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侵蚀,指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并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

概括介绍

【冻融侵蚀】(freeze-thaw erosion) 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并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主要分布于冻土地带。世界上冻土总面积约3.5×107km2。俄罗斯和加拿大是冻土分布最广的国家。中国冻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山区、西北高山区及青藏高原地区,面积约2.15×106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2.4%。由于温度和地表物质的差异,冻融侵蚀引起冻土反复融化与冻结,从而导致土体或岩体的破坏、扰动、变形甚至移动。冻融是高寒冻土区塑造地形的主要营力。冻融作用表现形式主要为冰冻风化和融冻泥流。冰冻风化是冻土区最普遍的一种特殊物理风化作用。渗透到基岩裂隙中的水冻结时不仅可把岩石胀裂(冰劈作用),而且由于膨胀所产生的压力还可以向外传递,把裂隙附近的坚硬岩层压碎形成石块和更细的物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融冻泥流是在冻土区平缓至中等坡度(17°~27°)的斜坡地形下,夏季融化的上部土层沿着下伏冰冻层表面或基岩面向坡下缓慢滑动的现象。不同地区、不同坡向和地貌部位,接受太阳辐射能多少、积雪厚度、冻土深度和解冻速度不同。保护和恢复斜坡上的植被,增强根系固土能力,延缓融雪速度,分散调节地表径流,是控制冻融侵蚀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