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疏证》,本草著作,26卷。清代邹澍(润安)撰。约成书于道光十二年至二十年(1832~1840年)间。作者“取《本经》、《别录》为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为纬”,交互参证,阐释药性理论。全书又分《本经疏证》、《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三部分。其中《本经疏证》12卷,收药173味,分上、中、下三品,以张仲景之医理方药,疏证《本经》药物;《本经续疏》6卷,收药142味,取后世常用药,亦分上、中、下三品,予以阐解。此两部分“例则笺疏之例,体则辨论之体”,以辨析药性理论及介绍临床用药为主旨。《本经序疏要》8卷,采用《证类本草》序例及“诸病通用药”体例,以病为纲,将药物予以归类,颇类于临床用药手册。三书总以《本经疏证》为名。搜集资料较富,广参汉唐医方及明清诸家(如卢子繇、刘若金等)有关论述,作者将《本经》等书所载药性功治与古方实际运用相结合,剖析入微,颇具特色。书中亦多邹氏个人治验。

中文名

本经疏证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类别

中医 医学

定价

26.00元

字数

308000字

语言

中文

作者

邹澍

页数

433页

开本

大32开

出版时间

2009年9月1日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7734270

成书年代

书籍简介

邹澍(1790~1844),清代医学家,字润安,晚号闰庵。江苏武进人。家贫苦读,隐于医。通晓天文、地理、诗文。道光元年(1821)乡人欲荐其于朝廷,固辞。潜心医学,谓“用属辞比事法,于不合处求其义之所在,沿隙寻窾,往往古人见解外,别有会心”。撰《本经疏证》二十六卷,引证渊博,补刘潜江《本草述》之未备。后由门人整理传世。又著《伤寒通解》四卷、《伤寒金匮方解》六卷、《医理摘抄》一卷、《契桅录》四卷、《医经书目》八卷、《医书叙录》一卷、《医经杂说》一卷,均未刊行。

内容简介

《本经疏证》

书凡12卷,集药物173种,其中包括石类25种,草类75种,木类23种,人类3种,兽类7种,禽类3种,虫鱼类14种,果类6种,谷类11种,菜类6种。全书以《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为经,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为纬,参之以金元诸家,并兼取经史道佛等有关药物之论,交互参证,详加阐述,务求疏明《本经》之意。如卷7“芍药”条下,首列《本经》、《别录》原文,次参《本草图经》、《本草纲目》记其产地及形态,再次引《内经》、《伤寒论》条文广为阐发。从太阳中风桂枝汤用芍药共奏“和营布阳之功”,到小建中汤用芍药“入脾开结”治其里;从小柴胡汤、通脉四逆汤、防己黄芪汤皆以腹痛加芍药,到诸痛失治误治芍药随之增减变化等,可谓条分缕析,阐理甚微。又如论白术治眩晕云:“白术治眩,非治眩也,治痰与水耳。有痰有水何以能使人眩?盖眩者,神之功,神依于心,心恶水,水盛则心神摇而成为眩。譬如人在舟中能发眩也,虽然人在舟中未必尽眩,不在舟中未必不眩,所以眩证不必尽用白术,用白术之饮证、水证,未必尽眩。夫亦各因乎其人耳。”对临床多有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邹澍(音:术)字润安。江苏武进人。1732~1844年。清代药用植物家。通晓天文、推步、地理,尤喜攻医术。清道光十二年至二十年(1832~1840年)间,他从事本草著述,编成《本经疏证》(内含《本经疏证》12卷、《本经续疏》6卷、《本经序疏要》三书)。在此书中取《本经》、《别录》为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为纬,交互参证,“疏其文而证其解”。书中采用笺疏之例,辨证之体,重在讨论药性及其在古方中的运用。另著有《明典》54卷,《伤寒通解》4卷,《医理摘抄》4卷,《医经书目》8卷等。

流传版本

现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及10余种清刊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影响评价

近人谢观称此书“最为精博”。对研究古方及《神农本草经》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