寿电台节目,由Uncle Ray主持的"All the Way with Ray"启播
1971年:教育署成立教育电视组,五年后,由香港电台协助制作学校教育电视节目,并成立教育电视中心。同年,节目《警讯》启播
1972年:香港电台开始每小时新闻报道。
1973年:香港电台新闻部成立,独立运作(在此以前,新闻简报由政府新闻处提供)。10月香港电台提供中英四个频道节目,一台与三台以调幅(AM)广播,二台与四台用调频(FM)广播,节目内容各有不同,各司其职;一台及二台为中文台,以资讯、教育及广播剧见称,三台及四台为英文台,三台以新闻及综合节目为主,而基于市民对古典音乐的热爱,第四台于该年开始试播古典音乐节目
1974年:成立香港电台第四台,为香港唯一提供古典音乐的双语广播频道。
1975年:中英文台在年底开始试验转播立法局会议。同年,新闻部制作《新闻天地》启播
1976年:4月,电台英文名称改为“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简称RTHK)”,中文名称保留“香港电台”,以反映香港电台增加制作电视节目。同年亦开始超短波调频立体声广播,开创亚洲先河。 1977年:香港电台首次推出儿童剧《小时候》
1978年:第五台启播,专门播放文化、教育及戏曲节目,为长者及小众服务。同年,推出脍炙人口写实戏剧《狮子山下》及创办“十大中文金曲”选举,以推动本地创意工业,鼓励音乐创作,对香港乐坛过去一年作整体回顾,嘉许当中表现出色的台前幕后音乐人。3月25日时事纪录片《铿锵集》首播 1979年:推出香港首个电视直播公众论坛节目《城市论坛》
1980年代
1980年:4月1日,中英文台开始24小时广播。同年,香港电台推出全港唯一附手语长筹节目《时事摘录》
1981年:新二台成立,电台频道增至五条,节目更趋多元化。
1982年:新闻部加强服务,增加每半小时一次新闻简报。
1983年:开始制作第一个选举论坛《市政局选举论坛》及推出介绍中国历史轮廓电台节目《中华五千年》
1984年:第五台启播《戏曲天地》,至今仍为本地唯一播放中国戏曲的电台节目
1986年:香港电台电视部迁往前佳视大厦,命名电视大厦。同年,张敏仪任广播处长,在任13年,是首位华人兼女性广播处长。并推出医学及健康电视节目《医生与你》和电台节目《LetterFromHongKong(香港来鸿)》。亦开始转播立法会会议及制作电视节目《议事论事》 1987年:推出性教育电视节目《性本善》。同年2月,第三台晨早新闻及时事电台节目《Hong Kong Today》
1989年:按照1986年广播事业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所建议及1988年《电视条例》修订后的安排,香港电台电视节目由4月1日开始,在两间商营电视台(无线电视翡翠台及亚洲电视本港台)每晚的黄金时段内播放。同年11月,成立全港第一个交通台-香港电台第七台(1991年改为交通财经台)。同年港台拟定公司化计划。但有关建议被拖延多年,港府于1993年宣布搁置。4月4日嬉笑怒骂,讽刺时弊电视节目《头条新闻》启播 1990年代
1991年:提倡“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委任独立机构进行调查,发展收视率以外的另一专业指标;同年,新城电台成立,部份港台中文台员工被重金礼聘过档。 1993年:跟前文康广播司签订《架构协议》
1994年:设立香港电台联网版RTHKwebsite,为本港第一间将电台及电视节目作互联网上广播的传媒,开拓新的广播科技,在网上提供新闻简报及少量电视及电台节目。
1995年:香港电台联网版利用同步直播LiveRealAudio技术,36小时直播立法局选举新闻节目,创世界先河。同年,开始与广播事务管理局每年签署谅解备忘录,承诺遵守其订下的节目标准守则。另外,电台节目《Letter From Hong Kong(香港来鸿)》于本年由前港督彭定康为节目录制书信时易名为《Letterto Hong Kong(给香港的信)》 1996年:提供创新的电话资讯服务-“节目通”及“新闻通”,播放电台节目及新闻摘要。同年,主办“第33届亚太广播联盟周年大会”,逾520位来自42个国家及地区会员出席会议。 1997年:于3月31日香港电台普通话台成立,为香港唯一一个普通话频道,取代原有第七台之服务。同年,香港回归,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连续48小时视像直播各项庆祝活动 1998年:网站正式定名为“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英文:RTHKONINTERNET),提供4个电台频道24小时直播,以及自选电台、电视节目服务。同年,与商业电台及新城电台展开数码声音广播测试及把行之有效的节目制作标准和编辑方针,书成文字,出版“节目制作人员守则”,系统地罗列34项工作原则 2000年代
2000年:推出电视外判计划,推动本地创意。同年,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提供6个电台频道24小时网上直播,所有内容均会存盘一年,方便网民重温欣赏。
2001年: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新增免费订阅网上新闻速递,并提供电子手帐下载版本,方便用户随时浏览。另外,设立“香港电台服务热线”。同年,与“亚太广播联盟”联合筹办“第三十八届亚太广播联盟周年大会”和第五台开设《长者空中进修学院》
2002年:庆祝回归祖国五周年,制作“龙声飞扬万人青年音乐会”,以万人击鼓合奏,刷新世界纪录及主办“第十一届国际公营广播机构年会”
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举办连串“心连心全城抗炎大行动”、“凝聚每分光感动大会”等活动,凝聚港人 2005年:推出电台外判计划。同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港举行,香港电台担任主播机构,为全球提供公共视讯讯号,转播世贸会议
2010年:行政会议决定维持港台公共广播机构身份,由特首委任的“顾问委员会”监察。公布列明《香港电台约章》,给予港台编辑自主,港台恪守的编辑方针,包括准确发放具权威资讯,持平反映意见,不受商业及政治影响等。
2011年:为庆祝香港电台第二台成立三十周年,推出一系列节目及活动,包括:11月7日推出一连十集特备节目“二台三十RadioMagic”、11月20日举办庆祝活动【2台30年‧全城庆祝日】
2021年2月12日,香港电台发言人表示,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香港电台12日23时开始,不再转播BBC世界新闻频道及《BBC时事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