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基黄,中药名。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春、夏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中文名

田基黄

采收时间

春、夏季

性状

味苦性甘

药品类别

中药材

药剂类型

固态

适应

湿热黄疸、痢疾

适用科室

中医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别称

地耳草、雀舌草、蛇查口、跌水草、寸金草

主要成分

地耳草

毒性

无毒

分布区域

长江流域及以南

植物界

双子叶植物纲

山茶目

被子植物门

藤黄科

用量

15-30g

形态特征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消肿毒。”

2《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胃脘痛、咳嗽、月经不调。”

3《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风湿性神经痛,头晕。

入药部位

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干燥全草。

性味

甘、苦,凉。

归经

归肺,肝,胃经。

生理特性

地耳草,一年生小草本,高10-1000px。全草长10-1000px。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分枝,光滑,具4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完整叶片卵形或卵圆形,全缘,具细小透明腺点,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其常生于田野较湿润处。

主要价值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大剂可用至90-12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炮制方法

拣除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分布范围

产地

广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