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官员们的办公楼。今南京总统府景区的核心建筑之一。

中文名

子超楼

所属地区

南京市玄武区

类别

名人故居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票价

免费

地理位置

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总统府内

级别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概况

在当初建楼的图纸上标为文书局办公楼。一九三六年元月称为主席办公楼。一九四八年五月改称总统府办公楼。一九四三年八月林森在重庆遇车祸逝世后,该楼以林森的字命名,称作子超楼,以资纪念。

建筑

两棵雪松意为林,楼意为森,合并为林森

子超楼由南京鲁创营造厂承建,一九三四年初动工,历时两年,耗资十万银元。子超楼的设计者虞炳烈,曾任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他毕业于法国里昂建筑专科学校,作品包括南京国民大会堂等。子超楼属典型的公共行政建筑,又称现代建筑。整幢建筑的外墙前后用材不同,南立面凸出部分,贴有少量的浅褐色耐火砖片,而其它三面,用的全是水刷石粉面。整个建筑色调和谐,庄重大方,外形独特。从远处看,该楼基座大,上面小,呈完全对称,形似森字。而楼前两棵印度雪松,恰恰又是一个林字。据史料及历史照片记载,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二日植树节时,林森植树后在树前的留影。一九四六年五月国民政府文官处在松树旁立了一块小石碑,上书“林森手植”四字。

据总统府历史档案、照片和地图判断,大院内的建筑,除子超楼外,最好的建筑,就是现在子超楼前原政务局办公楼。其次,就是中轴线西侧的参谋本部大楼。从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和正统观念看,主席办公室的位置和地点应在中轴线上。在中轴线上的这幢政务局大楼最好的办公室,应是东南面的一大间,理应是林森的办公室。坊间传闻总统府中有多条秘密地道,子超楼主席办公室中就有一条秘密地道,可通往院内的防空洞,甚至直达紫金山。至少从目前发现的史料和现场考证结果看,这条秘密地道并不存在。

设计师

刘晓宁告诉记者,“子超楼”的设计者叫虞炳烈,曾任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他毕业于法国里昂建筑专科学校,一生作品颇多,如南京“国民大会堂”等。

1930年代初期,中国的建筑师们大胆探索了中国新民族形式的建筑,“大屋顶”与西式建筑相互融合。但“子超楼”却是例外,属典型的公共行政建筑,又称现代建筑。但该楼最大的缺陷是,屋顶是平的,夏天奇热,不像同时期的大屋顶那么凉爽。以致国民政府要员们一到夏季,纷纷迁往“夏都”庐山办公。

那为何不在这里建一幢“大屋顶”呢?刘晓宁分析说,在总统府中轴线政务局大楼的正北,只有一块弹丸之地,宽度很有限。而一般的宫殿式大屋顶建筑,只有两三层,如果在这里建一幢大屋顶宫殿建筑,只建两三层,则很不经济,而要建六七层,就像是在楼顶上,扣上一个中式大帽子,也不协调。

“有一点可以肯定,虞炳烈与林森进行了大量的沟通,把他的性格、理念和想法,领悟得很透彻,从建筑风格、用材、内部装饰上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整幢建筑的外墙,前后用材完全不同,南立面凸出部分,贴有少量的浅褐色耐火砖片,而其它三面,用的全是水刷石粉面。刘晓宁将其归结为低调、节俭。这与同时期建成的交通部大楼(今南京政治学院)之奢华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整个建筑色调和谐,庄重大方,也不失精致,与周围的中西建筑浑然一体。据刘晓宁考证,“子超楼”于1934年初动工,历时两年,由南京鲁创营造厂承建,耗资106952元(银元)。

两棵雪松不是巧合

“子超楼”最为人称道的是独特的外形。从远处看,该楼基座大,上面小,呈完全对称,形状似一“森”字。而楼前林森手植的两棵雪松,恰恰又是一个“林”字。一幢楼,加上两棵树,就是“林森”的寓意吗?

这是有意为之还是人为的附会?刘晓宁认为,林森处事低调,不会刻意安排,但极有可能是建筑师虞炳烈根据地形、地貌精心设计的。这正是建筑师的高明之处。

据史料记载,楼前两棵雪松,确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手种植。树苗系从印度进口,价值昂贵,以寸计金。刘晓宁查找到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系1935年3月12日植树节时,林森植树后在树前的留影。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后,为纪念林森,文官处特为在松树旁立了一块小石碑,上书“林森手植”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