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风洞(也称乌风洞)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大茅山境内,有“小庐山”之称。距德兴市仅19公里,距南昌市262公里,距上饶市102公里,距三清山40公里。[1]

中文名

梧风洞

别名

乌风洞

类别

名胜风景区

所属地区

江西省

地理位置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大茅山境内

地形

深山“两坡夹一川

文化活动

轶事典故

梧风洞

相传,古代一位叫梧(乌)风的农民英雄,在此安营扎寨,杀富济贫,故名梧(乌)风洞。唐末黄巢起义队伍也曾在此屯兵休整,留下点将台、跑马坪等遗迹。马溪,从大茅山主峰笔架山流下来,穿谷而过,清澈见底,水中小鱼,清晰可数。马溪两岸,是林阴道,高大挺拔的水杉、柳杉、红豆杉等排列两边,荫天蔽日,郁郁葱葱。整个乌风洞宛如一幅“好山十里都如画,更与横排一径松”的山水画。苏东坡曾有“水青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的诗句。历史事件

大茅山曾是黄巢屯兵处,也是闽浙赣皖最重要的游击区。当年,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敌人激战,300多名伤员转移到梧风洞,1935年清明节前,遭敌“围剿”,全部壮烈牺牲。纪念碑由方志纯同志择址,建在跑马坪一侧的山坡上。碑上刻有方志纯同志题词:“笔架山高,马溪水长,遇难烈士,万古流芳”。随后,我们来到了邵伯平烈士墓前。墓正对笔架山,邵式平同志的《菩萨蛮》词,就刻在碑上。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三百多名伤病员隐蔽在一天然石洞里疗伤,遭到国民党政府军队的围剿袭击,三百多名伤病员全部殉难,现建有三百烈士墓。

梧风洞

梧风洞三百红军死难烈士纪念碑位于大茅山东南麓乌风洞跑马坪,建于1987年。1935年1月,粟裕、刘英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突围至大茅山东南麓。梧风洞一带休整,并将三百余名伤病员安置隐蔽于该地的闽浙赣军区三分院化婺德临时医务所治疗。清明节前,医务所遭敌突袭,三百余名红军伤病员及部分医务人员未及转移,全部惨遭杀害。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烈士殉难地建立纪念碑。碑石位于六角形亭中,镌刻方志纯题写的碑名与题词。

梧风洞

伯平党性强似铁,

哪怕牺牲和流血。

即是登险峰,

步伐常从容。

梦游梧(乌)风洞,

土石化劲松。

凭虚听松涛,

心潮逐浪高。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梧风洞海拔500米左右,属典型的深山“两坡夹一川”的微地特征。

气候特点

夏天气候比20公里外的德兴市低5℃左右,傍晚与夜间的气温低6-7℃。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在崎岖的山道两侧,除了珍贵树种南方红豆杉、香果树,还广泛分布着国家二级珍贵树种花榈木和鹅掌秋。

动物资源

再往山里走,是豹、熊、麂、猴、穿山甲们的乐园,庐山的三宝:石耳、石鸡、石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