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
楠木(学名:Phoebe zhennan S.K.Lee & F.N.Wei)是中国的一种特有植物,属于樟科楠属,是乔木的一种。楠木多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阔叶林中,喜欢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成年后逐渐
适应阳光。楠木的根系扎根深,具有耐荫性,寿命也比较长。
楠木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产自湖北
西部、贵州西北部及四川等地。它的材质坚韧细腻,不易变形,是制作家具、工艺品等的优良材料。此外,楠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病症。
总的来说,楠木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资源,具有经济、药用和科学研究的价值。
楠木
楠木(学名:Phoebe zhennan S.K.Lee & F.N.Wei),又名雅楠、桢楠,是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大乔木。楠木为中国特有物种,产自湖北西部、贵州西北部及四川,多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阔叶林中,楠木为耐荫树种,幼年期尤其喜阴湿,成年后渐好阳,扎根深,寿命长,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 基本信息
拉丁学名
Phoebe zhennan S.K.Lee & F.N.Wei
科学分类
种
楠木(Phoebe zhennan S.K.Lee & F.N.Wei)
研究历史
文献记载
楠木是中国南方树种,在《山海经》中曾以“柟”名“楠”,《诗经·秦风·终南》曾有梅楠之争,在先秦、两汉和三国期间“楠木”被叫做柟和梅。唐代以前,六朝梁人陶玄良《别录》有“楠材微温,主霍乱吐下不止”的记述,后又有东晋郭璞注《山海经二碘》:“今作楠,音南”之说。从唐代诗人杜甫的《楠树为夙雨所拔叹》、李元吉在《元和郡县图志》记述的四川南川县“山多楠木,堪为大船”和史俊的《题巴州光复寺楠木诗》可知楠木在唐代已家喻户晓,由此可推断“楠木”这一称谓最初是在两晋之际兴起的。 历史分布
最早系统记载楠木生长分布的是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山海经》,其中《五藏山经》较多涉及楠木分布记载,结合相关出土文物可知,楠木在先秦时期分布较现代广,分布区域的北界和东界大致框在北纬28°至35°和东经103°至121°之间,而四川自古便是中国楠木分布的中心区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楠木的分布中心依旧在中国南方。经过唐宋时期的不断开采,中国江南和中南地区的成木楠木已开采殆尽,林区开始不断缩小分布区域的北界退到九顶山、大巴山和大别山一线,主要广阔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明清时期朝廷专设木政官员采办楠木,严重摧残楠木资源,造成楠木紧缺。楠木分布区域不断缩减,虽然多地均有生长,但真正成林的区域较少。 形态特征
枝干
楠木株高达30米,小枝被黄褐或灰褐色柔毛。
叶
叶革质,椭圆形,少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1(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尖头直或呈镰状,基部楔形,最末端钝或尖,上面无毛或沿中脉下部被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脉上被长柔毛,横脉及细脉在下面稍明显,不结成网格状,侧脉8~13对;叶柄长1-2.2厘米,被毛。
花
聚伞状圆锥花序开展,被毛,长(6)7.5~12厘米,纤细,在中部以上分枝,每伞形花序有花3-6朵,一般为5朵;花长3~4毫米,花梗与花等长;花被片大小相近,长3~3.5毫米,宽2~2.5毫米,外轮卵形,内轮卵状长圆形,先端钝,两面被灰黄色柔毛。
果实
果椭圆形,长1.1~1.4厘米;果柄稍粗;宿存花被片紧贴,两面被毛。
物种分布
楠木为中国特有物种,产自湖北西部、贵州西北部及四川等地。野生多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阔叶林中,主要栽培于长江以南各地的湿温暖润地区。 生长习性
楠木为耐荫树种,幼年期尤其喜阴湿,成年后渐好阳,扎根深,寿命长,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如山谷、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喜深厚肥沃、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楠木为深根性树种,扎根深,根部萌生力较强,可耐短期水浸。成年期光照需求增加,年平均气温最适为16~21℃,生长最适气温为26~30℃,自然分布区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500毫米。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楠木自然条件下为种子繁殖,其为深根系树种,扎根深,寿命长,结实呈现明显大小年现象。楠木适应性强,幼龄期生长快,后生长缓慢,生命周期长。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目前楠木主要的繁育手段为种子繁育,在11月选取优良母树,采摘表面呈蓝黑色的饱满种子,进行清洁与干燥活动,用湿沙等方式储存,于来年春天播种。播种前进行整地操作,同时补足基肥,一般采用条播,播后盖土,同时使用透光膜进行养护活动。楠木长出几个嫩芽后可转移到轻基质中,做好除草、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扦插繁殖
扦插主要是指通过根、茎、叶等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将其放在培养基或直接插在土中或其他基质中,并附加相应的生长条件,最终生长出不定根或者不定芽。关于楠木扦插繁殖的研究主要采用嫩芽扦插为主,不同的穂条类型、不同季节和扦插基质、生根剂种类与处理方式对插穗的生根率有较大差异。 组织培养
可挑选楠木的茎段、叶片、腋芽等组织作为外植体,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及浸泡时间除菌,在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促进生根发芽。 栽培技术
采种
选取树龄20年以上,长势良好,健壮无病害的优良植株,在11月左右种子果皮由青色转为蓝黑色时采摘饱满种子,可随采随播,也可去除种子表皮,冲洗干净、阴干,用湿沙等方式储存,于来年春天播种,尽早播种以免降低发芽率。
苗圃建设
选取易灌溉、背风向阳的平地作苗圃,土壤以肥沃、湿润、疏松、中性偏弱酸性的砂壤土为佳,播种前深翻、施肥、整地、苗床消毒。
幼苗移栽
待种子萌发长出2~3片真叶,将芽苗移栽至配好的轻基质中,并浇透水。移栽后要做好遮阴、浇水、除草、松土和施肥等苗期管理工作。移栽后用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进行遮阴,9月中下旬追施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10月中旬后应适当减少浇水量,促进苗木老化封顶,安全越冬。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楠木的主要病害为茎腐病,多发生在幼苗期。防治方法:播种前用多菌灵溶液对土壤进行消毒。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高温时搭荫棚提高幼苗抗病能力。芽苗移栽后3~5天,用代森锰锌溶液喷洒1次,后每隔10~15天施用1次,连续用药3次。 虫害防治
楠木的主要虫害为地老虎。防治方法:搞好土壤消毒,平整苗床时撒施呋喃丹,发生时用敌百虫可湿性粉剂与麦麸或米糠制成毒饵,于傍晚撒于苗床诱杀。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楠木笔直挺拔,树形高大优美,枝繁叶茂,坚硬耐腐,寿命悠长,是上等的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楠木木材结构细致、木性稳定、纹理美丽、易加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家具用材,明清时期为皇家专供。楠木香味清雅而悠长,有较强的杀菌及防腐耐朽性能,其材成箱柜可避虫,用于存放衣物及贵重书籍字画。从楠木种皮中提取的特殊芳香味精油,可用作制造化妆品的香味原料。
金丝楠木因为能够闪烁金色光芒而得名,其木质细密,木质表面瑰丽且有特殊的香味,较为珍贵,经济价值较高,目前暂无对“金丝楠木”的正式命名。按照古书《博物要览》记载,称金丝楠的有樟科楠属的楠木、紫楠、闽楠、浙江楠、赣楠和润楠属的滇润楠等树种,楠木为金丝楠木的主要来源树种。 观赏价值
因其树干笔直挺拔,树形高大优美,树冠浓荫,四季常青。常见于风景名胜区、寺庙等,在园林上常作为庭荫树或行道树,为中国著名观赏树种之一。
物种现状
楠木属于天然资源,具有独特珍贵的价值,因此被大规模开采和利用,胡采乱采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人工繁育关键技术不够完善,缺乏对楠木人工栽培技术和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系统性知识,导致目前中国楠木人工造林盲目性较大,加上楠木生长慢,对立地要求严格,收益迟,发展楠木人工林进程缓慢,造林面积小,成林成材少,从而制约楠木人工林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砍伐,楠木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楠木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同时中国经济建设对楠木木材的需求又不断增加,导致楠木木材供求矛盾在加剧。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公布,楠木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濒危等级为易危。 中国相关部门针对现存的自然野生楠木林已制定强有力的保护制度,加大乱砍乱伐的惩戒力度,同时积极进行抚育管理并科学地防治病虫害。为保护楠木林,国家林业部门大力扶持积极响应种植楠木的企业,四川各地大力开展育苗造林,扩大栽培范围,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