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教方法三原则
(1)让宝宝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信
对身体自信的前提是。要让感觉器官、大脑和运动系统充分地发展并达到协调。这是宝宝一生之中万事之初的重中之重,是所有其他方面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宝宝充分地去感觉和探索他周围的真实世界,多感受、多探索、多运动、多做游戏,用嘴、用手、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体验,多玩、多爬、多跑跳等。如果这个阶段宝宝的时间被用于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习或是坐在屋子里看书、看电视,他将失去这个宝贵的发展机会,那么,今后弥补起来不仅耗费时间精力,也是非常困难的。
人的感觉里,除了众所周知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五种感觉之外,还包括平衡感、生命感、运动感、温暖感、语言感和思想感等。这些感觉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当各种感觉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宝宝才能进入到复杂的、更高级的思维水平上,才会逐渐具备思考能力、洞察力、自我意识等这些高层次的能力。
(2)宝宝的发展需要时间
宝宝的发展,不管是身体上的发育,还是语言、认知、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时间。例如,O~4岁宝宝的身体和大动作的发育,每个月龄都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每个宝宝不完全一样,但是,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发展时间表,而不是像用化肥催熟蔬菜一样可以一蹴而咸。
宝宝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样。例如,对于认知的发展,宝宝在抽象学习之前,一定要具备大量的对真实世界的直接经验,他才能理解并把抽象符号和实际事物联系到一起,否则,宝宝今后的学习就只是填鸭,毫无乐趣可言。
父母能够做的,是为宝宝提供他真正需要的环境。从硬件上说,这个环境应该是尽可能真实美好的,而不是被书本、电视和抽象符号等充斥的:从软件上说,这个环境应该是安全的、充满爱的、有规则的、尊重的、鼓励的和帮助的氛围,而不是强迫的、生硬的、威胁的、训斥的、甚至打骂的,更不能让宝宝做超越自身发展的事情(即使这件事从外表看来是被我们设计成让宝宝感到快乐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做到保护宝宝在自然发展中表现出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想象力和求知欲望等。
(3)让宝宝具备健全的心理,具备人际交往的自信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宝宝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会发自内心地想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如果宝宝没有建立起正常的心理状态和人际交往的自信,他将在社会性交往中不断受挫,这会直接影响宝宝今后的人生状态。现在的社会,非常强调沟通和团队合作,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比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
健全心理的基础,是父母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宝宝充分感觉到爱、安全感、尊重和自由。长期受压抑、紧张或是被冷漠的宝宝,心理会发生扭曲。作为父母,需要学习和了解宝宝心理的特性,理解宝宝各个时期的行为和表现。
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同样是需要时间去学习和掌握的,这个学习的过程,也要通过属于宝宝自己的游戏和活动来学习,而不是父母灌输给他。此外,在宝宝的学习中,需要向成人模仿,所以,我们对待宝宝的方式,也将是宝宝对待其他人的方式,为人父母如果希望宝宝人际交往能力强,自己首先需要自我完善和成长。
宝宝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还来自宝宝在和别人交流方面的经验,其中语言能力是最核心的。此外,还有交流的技巧、倾听能力、身体语言、情绪的表达等。宝宝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父母平时要多和宝宝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命令或是强迫的方式。
2.早教注意“五心”
家庭是宝宝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如何当好老师呢?世上已有许多成功的父母做了回答,概括而论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婴幼儿素质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它将对宝宝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婴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父母的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这“五心”是父母送给宝宝的最好礼物。
(1)爱心是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
父母爱宝宝有两种,一种是严爱、关爱:一种是溺爱、宠爱。前者有助于宝宝成才,后者会阻碍宝宝的发展。
父母爱宝宝,给宝宝温情和关怀,才会关心宝宝的成长和发展,从宝宝出生之日起就开始早期教育而不放任自流:父母爱宝宝,才会由此激发其信心、耐心、细心、恒心去克服教育中的种种困难,使教育见成效:父母爱宝宝。才会使宝宝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从而使宝宝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关系。更愿意接受教育;父母爱宝宝,才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从宝宝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使教育顺其自然,不违背其成长规律:父母爱宝宝,才会不断地修身养性,补充完善自己,做名副其实的师长。而如果父母不爱宝宝,或溺爱、宠爱宝宝,就会忽视宝宝的早期教育,而贻害宝宝的一生。
(2)信心是父母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力量
信心能化为内心的能量,促使信念的实现。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宝宝某方面差一点,就认为他不是块料,从而失去信心,不愿意早期教育,任其发展。其实宝宝的智力30%来自于遗传.70%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3)细心决定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智力开发、科学喂养、体质锻炼、心理素质和性格培养、美德熏陶等。它寓教育于生活中,养教结合;寓教育于游戏中,教在有心,学在无意。它是个性化的教育,其教育必须符合宝宝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宝宝的个性。
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父母细心。要细心关注宝宝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住可施教的机会对宝宝进行教育;要细心关注宝宝的言谈举止,了解宝宝的潜能、特点,因材施教,使教育符合宝宝的天性: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各方面发展是否平衡,对不足的方面强化训练,以培养和造就完美人才;要细心观察宝宝对教学的反应,以了解教学的内容是否适时、适度、适量,使教育更符合宝宝的成长规律;要细心关注宝宝的日常生活行为,防微杜渐,发现有不良的行为予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有的父母可能要说,他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总不会有错吧。其实,教学大纲是有关部门针对一般的婴幼儿制订的,照搬可能并不适应所有的宝宝。婴幼儿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也不相同,而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都有别于其他的宝宝,因此父母教育宝宝必须细心,如果粗心大意,盲目施教,会收效甚微,甚至揠苗助长,伤害宝宝。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启蒙教育,由于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教育又以启蒙为主,即以开慧、健体、习性、养德为主,故宝宝对教学的反应不一定及时,教学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例如,教宝宝识物,你要指认多次他才会知道:教宝宝学语,你要反复诱导他才会说等。宝宝早期教育形成的智力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有的父母在教学初期热情高、劲头大,教几次后见宝宝没有反应或见效小,就失去耐心,放弃了教育。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宝宝的智力发展迅速,心理素质和性格形成,此时教育受益终生,错过机会将无处可寻。
(5)恒心决定婴幼儿教育成效的大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它以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美德为目的,以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等为手段,寓教育于抚养婴孩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教学时间长,如宝宝智力的开发需要千百次花样百出的游戏活动的磨练;宝宝的习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日积月累;宝宝的养德需要无数寓情、寓理、寓美的艺术活动的熏陶,这些教学项目,没有恒心是完成不了的。半道施教、半途而废、一暴十寒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3.早教注意把握机会
学前的宝宝,是人智能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好奇心强,求知欲浓厚,凡事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对许多事物都特别敏感。如果父母能把握机会,给予宝宝符合年龄特点的教育,就能促进他的智能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例如,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幼年的时候,他的妈妈每天都对他讲故事,而且在关键处就突然停住,让歌德接着去想以后的情节;第二天,在讲之前先问他是怎么想的,等他说完了之后,再继续讲完故事,歌德的想像力也就这样被逐渐培养起来。 宝宝出生后,如果缺乏适当的学习机会,学习能力就会随年龄的增加而衰退,达不到他本来应有的智能水准。
宝宝智能迅速发展与同时期大脑的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宝宝的大脑已发展到接近成熟,为学前教育和智能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础和可能性。这时学前教育若能提供丰富、复杂多变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皮质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之间的联系也随之增多。因此早期教育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宝宝潜能的发展,值得父母重视。
父母在辅导宝宝时,宜考虑到学龄前宝宝的特点。宝宝除了有前述好奇心及求知欲的特点外,其身心亦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因此,其学习反应带有很大的不稳定及随意性,在辅导时应诱导、启发其求知欲及好奇心,不应强迫灌输知识。所有的学习活动应和宝宝的生活。游戏连接,尤其应特别注意趣味性。具体的方法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正确的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从游戏中发展宝宝的聪明才智
游戏是宝宝最主要的学习活动,也是促进宝宝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方式。宝宝的游戏有许多种类,如创造性游戏,平面和立体的造型、拼贴、压印等绘画活动;看图编故事、玩木偶、故事接龙;自唱自演j随音乐自由创作的动作;感觉运动游戏,可安排走、跑、跳、爬、推拉、跳绳、拍球等大肌肉方面的游戏;可以安排剪贴、玩黏土等小肌肉的游戏;也可以运用视、听、触、嗅、味等游戏;模仿家庭角色或社会上的人物,玩扮家家酒等。宝宝由于知识经验少,独立活动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游戏时父母尽可能要有引导,给予积极的协助。 (2)要循循善诱,启发宝宝求知、探索的精神
宝宝的知识经验缺乏,以及智能正在发展,当他们接触到复杂的社会和自然时,处处感到新鲜、好奇、疑惑,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头脑中藏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这是智慧的火花、创造力的萌芽。父母要能把握这大好的学习机会,循循善诱,启发宝宝进一步探索的动机,以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
(3)编述故事,用故事来扩大宝宝的知识领域
一般来说,故事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宝宝都非常喜欢,也容易接受。好的故事不但能扩大宝宝的知识,而且能使宝宝的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在编述故事时,应考虑到宝宝身心的特点,将一般知识融入故事中;讲述时,要有感情,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出来,反应在脸上,语言明白生动、通俗、避免用成人的语言。另外在故事中可穿插一些问题来启发宝宝的思考,有时候也可用亲子故事接力的方式。
(4)开拓宝宝生活领域,培养广泛兴趣
经常带宝宝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中的种种事物,让宝宝有机会到处游览,去博物馆、科学馆、动物园、公园、名胜古迹,让宝宝体会世界之大、事物之多,也让宝宝从参观中扩充见闻,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参观前后能有机会和宝宝讨论,搜集整理资料,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5)父母的良好示范作用,会让宝宝耳濡目染,继而模仿学习
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又是宝宝最亲近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宝宝模仿的目标。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宝宝.“宝宝是父母的缩影”这句话一点也不错;父母应该重视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把自己的好习惯、学习精神、创造开放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传给宝宝,以产生良好的认同作用。 4.对非智力因素的早期培养
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是一个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目前,世界各地都十分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在我国,不少父母,尤其是广大独生子女的父母更是望子成龙。为了让自己的宝宝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父母们不惜钱财对宝宝进行智力投资:买昂贵的玩具、购电脑、钢琴,请家教等;不管宝宝愿意不愿意,令其琴棋书画无所不练;稍大一些又进入过于复杂的思维训练。遗憾的是,许多人对早期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早教就是单纯的智力开发。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不正确的观念,这种观念忽视了对婴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早期培养。 心理学上将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称为智力因素,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将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情感与个性中的性格称之为非智力因素。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在智慧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要想发挥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有积极作用;而缺乏优良非智力因素的人,其智力是不可能充分开发出来的。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独立、有进取心、能积极探索周围世界的婴幼儿,其智商增长较快;稍大一些婴幼儿的智商增长与强烈的成就动机关系密切。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因为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功能。不论多么优良的非智力因素也不能使白痴变成科学家。
婴幼儿时期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时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将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开发,并使其今后一生受益无穷一因此,在婴幼儿期间要给予宝宝正确的教育,在智力开发的同时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关于培养哪些良好非智力因素及如何培养,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心的培养
有位名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信心。就能把全部热情、精力集中到所追求的目标上。父母的积极评价,对宝宝自信心的形成非常重要。当宝宝完成某件事并取得成功时,父母应给予积极评价,如爱抚、鼓励,点头、微笑、表扬等,这样做能激起宝宝继续上进的愿望。当宝宝做了错事,应冷静分析、合理批评,不可讽刺、挖苦、谩骂及挫伤宝宝的自信心。
(2)成功体验与好胜心的培养
好胜心是一种敢于竞争、欲求取胜的向上的心理品质。父母应经常引发宝宝的好胜心。例如,组织各种类型的游戏比赛,鼓励宝宝敢于竞争,争取优胜成绩,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如果失败了,父母也应说:“只要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失败没关系。”
(3)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养
宝宝的学习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如果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宝宝就能较早地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因此,父母应正确引导宝宝去观察、思考,让他们亲自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摸摸。父母在节假日可带宝宝看电影、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或名胜古迹、旅游等,增加他们的见识,多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
(4)独立性的培养
独立性强的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首创精神。父母应要求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如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玩具、自己吃饭漱洗或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有些事可征求宝宝的意见或让他们决定,不能事事包办代替。这样,宝宝才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父母应注意引导宝宝不任性固执,而应听取别人合理的建议。
(5)“苦”的体验与坚持性的培养
世界上一切杰出的人物都是有坚强毅力的,都是长期坚持不懈与困难做斗争的,良好的坚持性,必须通过痛苦的历程。父母老师应适时地给宝宝设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他们独立克服困难,争取完成。同时要求他们事情不论大小,既然做,就要尽力做好做完,不半途而废,让宝宝体验到“苦”的滋味,苦的体验是造就宝宝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的根由。
(6)爱与良好情绪的培养
丰富的情感是人心理生活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情绪,对生活充满爱,就会心胸豁达,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智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挥。父母给宝宝的食物哺育是远远不够的,宝宝更需要爱,即父母、师长、同伴之爱。爱是宝宝必需的精神营养,如果宝宝对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易形成孤僻、焦虑、紧张、冷漠的个性。父母等不但要给予宝宝爱,还要培养他们从小学会爱祖国、爱知识、爱朋友、爱艺术、爱自然、爱劳动、爱一切有趣的事。 (7)良好的家庭气氛与优良性格的培养
宝宝的性格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互相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温馨、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对宝宝优良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而紧张破裂的家庭必然伤害宝宝的心理。父母的言行对宝宝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如经常看书学习、为人正直、讲话文明礼貌等。
5.开发创造性思维
年轻的父母都希望宝宝今后能独立思考,具有创造性,那么就要从小对宝宝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宝宝提问、探索
父母为宝宝创设宽松、求知的环境,经常向宝宝提一些能启发发散思维的问题。例如,可以就“水”提的问题:水有什么用途?什么东西在水里会漂浮?水为什么会变冷?水可以有哪些颜色?水里通常有什么东西?同样,也可以就火、冰、汽车、自行车、花,树等向宝宝提问。
此外,向宝宝提“有什么用”和“怎么办”之类的问题也能启发宝宝的思维。例如:筷子有什么用?渴了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世界没有太阳怎么办7对上述各类的每一个问题,要求宝宝答得越多越新奇越好。父母要注意不要用大人的理智去制止宝宝开阔的思路,因为创造性思维从某种意思上说是一种异想天开,并非都很符合逻辑。
(2)建立”成果登记本”
鼓励宝宝独立从事操作性的活动,如帮助做家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小玩具等。为了及时抓住宝宝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父母最好为宝宝建立一本”成果登记本”,把宝宝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事情,或者各种新奇的想法全部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包括日期、完成事情所用的时间、宝宝的心情和成果等。即使是做得不好。甚至做糟的事情也应该记下来。这可以成为宝宝从事创造性尝试的完整记录。
(3)帮助宝宝克服单向思维
宝宝的思维具体形象,而且常常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例如,妈妈将奶瓶里的牛奶倒人大口杯时,宝宝会觉得牛奶多起来,因为大口杯的口径大;当他不愿被别人发现时,会用小手捂住自己的眼睛,以为这样别人就看不见他了。单向思维是低级的思维形式,它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父母应该帮助宝宝克服单向思维形式,而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6.给宝宝表现潜能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父母们无不对自己的宝宝充满成长的期盼,当看到人家的宝宝表现杰出时,不少父母常会埋怨自己的宝宝一无是处。这种一味埋怨宝宝的做法不仅是徒劳无益的,相反会伤害宝宝幼嫩的自尊心。事实上,每个宝宝都有潜藏的才能,即便是临床上认为弱智的宝宝也是这样。发挥宝宝的潜能,给其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父母应当着力去做的事。
做父母的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准,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以保证做到以下几点。
(1)留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宝宝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擅言词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宝宝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和激发他。
(2)制造机会
了解宝宝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例如,鼓励宝宝给家人表演一个节目;每周选择一个晚上给家人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宝宝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等。更重要的是,随时给机会让宝宝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宝宝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3)耐心等待
既然给宝宝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宝宝发挥潜力。有些父母一时叫不动宝宝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嫌宝宝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宝宝念不好书,便帮他一题一题复习……久而久之,宝宝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书的“天资”睡着了。所以,当父母埋怨宝宝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对宝宝缺少耐心,把宝宝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了。
(4)给予鼓励
当宝宝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而后越走越顺。如果只是一味打击、批评,宝宝会窘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终其一生都要靠父母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