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
中国树蛙是无尾目雨蛙科的动物,分布于河南以南、中国中部及东部、越南北部、台湾等地,体色多鲜明艳丽。中国树蛙,分布于河南以南、中国中部及东部、越南北部、台湾等地,体色多鲜明艳丽。
中文名 | 中国树蛙 |
拉丁学名 | Hyla chinensis |
分布区域 | 河南以南之中国中部及东部、越南北部、台湾 |
展开
体长25-30mm。雌蛙略大于雄蛙。大腿内侧呈黄色,具有黑色斑纹。
栖息于平地至低山间的竹林树叶或杂木林,因栖息于树上而较难发现。唯有在降雨时才会回至地面。 中国树蛙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2、两栖动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 3、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心脏两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
5、体温不恒定
7、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
中国的雨蛙仅有9种,除山东、山西、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中国的雨蛙体形较小。背面皮肤光滑,绿色(如华西雨蛙);多生活在灌丛、芦苇、高秆作物上,或塘边、稻田及其附近的杂草上。白天匍匐在叶片上,黄昏或黎明频繁活动。以蝽象、金龟子、叶甲虫、象鼻虫、蚁类等为食。常常1只雨蛙先叫几声,然后众蛙齐鸣,声音响亮,特别是在下雨以后。3月下旬或4月初出蛰。4~6月在静水域内产卵。卵径1~1.5毫米。数十粒或数百粒卵成为1团,粘附在水草上。蝌蚪尾鳍高而薄,上尾鳍一般自体背中部开始;5月下旬有的即已完成变态;9~10月开始冬眠。 中国雨蛙
中国雨蛙精子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有一棒状的细胞核,核内染色质高度浓缩。细胞核前方有顶体。顶体圆锥状。顶体下腔之中有一圆锥状的顶体下锥和细小的囊泡。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致密纤维和线粒体组成。尾部没有波动膜。从蟾蜍科、雨蛙科和蛙科的精子结构看,无尾两栖类在进化过程中,精子结构趋向简单。雨蛙科精子的结构介于蟾蜍科和蛙科之间,更接近蟾蜍科。在雨蛙科中,与已经研究过的雨蛙科的其他种类相比,中国雨蛙的精子结构较为简单,因此似更为高等。精子尾部波动膜的消失和附属纤维数量的减少似可认为是中国雨蛙的进化特征之一。头部的结构
精子头部主要由细胞核和顶体构成。细胞核的前方是顶体,细胞核的后端与精子尾部相连。
顶体
顶体位于精子头部的最前端。顶体呈锥状,中央的空间是顶体下腔(图1;图版Ⅰ2)。顶体内膜和顶体外膜大致相互平行,所以顶体的厚薄较一致。顶体内容物呈电子致密状。顶体下腔中有一圆锥状的顶体下锥(subacrosomalcone)。顶体下锥由微管聚集而成。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微管聚集于顶体下腔之中,平行排列成一锥形结构(图版Ⅰ3)。在发育成熟的精子中构成顶体下锥的微管结构较模糊不清(图版Ⅰ2)。在顶体下锥的横切面上,可见到少许的小腔,此乃微管的管腔。在顶体下锥的中央腔(仍属顶体下腔)中可见细小的囊泡(图版Ⅰ:2、10)。此囊泡为精子形成过程中精子细胞核内释放出来的物质形成。
尾部的结构
中国雨蛙精子的尾部细长。由中段(middlepiece)、主段(principalpiece)和末段(endpiece)构成。中段与精子头部的后端紧密相连。中段的起始结构为近端中心粒。近端中心粒位于核后端的植入窝中,其主轴与核的主轴垂直(图1;图版Ⅰ:4、5)。远端中心粒位于近端中心粒之后,两中心粒的主轴相互垂直。远端中心粒的后端与轴丝相连。位于中段的轴丝结构较为特别。它有两条中央微管,但9组外周二联微管(doublet)却不完全。在9组外周二联微管存在的位置出现9条电子致密的纤维状结构,在其中某些致密纤维状结构的旁边能见到微管存在。主段紧接于中段之后。轴丝从中段延伸下来进入主段。位于主段的轴丝具典型的"9+2"结构(图版Ⅰ:15~17)。在轴丝的一侧,平行排列着从中段延伸下来的致密纤维。主段的后端与末段相连。末段是精子尾部最末端的一个区域。该段仅有轴丝,没有致密纤维。 中国雨蛙
现有的关于两栖类精子超微结构的报道,有的沿用划分鱼类精子结构的方法将两栖类精子的中心粒和线粒体所在的区域称为中片(middlepiece),并将中片与尾部分开,作为独立的结构来看待(莫慧英,1985;Poirier等,1971)。我们在中国雨蛙精子结构的区分上,将精子分为两个部分:头部和尾部。中心粒和线粒体所在的区域划归精子尾部。这是因为线粒体和中心粒实际上与尾部的其他结构(如轴丝、致密纤维)构成了一个整体。它们之间连接紧密,共同组成了一条鞭毛即精子的尾部。在线粒体所在的这一区域与尾部的其他区域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有一条轴丝。因此应将线粒体所在的区域看成是精子尾部的一部分。而鱼类精子的线粒体所在的区域形成了袖套,鞭毛从袖套腔中伸出(尤永隆等,1996a,1996b,1997),线粒体与鞭毛之间的关系不紧密。因此,鱼类精子的线粒体所在的袖套往往划归中片而不是尾部。中国雨蛙精子的尾部有一条轴丝纵贯整个尾部。除了轴丝之外,尾部在结构上有3个明显不同的区域:紧接头部的一段既有线粒体又有致密纤维;中间最长的一段没有线粒体,但有致密纤维;最后一段则既无线粒体,又无致密纤维。依照结构上的差别,我们将尾部的3个区域依次命名为中段、主段和末段。
关于尾部中的致密纤维
中国雨蛙精子的尾部有一条与轴丝并排的致密纤维。这一结构在其他无尾两栖类均未见报道。在蟾蜍和雨蛙科某些种的精子的尾部具有两条附属纤维(accessoryfiber):一条纤维与轴丝并列,靠近轴丝的第3组二联微管,这条纤维称为轴丝旁纤维(juxta-axonemalfiber);另一条纤维远离轴丝,称轴纤维(axialfiber)。轴丝旁纤维和轴纤维靠波动膜(undulatingmembrane)相连(Swan等,1980;Jamieson等,1993)。在蛙科精子的尾部则未见有类似的纤维存在的报道。 存在于中国雨蛙精子尾部的这条致密纤维,从其所在的位置而言,类似于蟾蜍的轴丝旁纤维,它们都位于轴丝的第3组外周二联微管的外侧(图2)。但是,中国雨蛙的这条纤维是否亦可称为轴丝旁纤维则值得商榷。第1,蟾蜍精子尾部的轴丝旁纤维和轴纤维在尾部的起始处是连成一体的,位于轴丝的第3组二联微管的外侧。该处无波动膜。在尾部的具波动膜的区域,轴丝旁纤维和轴纤维才分离开(Swan等,1980);第2,在蟾蜍精子尾部的近末端处,波动膜和轴丝旁纤维已终止,轴纤维却依然存在,并靠近轴丝,位于第3组二联微管的外侧(Swan等,1980)。此处的结构与中国雨蛙的极为相似。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中国雨蛙精子尾部的这一条纤维是相当于蟾蜍的轴丝旁纤维还是轴纤维。第3,在古蛙类(archaeobatrachia)中,尾蟾科的尾蟾蜍Ascaphustruei的精子尾部也存在着一条纤维状的结构,称为paraxonemalrod,该结构亦位于轴丝的第3组二联微管的外侧,据认为该结构相当于轴丝旁纤维、波动膜和轴纤维三者愈合后的结构(Jamieson等,1993)。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雨蛙精子尾部的这一条纤维也有可能类似于尾蟾蜍精子中的Paraxonemalrod。我们采用类似于哺乳动物精子尾部所具有的特殊结构"(外周)致密纤维"这一名称来命名中国雨蛙精子尾部的这条纤维。但是,哺乳动物精子尾部的致密纤维有9条,而中国雨蛙的却仅有1条。
[1] 知网空间中国树蛙[引用日期2010-10-24]
[2] 维普资讯网 中国雨蛙[引用日期201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