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引体
静力引体是指在引体向上过程中,身体不摆动助力。静力引体的要点是身体保持稳定,腿部不晃动,利用上半身力量将整个身体向上拉起。
借力引体
借力引体又称蝶式引体,是指在引体向上过程中,腿部弯曲晃动,利用晃动助力,从而将整个身体拉向单杠。 训练内容
场所和器材
在户外和室内,只要有合适的单杠等器材,都可以进行引体向上训练:
户外:常用器材是单杠或高的横杠、引体向上器;
室内:使用室内单杠或横杠前,需要确认杠的承重力和稳定性,并留有足够活动空间。
训练前热身
训练前,必须先充分热身,以避免肌肉拉伤、关节受损等问题。 热身方式:肩部、背部拉伸;慢跑;跳绳等。
训练动作
标准引体向上动作如下:
初始状态:练习者面朝单杠(或横杠)站在单杠的横杆下,跳起用双手抓住横杆,握杆的双手掌心向外、两手间距稍宽于肩膀, 双臂伸直处于自然下垂状态;
动作过程:背部和上肢同时发力,弯曲双臂将身体向上拉向横杆,直到下巴超过横杆的位置,略作停顿,然后慢慢下落身体,直到双臂完全伸直,恢复至初始状态,完成一次动作。
注意事项:标准引体向上属于静力引体,身体不能摆动借力,双臂下垂时脚不能触及地面。
提高技巧
初阶技巧
如果无法完成标准引体向上,可以做辅助练习,例如:吊杠不动直到力竭;踩在凳子上做引体练习;使用弹力带练习;用低于身高的单杠做引体向上。 平时训练尽量练习标准引体向上,力竭前再稍微摆腿借力。
强化技巧
熟练掌握标准引体后,可采用强化技巧,例如:负重训练——在腰上挂上沙袋或者杠铃片,然后再去做引体向上;.离心训练——下杠时尽量放慢下降速度,可以强化肌肉力量。 训练效用
长期的引体训练不但可以强化身体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形体健康:
增强体质
坚持引体向上训练能够全面锻炼上半身的肌肉,并保护脊椎,全面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因此被列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
1.锻炼肌肉
在完成标准引体的过程中,背部和手臂骨骼肌共同参与发力,可以较好地锻炼背部和手臂肌肉。
除了背部和手臂肌肉外,引体向上还可以锻炼到腹直肌、腹横肌、腹内外斜肌、竖直肌、三角肌等,是参与肌肉最多的背部练习方式。 2.保护脊椎
引体练习可以加强背部骨骼肌的肌力和肌耐力,使得脊椎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并且,在克服自身重力的过程中,身体悬空自然下垂,对脊椎有拉伸作用,这些都有利于脊椎的保护。
改善形体
引体训练可以刺激脊椎长骨的生长,拉伸脊椎,并使肩部、背部肌肉得到强化,避免驼背、脊椎侧弯等问题,有利于改善、保持形体健康。
受伤风险
引体向上训练中方法不当有可能导致受伤,例如以下情况:
肌肉拉伤:导致肌肉拉伤的原因通常是热身不充分;
关节磨损:训练时身体晃动以及肘关节过于外扩,易导致关节损伤;
脊椎损伤:训练时为了借力而身体大幅摆动,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等患者脊椎受伤。
适宜和禁忌人群
适宜人群:引体向上训练适宜大多数人,不过,由于引体向上训练需要克服自身体重,心肺负担大幅增加,所以“三高”等人群需要控制训练强度在中等以下;
禁忌人群:严重的心律失常、重度高血压、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不能进行引体向上训练。
体质测试
2014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其中,引体向上成为初中以上男生必测项目。
测试过程
测前热身:正式测试之前要充分热身,出点汗;
测试器材:体质测试中使用引体向上测试仪;
测试方式:掌心向前,双手抓横杆,双臂伸直下垂,上肢和背部发力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杆,略微停顿,然后让身体缓速下降,直到手臂完全下垂,之后再重复以上动作。
测试评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附表中列出了引体的具体评分标准,例如:
及格60分:初三6个,高三9个,大四11个;
优秀100分:初三15个,高三18个,大四20个。
难度分类
依据动作难度,分为普通引体和高阶变式引体。
普通引体
按照抓握方式,分为正手引体(掌心向前)、反手引体(掌心向后)、正反手引体(一手掌心向前,一手掌心向后);
按照双手握距,分为窄握引体、宽握引体;
按照杆的位置,分为常规引体和后拉引体。
高阶变式引体
相对于普通引体,高阶变式引体提高了对力量和技巧的要求,例如:毛巾(或绳索)引体、胸式引体(又称撞胸引体)、击掌引体、突击队引体、打字机引体、双力臂、单臂引体、单指引体等。 世界纪录
吉尼斯世界纪录展示了各式引体向上的世界纪录,例如:
序号 | 记录项目 | 记录时间 | 记录创造者 | 国籍 | 数量(个) | 参考资料 |
1 | 一分钟引体向上 | 2008年12月20日 | 盖伊·肖特 | 美国 | 57 | |
2 | 一分钟胸式引体向上 | 2022年1月30日 | RON COOPER | 美国 | 33 | |
3 | 一分钟内后拉引体向上 | 2019年4月25日 | Rain Chua Qin Lei | 新加坡 | 38 | |
4 | 三分钟引体向上 | 2022年7月24日 | 王鑫城 | 中国 | 112 | |
5 | 一小时引体向上 | 2011年11月16日 | 斯蒂芬·海澜 | 英国 | 993 | |
6 | 8小时引体向上 | 2016年10月22日 | FRANK SAGONA | 美国 | 3751 | |
7 | 12小时引体向上 | 2016年10月22日 | FRANK SAGONA | 美国 | 4649 | |
8 | 24小时引体向上 | 2022年11月19日 | GRAHAM MORGAN | 英国 | 7479 | |
9 | 连续引体向上 | 2022年3月4日 | KENTA ADACHI | 日本 | 651 | |
10 | 击掌引体向上 | 2015年12月19日 | Blake Augustine | 美国 | 30 | |
11 | 双力臂 | 2021年11月27日 | Maksim Trukhonovets | 白俄罗斯 | 32 | |
12 | 单臂引体向上 | 1982年12月3日 | Robert Chisholm | 加拿大 | 22 | |
(数据截止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