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
轮组系统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为:轮辐、车圈、车胎和花鼓。这些部分组成了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量就是轮组系统所要传输的力度。轮组系统的作用是有效传输来自车架的力度,减少滚动阻力和节省能量,以达到更加省力的效果。轮组系统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为:轮辐,车圈,车胎和花鼓。至于其中的力学原理我们就不多说了,来看一下零件。 目前有两种形式的花鼓,也就是珠档花鼓,和轴承花鼓,轴承则还要关心一下所使用的轴承的好坏和个数。SHIMANO全系列花鼓都是珠档的,至于哪一个更好,我想趋向于轴承的人多一点,但并不代表珠档就完全不好。对于车手来说,哪一种更为经用、更为顺滑才是重要的。花鼓的选择很多,主要看耐用程度和重量。如果是选择SHIMANO的花鼓,那么要选择相对高档一点的才比较耐用,低端的珠档花鼓是很容易磨损的。选择轴承花鼓,公路车常见的有novatec(久裕),American Classics等。这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 轮组系统
辐条 也叫钢线辐条起到连接花鼓和车圈的作用。辐条虽然不起眼,但也起到相当的作用。好的辐条比较轻,并且可以承受较高的强度,可以拉紧花鼓和车圈,使轮子更为圆整,在外力冲击下不会变形。高端的公路车辐条往往有扁身或者抽细的设计,使辐条在车轮转动时受到的风阻减小。公路车圈的尺寸称为700C传统的车圈是32孔的,更老的则是36孔的,指的是车圈上孔的数目,这个数目应该与花鼓上的数目相同,所以32孔的车圈就需要配套使用32孔的花鼓,36孔的车圈则使用36孔的花鼓。但随着工艺的改进,现在的车圈已经更为结实,因为开始使用更少的辐条。使用少辐条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小辐条的风阻,上面讲到辐条在车轮转动时会有风阻,对于传统的32条车轮来说,高速行进时辐条所受到的阻力还是可观的。因为除了将辐条处理成扁身之外,更为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辐条的数量。辐条数量减少之后,车轮的重量也随之降低了。车圈除了孔数的区别外,最重要的是车圈的形状。不同的车圈形状设计可以适应于不同的路面情况 先说内胎,内胎分为法嘴和美嘴,公路车基本都使用法嘴,原因是法嘴比较长,适合刀圈使用。一般选择正新的700c 19/23C就行了,我也买过建大的,没有发现区别。外胎的选择就多了,便宜的如正新,建大的训练胎,几十块一对,中档的是MAXXIS,闪电等,一百块左右。高档的有维多利亚和米其林。高档的胎很多都明凯夫拉防扎,一般的玻璃都不会刺破胎,而且很轻。入门使用的话买训练胎就可以了。装上胎,打了气,车就可以骑了,那么在骑行中会遇到不同的路面状况,对公路车来说,所谓不同的路况就是指路面的坡度。平地——上坡——下坡。在上坡的时候,由于重力的影响,无法保持与平地一样的速度,同时踩踏也变得吃力。 圈的圆整度和钢性是一切的基础。一个本来就不圆的圈,是很难通过车条张力拉很圆的。而用不平衡的张力将圈拉成大致的圆,是没有意义的。 车条从花鼓出来拉往轮圈的角度是第二要点。这也就是编法。它决定了从轴心到外圈,以及遇到不平地面反过来的时候,力传导的角度。大家都做过俯卧撑,引体,推过铅球,掰过手腕,都有自己最省力的角度吧,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明显差异。 第三是车条张力。给地面凹凸撞击留出足够的余量后,要让每根车条都达到一个尽量高的张力。蹬踏时,力从轴通过传动车条拉动后圈,就是一个拉长车条的动作。车条就是一个弹簧,如果本来没有拉紧,那蹬车的力就变成拉弹簧了,根本没传导到车圈那里去。目标在100公里外的前方,炎炎烈日的柏油路上,自己拿个后轮练拉力器,是多么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