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口传播是指细菌、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然后又进入人体呼吸道以及消化道感染人。

2020年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中文名

粪口传播

领域

医学

概念

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又进入人体呼吸道以及消化道。

传染疾病

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

主要疾病

比较常见的通过粪口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传播途径

部分病例早期症状中,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粪便标本中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病毒,提示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在消化道内也可以增殖。通过对病例临床表现分析表明,不管患者消化道症状是初发症状,还是并发症状,该病最主要的靶器官仍为呼吸道,肺炎仍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并不意味着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发生变化,仍为呼吸道、接触传播为主,消化道(粪-口)传播在全部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预防措施

戴好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坚持勤洗手,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感染风险。在有疫情发生地区,医院、餐馆、商场等公共场所,需要做好常规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