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货币需求是个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货币持有量,即用实际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名义货币量的增加来自名义货币量供给增加,即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古典的二分法中,名义货币增加只会引起相应的名义货币需求,对实际经济过程不产生影响,而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对实际经济过程产生至少是短期的影响,货币主义者则通过复兴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否定名义货币变动对经济具有实际的影响,也正是在说明货币数量变动如何对经济过程中发生影响时,货币主义经济学家们强调并使用了这个概念。

概念

在短期分析中,即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名义货币需求量有实际意义。在价格不变时,按票面额计量的单位货币购买力不变,经济个体可以按票面额计量的货币量安排生产和消费,即可以不考虑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安排货币需求量。

一旦价格发生变动,名义货币量代表的购买力也就发生了变动。如果想要保持经济个体的既有的生产和消费规模,名义货币需求量就必须发生变动。反之,如果名义货币需求量不变,生产和消费规模就必然发生变动。

需求和意义

在价格水平经常变动且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就变得非常必要

区别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固然重要,但根据实际变化了的情况测算这两种货币需求则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