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匙(学名:Berneuxia thibetica)多年生草本,各部光滑无毛;根状茎伸长,略弯曲,具卵形鳞片。叶丛生于基部根状茎上呈莲座状,革质,基部下延,全缘,微反卷,具网状叶脉,叶柄伸长,粗壮。花生于花葶上,成顶生伞形状或头状总状花序,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5数,花冠深裂;雄蕊生于花冠筒的基部,与具髯毛的短的匙状退化雄蕊连合成环,花丝伸长,略粗壮,圆柱形,花柱单一,圆柱形,柱头小,盘状,微3浅裂。蒴果球形,室背开裂,通常包于宿存的绿色花萼内。仅1种,特产于中国西南地区。

中文名

岩匙

别名

石莲

拉丁学名

Berneuxia thibetica Decne.

二名法

Berneuxia thibetic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杜鹃花目

岩梅科

岩匙属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e,1873

分布区域

贵州,四川,西藏,云南

形态特征

岩匙

岩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厘米;根状茎粗壮,木质,几直立,稍弯曲,褐色或暗褐色,直径3-4毫米,密被阔卵形鳞片,鳞片黑褐色,不透明,具纵脉,先端渐尖,,无毛;顶端发出5-10(-13)片成莲座状的叶丛。叶基生,革质,倒卵状匙形或椭圆状匙形,中部以上最宽,长3-10厘米,宽1.7-4厘米,先端钝,具凸尖头,向基部渐狭成楔形,并向下延于叶柄,无毛,上面深绿色,常具光泽,通常平滑,下面灰绿色或灰白色,全缘,反卷,侧脉2-4对,上面不明显或显著下陷,网状脉在上面有时可见;叶柄伸长,稍比叶片长或稍短,长短不规则。花葶长度往往等于叶或稍短于叶,花后伸长,有时可达23厘米,有花5-12朵,组成伞形状总状花序;花梗长3-11厘米,常红色,微具短柔毛,基部有1大苞片,中部有2小苞片,苞片对生或互生,几膜质,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7毫米;花白色,两性,整齐;萼片5,分离,阔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先端钝或圆,淡红色,具9-11纵脉,全缘,宿存;花冠钟状,深5裂,裂片舌状或矩圆形,膜质,长9-10毫米,先端圆,全缘,花后脱落;雄蕊5,生于花冠基部,与裂片互生,花丝较宽,边缘膜质,下部微具髯毛,与花冠裂片等长或稍超过,花药近圆形,2室,深裂,每室纵裂成肾形;退化雄蕊5,短,膜质,舌状或长圆形,具髯毛,白色,与花冠裂片对生;子房扁球形,微被毛,3室,每室具多数胚珠,花柱单一,直立,圆柱形,不超过雄蕊(在果期伸长,长可达9毫米),柱头小,盘状,微浅3裂。蒴果圆球形,直径3毫米,包被于绿色革质的花萼内,室背开裂。花期4-6月;果实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冷杉林中,灌丛中,阔叶林中或潮湿岩壁上。海拔1700米一3500米的高山或中山林中潮湿地区。[1]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四川:绵竹、青川、安县、荣经、普格、叙永、马边、雷波、汉源、汉川、茂汉、峨边、峨眉山、屏山、康定、筠连、理县、金阳、洪雅、二郎山、天全、宝兴、茂县、石棉、松潘、平武。云南:镇雄、德钦、维西、丽江、禄劝、贡山。贵州西北部。[1]

保护级别

中国云南省三级保护植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