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创天(1937.2.18-2018.10.31),男,出生于浙江奉化斗门头,材料科学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3年9月,陈创天首次向国外同行报告BBO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引起国际激光界的关注。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之一——Laudise奖等奖项。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0月31日,陈创天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陈创天主要从事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和发展。1976年提出了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解释了各种主要类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能相互关系,并对探索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文名

陈创天

别名

创天

籍贯

浙江

去世日期

2018年10月31日

出生地

浙江省奉化市斗门头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37年2月18日

获得荣誉

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

代表作品

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KBe2BO3F2的研究进展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民族

汉族

职业

教育工作者

人物生平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2月18日,陈创天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市大桥镇斗门头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新中国成立后,陈创天全家迁至辽宁省沈阳市,1954年考入沈阳二中。

陈创天

1956年8月,陈创天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跟随众多名师,其中黄昆教“固体物理”和“固体理论”,王竹溪教“热力学”和“统计物理”,郭敦仁教“特殊函数”,褚圣麟教“原子物理”,胡宁教“场论”。[1]

1962年,陈创天前往中国科学院福州市的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卢嘉锡的指导下开始为期3年的化学学习,并且自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等知识。[1]

1965年,陈创天选择非线性光学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并得到卢嘉锡的支持。陈创天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以及理论推导工作,首先算出了钛酸钡晶体的非线性系数,随后又算出其他一些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1]

1968年,陈创天提出,非线性光学效应是一种局域化的效应,是组成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阴离子基团的微观倍频系数的几何迭加,阴离子基团的微观倍频系数可以通过阴离子基团的局域化、量子化学轨道波函数,通过二级微扰理论算出来。即国际上著名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1]

1977年,陈创天被卢嘉锡任命为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组组长。陈创天根据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模型,开展了理论计算、结构选型、系统的固态化学合成、粉末倍频效应测试、单晶生长等实验工作。[1]

1978年,陈创天开始结构选型。基于自己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陈创天决定做紫外光谱区的非线性光学晶体。[1]

陈创天在实验室工作

1979年,陈创天开始在硼酸盐化合物体系中探索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发现(B3O6)基团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探索新一代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并且发现了以(B3O7)基团为基本结构单元的LiB3O5(简称LBO)晶体和以(BO3)基团为基本结构单元的KBe2BO3F2(KBBF)等。[1]

1978年,陈创天组织力量,对硼酸钡体系的相关系和晶体生长展开研究。[1]

1980年,陈创天的研究组确定了所发现的具有很强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硼酸钡化合物是低温相偏硼酸钡,其化学分子式为β—BaB2O4,简称BBO。[1]

1983年9月,陈创天首次向国外同行报告BBO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引起国际激光界的关注。[1]

1987年,陈创天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并生长出第二块“中国牌”非线性光学晶体LBO。[1]

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8年,陈创天被调至中国科学院新成立的理化技术研究所,负责组建中国科学院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1]

2010年,陈创天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访问,并与科研人员就晶体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的过去与将来方向进行了座谈。[2]

2002年,陈创天研究组研制出新型晶体器件———氟硼铍酸钾棱镜耦合装置。[1]

2003年,陈创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创天参加奉化中学校友会

2008年3月20日,中科院物理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陈创天研究组和中外合作者利用中国自主研制的国际上第一台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高温超导体中研究中取得了初步成果,观察到了一种新的电子耦合模式。

2011年10月14日,陈创天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成,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秘书长王继杨一行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调研,共同商讨2012年安光所承办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CCCG-16)的相关事宜。[3]

2013年8月14日,陈创天获得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之一——Laudise奖。这是中国科学家获得的首个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4]

2015年9月16日,陈创天捐款100万人民币,设立神经病学研究基金,用于资助神经内科学研究。

主要成就

主要贡献

科学研究

陈创天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光电功能晶体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晶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2. 功能晶体材料的分子设计;3. 新型非线性光学和电-光材料探索与生长;4. 晶体光学性能测试与器件设计研究;5.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应用。

陈创天提出的“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得到高度评价,已被国内外的同领域科学家逐渐接受并成功地用于指导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探索研究。他领导的研究组和合作者一起相继发明了被誉为“中国牌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晶体BBO、LBO。

2007年,陈创天与相关研究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Ti:Sapphire激光的4倍频、5倍频输出(200nm-170.0nm)和Nd:YVO4激光的6倍频输出(177.3nm),并获得14mW的平均功率输出。Nd:YVO4激光的6倍频光源已成功的应用于超高分辨率光电子能谱仪,并首次直接观察到超导体在超导态时的超导能隙。

科研项目

陈创天是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2010)“光电功能晶体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与制备过程的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以及“深紫外全固激光源前沿装备自主研制工程”重大专项项目(2006-2009)的首席科学家。

人才培养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8年至2002年期间,陈创天共培养2名学生获得博士后学位,4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基本情况如下:

【王国富】学位类别:博士后;授予学位日期 2002年04月01日;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位论文: YVO4和Nd:YVO4晶体的生长工艺研究

【蒋捷】学位类别:博士后;授予学位日期 1999年03月01日;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位论文: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GdCOB和YCOB的倍频系数测试和有效倍频系数的理论计算

【林哲帅】学位类别:博士;授予学位日期 2001年11月01日;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位论文:非线性光学晶体光学性质计算的理论研究

【戚华】学位类别:博士;授予学位日期 2001年04月01日;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位论文: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SBBO族化合物研究

【吴喜泉】学位类别:博士;授予学位日期 1999年08月01日;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位论文:大截面低温相偏硼酸钡晶体生长

【叶宁】学位类别:博士;授予学位日期 1998年08月01日;授予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位论文:紫外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的设计与探索

其他作品

1.

C. T. Chen

, Y. C. Wu, A. D. Jiang, B. C. Wu, G. M. You, New Nonlinear-optical Crystal: LiB3O5, J. Opt. Soc. Am.B, 1989, Vol. 6 (4), 616-621

2.

C. T. Chen

, Y. B. Wang, B. C. Wu, K. C. Wu, W. L. Zeng and L. H. Yu,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n Ultraviolet-transparent Nonlinear Opitcal Crystal Sr2Be2B2O7, Nature, 1995, Vol. 373, 322-324

3.

C. T. Chen

, J-H. Lu, T. Togashi, T. Suganuma, T. Sekikawa, S. Watanabe, Z-Y. Xu, J-Y. Wang,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form a KBe2BO3F2 crystal in the deep ultraviolet, Opt. Let. 27(8), 637-639(2002)

4.

C.T.Chen

,T.Kanai,X.Y.Wang,Yzhu and S.Watanabe,Opt.Lett33(3),282-284(2008)

5.H. W. Huang, J. Y. Yao, Z. S. Lin, X. Y. Wang, R. He, W. J. Yao, N. X. Zhai,

C. T. Chen*,

NaSr3Be3B3O9F4: A Promising Deep-Ultraviolet Nonlinear Optical Material Resulting from the Cooperative Alignment of the [Be3B3O12F]10− Anionic Group,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9141–9144

获得荣誉

科学
▪ 2013    Laudise奖(获奖)   ▪ 2008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8]▪ 2007    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获奖)    ▪ 1991 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奖)[8]▪ 1990    中科院发明一等奖    LBO晶体(获奖)    ▪ 1990    工业技术成就奖(获奖)    ▪ 1989    美国十大光电子产品奖(获奖)    ▪ 1989    第一届    陈嘉庚物质科学奖(获奖)    ▪ 1987    美国十大光电子产品奖(获奖)    ▪ 1987    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获奖)    ▪ 1986    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    

社会任职

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曾任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2010年)“光电功能晶体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与制备过程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自主研制工程”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2006~2010年)。[5]

人物评价

陈创天院士40多年的科研工作,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发展史,感受的是他对于自己理想与信念始终如一想执着与坚守。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这么一个群体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他的创新点亮民族之光。(《科学中国人》期刊)

陈创天的经历不能复制,但做科学研究不能功利主义,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我想这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一点。(《中国科技史杂志》陈崇斌)

长达半世纪的科研生涯中,尽管遇到种种困难,陈创天院士从来没有改变过不断求索的科研之心,长达半世纪的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生涯中,他淡泊名利、锐意进取、严谨治学。在这红歌唱响的时刻,让我们向陈创天这些为了祖国创新事业鞠躬尽瘁科研者们高歌一曲!(《祖国》杂志侯洁,李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