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十月》1980年第3期。

《蒲柳人家》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有致,富有传奇色彩,并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该小说节选片段已入选中学教材。[2]

中文名

蒲柳人家

作者

刘绍棠

定价

32元

字数

6万多

语言

中文

出版社

山西出版社

页数

234页

装帧

平装

所属丛书

中篇小说

首版时间

1980年

小说类型

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

二十世纪

内容简介

《蒲柳人家》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北农村的深入开展,生动地描述了一批中国农民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他们在运河滩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英勇斗争的事迹。

创作背景

据作者称,创作《蒲柳人家》的缘由,一是“感恩图报”,由于“乡情父老兄弟姐妹扶危济困,多情重义,我(作者)才大难不死”,因此要在作品中表现和歌颂乡亲们的美德。二是“走我(作者)的乡土文学之路”,由于从个人“前后在农村生活了三十年以上”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因此要写“乡土文学”,要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传统,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学的民族风格,保持和发扬强烈的中国气派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描写农民的历史和时代的命运”。《洲柳人家》以“九一八”事变后、芦沟桥事变前,殷汝耕在冀东建立汉奸政权,抗日活动方兴未艾这一段历史为背景。

概图

人物介绍

大学问

身姿高大、本领高超、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绿林英雄。他“身穿长衫,骑一匹光青儿,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支八尺长的大鞭”,“既是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豪爽仗义又好戴“高帽子”的形象。这是一个亦文亦武,可敬可爱又有儿分可笑的人物。

柳罐斗

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品格高尚、心地纯良、情深义重、庄重刚毅,为服侍他苦命的姐姐和后来的孤儿外甥,他一直拒绝提亲保媒,表现出一种富有自我牺挫精神的克制力量;多次拒绝女艺人云遮月的求爱,虽最终为云遮月的真情实意感动,但他那种不近女色、坐怀不乱的传奇英雄举动,不禁令人肃然起敬,有回肠荡气之感。

一丈青

一丈青大娘,是个英气勃勃、桀骜锋利而又心慈性善的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能干,“有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她大胆泼辣,敢骂,敢打,虽年已半百,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找不出“敌手”;打起架来,三五个小伙子难以招架。但她从不乱打乱骂。她铁面佛心,侠骨柔肠,乐于助人。村里人有个头痛脑热,都来找她帮忙,全村30岁以下的人都是她“接来人间”。她对邻居花鞋杜四的童养媳望日莲的救助,保护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最为集中地表现了她的正直善良,慷慨仗义,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她冒着生命危险,从硝烟弥漫的弹坑中救出望日莲;当望日莲遭毒打时,她打抱不平,与杜四夫妇对骂相拼;为了保护这可怜的少女,她干脆认望日莲为干女儿,直至帮她获得美满的归宿。诚然,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劳动妇女,一丈青大娘不免有些偏狭。比如,她“不喜欢城里人”。儿媳是“城里人”又“斯文”,便认为是朵“中看而无用的纸花,心里不喜爱”;再如,孙儿何满子生下后,她便拜佛许愿,燃香上供,还要他穿五大红花肚兜,男扮女装,以免给阎王爷抓去。 

何满子

何满子是一个活脱脱的小孩子形象。自幼在奶奶身边长大,受着爷爷奶奶的疼爱,何满子不仅天真幼稚,而且有点顽皮撒野。不过奶奶、爷爷的疼爱,虽然使他养成顽野的习性,而奶奶爷爷的为人,以及蒲柳人家的环境还使何满子的性格在天真幼稚,野性顽皮的同时又加上成熟懂事的一面。他看见坏蛋独眼龙虐待妇女,小小年纪就要打抱不平,躲在土墙后用瓦片打破了独眼龙的后脑勺。有一次何满子听到巡长麻雷子对花鞋杜四说什么“一桩好买卖…...”马上联想到花鞋杜四想卖望日莲给董太师做小的事,急忙将他听到的情况告诉周檎。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蒲柳人家》描写作家的故乡——冀东运河滩上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变迁。小说以一个可爱的早慧顾童何满子的见闻为艺术视点,以中学生周擒与童养媳望日莲的相爱、成亲为引线,交织着周擒回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儿户劳动人民同地主恶霸董太师、河防局巡长雷麻子的斗争情景,展示了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农村的日益高涨,歌颂了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桑和美好品德。

《蒲柳人家》以望日莲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她从小受虐待、压迫,在父老乡亲帮助下逃出火坑,并与周檎结为夫妇,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去。通过对望日莲周围众多普通人物的刻则,对人情美的挖掘,表现蕴藏在劳动人民身上美好的情操、乐观主义情怀,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而歌颂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数亡坛动。

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蒲柳人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粗犷豪勇的传奇英雄人物,这既是传奇英雄传,又是新的儿女英雄传。在作品中,作者着力塑造了两个富有浓郁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在卖力气走江湖人们中叫得山响的“何大学问”;另一个是庄严英武、深沉大度、村子里“头一条汉子”的船夫柳罐斗。“何大学问”,在这个人物独特的性格中深抹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厚重的乡土气息;柳罐斗,这是作者倾注满腔热情歌额的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他品格高尚,心地纯良,情深义重,庄重刚毅,并在命运的浮沉中多少感染了些革命思想。值得提出的是,作者有意通过他个人婚姻上的两次作为,使读者从中窥见到他心灵的高尚和纯真。除此之外,小说中塑造的是非分明、敢作敢为而又有点迷信的一丈青大娘,粗分急直、疾恶如仇而又带点鲁莽的钉鞋匠吉老拜以及木匠郑端午、女艺人云遮月等也颇具传奇色彩,真实感人。

情节和人物富有传奇性。比如,一丈青大娘怒打纤夫这一情节就带有明显的传奇色彩。为了不让赤身露体的纤夫,“腌躜了”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一丈青大娘对不知好歹的纤夫们不依不饶。一再的劝说、怒斥无效后,“她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这时,几个纤夫一齐“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年过半百的一丈青大娘的“威镇八方”的膂力和豪勇骠悍的性格,被描绘得形神毕现,极具传奇色彩。再比如,鼓书艺人云遮月对柳罐斗的求爱,柳罐斗与见利忘义的把兄弟“割袍断义”,以及水杀麻巡长,智斗花鞋杜四、豆叶黄等等情节,也都很有传奇性。

乡土风格

《蒲柳人家》最显著的特色莫过于浓郁的充流在字里行间的乡土气息。这正如作者自己所云:“我在《蒲柳人家》中,对于人物、语言、风俗习惯、人情事态、生活气息和环境景色,都思写出运河农村的乡土风味;放大一一点,想写出京东农村的乡土风味。”(《我是一个土著》)如在景物描写上,作者以清新优美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幅三十年代冀东运河滩农村迷人的自然风景画:缓缓流淌的大运河,一望无际、银白耀眼的沙滩,浓荫藏日的大树,丛生的芦苇、野麻和蒲.....作者情趣横生,富有田园风味地勾画出蒲柳人家的“屋舍图”;蒲草盖顶的房屋,院落柳枝篱笆爬满了豆角秧,树木屋顶编织出密密的喇;叭花藤和南瓜.....,一派幽雅恬静的田园风光。

构思精妙

《蒲柳人家》艺术构思颇为精妙。作者巧妙地用何满子这个童稚的眼睛为自己的艺术视点来推动情节,结构作品,抒写人物,闸发自己的美学理想。这是《蒲柳人家》区别于作者所著其他作品明显的外部标志。

《蒲柳人家》中不是描写一个主要人物,也没有一个中心故事,而是描写群人物,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一系列故事。与表现的生活内容相适应,小说通过一个六岁的顽皮孩子何满子,作为穿针引线人物。通过他,引出一个个人物,串起一个个故事。小说开篇写何满子不愿穿花肚兜,惹奶奶生气,由此引出一丈青大娘;又由奶奶管不了满子,向爷爷告状,引出何大学问;由满子被爷爷栓在立柱上,引出“救星”望日莲。之后,由何满子跟望日莲的关系,引出周檎进而引出吉老称、郑端午、柳罐斗等等人物。作品中一些貌似散乱的情节和生活场景,也由满子到处乱跑乱转、耳闻目睹,依次串联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这种被称为“单线贯穿”的结构方法使人物众多而不散乱,事件繁杂而脉络明晰,较好地映现出生活的本来面目。

语言风格

小说语言融古典小说、评书和劳动人民的口语于一炉,兼具简洁洗练,生动活泼和风趣夸张的特点,颇见功力。小说的叙述语言优美、简练、形象、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人物语言个性化,令人闻其声,见其人。例如,牵牛儿无端挨了打,吉老称对小管家说:“这孩子是我请来的客人,你打他,就是抓我的脸。我吉老称的脾气你也有个耳闻,有冤必伸,有仇必报,有气必出。我要打你,你经不起我的小拇指一捅;不打你,我的气又不出。好吧!我看你是个两脚畜生,给你钉上掌,免得你假充人形。”吉老称不畏权势、嫉恶如仇、扶弱济危、光明磊落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被鲜明地展示出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作品影响

《蒲柳人家》是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并被选进中学教材。

作品评价

现代作家孙犁《读〈蒲柳人家〉》:绍棠对其故乡,京东通县一带,风土人物,均甚熟悉,亦富感情,这是他创作的深厚基础。然今天读到的多系他童年印象,人物、环境比较单纯,对于人物的各种命运,人生的难言奥秘,似尚未用心地思考与发掘。人物必与社会风貌关联,才能写出真正时代色彩。绍棠的作品,当代色彩并不凝重。人物刻画重在内心,从内心反映当代社会道德伦理,最为重要。然做到此点,不似风花雪月描写之易于成功。在作品中。人物必须与社会结构、社会风尚结合起来写。不如此,所谓时代色彩,则成为涂饰标签,社会、时代、人物,不能实际融为一体。

现代作家林斤澜《写在读〈蒲柳人家〉之后》:读来清新,却是古朴的风俗。原来风俗古朴,永有清新的芬芳。读来体贴心甜,却是贫穷苦难的乡土。怨不得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不要哭哭啼啼,要喜兴,要欢跳,要热爱,要说贴心的话,拿来主义好不好?好。翻箱底思想好不好?好。尖锐,厚道。清淡,浓重。热情奔放,冷静含蓄。大刀阔斧,小家碧玉。变幻莫测,一条道走到黑……都好都好,都不容易,都有各自的读者,都相互尊重着吧。只不过都要万本归源,落叶归根,如若脱离生身之地,养育之恩,就如飘萍,如镜花水月,如露如雾。

现代作家鲍昌《评刘绍棠的中小说〈蒲柳人家〉》:《蒲柳人家》在人物、题材、主题、语言等各方面,都有了创新,归根结蒂,它是来自作者深厚的生活基础。《蒲柳人家》的写作,是作者的故乡生活“烂熟于心”,然后喷涌而出,浑然天成的。

现代作家唐达成《漫评〈蒲柳人家〉》:作品的独特的艺术角度,富于诗意的抒情笔法,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以及语言的性格化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都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独具风格的优秀中篇小说。

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  13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

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

1997年3月12日,刘绍棠因肝硬化、肝腹水抢救无效,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1]

蒲柳人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