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通常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有关。当这些病变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时,就会引起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坏死。此外,异常物体(如固体、液体、气体)沿着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也可能会导致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进而引发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的症状可能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手脚麻木、视力模糊、晕倒、失语、恶心、呕吐和头痛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就医,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可以
帮助减轻症状,预防进一步恶化,并促进脑部血液流通。手术治疗可能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进行,以清除血栓或修复受损的血管。康复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少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压和血脂、戒烟限酒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有助于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急性脑梗死的潜在疾病。
总的来说,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急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可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导致相应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急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一侧偏盲,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急性脑梗死主要使用溶栓治疗及对症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并发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肾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急性脑梗死经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好;若治疗不及时或症状较重则预后较差。 就诊科室
病因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吸烟、饮酒、肥胖。
高半胱氨酸血症。
症状
检查
头颅CT
CT扫描是诊断脑梗死较方便、价廉的检查,它可明确脑组织坏死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有助于诊断及治疗;但脑梗死CT显影较迟,可做出血的鉴别诊断,非急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
该检查可弥补头颅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点,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能显示较大的闭塞血管,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脑血管造影
诊断
医生诊断急性脑梗死,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等确诊。
临床表现: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一侧偏盲、昏迷不醒等。
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可明确脑组织坏死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
脑血管造影: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
鉴别诊断
治疗
溶栓治疗
对症治疗
调整血压:脑梗死时要慎重使用降压药,如血压为150~160/100mmHg时不需要使用降压药。血压降得过低可加重脑缺血。
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应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肾功能异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 应用脑保护、神经营养、清除自由基、改善脑供血的药物。 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 大面积脑梗死水肿严重出现脑疝时需考虑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
早期活动:每2小时翻身拍背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和压疮形成。 加强营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鼻饲、静脉高营养等,给患者创造恢复的条件。
危害
预后
预防
参考文献
[1] 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 Kasper ,Fauci ,Hauser ,et al.哈里森内科学:神经系统疾病分册。第19版。王拥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