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姑以"印象主义后派"来说明塞尚的艺术风格,暂供读者参考。 1874年,他参加印象派画展,两次画展他都积极拿出作品来。 ""在活着的画家当中,只有一个人才是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

正文

【名称】缢死者之屋

【类别】油画、名画

【年代】1872~1873年间

【作者】塞尚

【规格】50.5×67厘米

【属地】现藏巴黎卢浮宫

【简介】

法国印象派绘画发展到修拉、劳特累克时代,继承者已全然改变了意图。他们以光谱分析方法为艺术的实验,其实是想借印象派这块跳板,另创自己的新领域;与此同时,还有一位画家也有与此相同的意图。最初他也是印象派创始人之一,后来他超越了这一画派,成为一个以批判印象主义为出发点的新艺术运动的奠基人。这个人就是大器晚成的画家保尔·塞尚。此人在绘画史上非同一般,后人称这一画派为Post-Impressionism。关于这个名称的译法,近年来国内有不同见解。最初依据日本译法,通称"后期印象派",不少研究者对此持有异议,觉得它不足以说明这个画派与印象派的对立。今有人提议把它译"印象派之后",可是"…之前,之后"不象一个画派的名称,也未尽其意。我们这里姑以"印象主义后派"来说明塞尚的艺术风格,暂供读者参考。

保尔·塞尚(1839.1~1906.10)出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埃克斯。父亲是一个后来成了银行家的制帽厂厂主。塞尚因家庭富裕,自小受到良好的人文科学教育。青年时去巴黎深造。早年由于爱好绘画常去卢浮宫和巴黎画坛寻师访友,在绘画上也受过广泛的教养。他爱好浪漫主义的绘画,对现实主义也极感兴趣。1872年后,又和印象派画家结成莫逆之交。约从1861年,即他22岁时起,进了巴黎的"斯维塞画院"学习。此后,一直靠自学迈入他终生不走运的美术界。 1872~1874年间,塞尚在奥弗尔(Auvres)认识了毕沙罗,受到他的外光画法的影响,开始户外写生,技术日趋熟练。1874年,他参加印象派画展,两次画展他都积极拿出作品来。由于他的艺术目标与印象派画家不尽一致,总是和伙内同道格格不入,性格上也与他们合不来,最后只得离开印象派集团,自辟蹊径。他的画要比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还难售出。他没有固定职业,长期来一直靠父亲供养。当时的评论界包括一些支持印象派绘画的权威人物如左拉、丢朗蒂,对他也存有偏见。致使人们对塞尚的艺术在理解上造成许多障碍。塞尚在世时受到的不公正、折磨和痛苦,要比同时代印象派画家还要多。有时,简直是一种敌意,使塞尚常常灰心丧气。有时,他也发出反抗,他在1874年说"我开始觉得,我比我周围所有的人都要强。""在活着的画家当中,只有一个人才是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每一部法典的制定,都会有多达2000个政客参加,可是塞尚的出现,200年才有一回。"这些属于发作性的语言,充分反映了一个孤独、落泊、不被世人理解的天才的愤懑。

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塞尚在爱斯塔克(离马赛港不远的地方)学习绘画,不久又回到巴黎。1872年转赴瓦兹河的奥弗尔,这时他对毕沙罗这位风景画家的劝告,是言听计从的。他画了些风景,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气质,画上反映的尽是一些塞尚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很注意形象的重量感,稳定感和宏伟感。其实,这就是他的艺术素质,是他特具的结构主义艺术的预兆。作于1872~1873年间的《缢死者之屋》就是这样一幅典型作品。

此画采用他所惯用的浓厚色块,依照对象的明暗关系一笔笔地描绘,为的是加强对象的体积感和深度感。不过中间调子用得多了些,所以自然物也显得真实。这幅画可以说是塞尚把从毕沙罗处学来的东西发挥到了极端,使所描绘的对象成为他心目中的一个永恒的存在。他喜欢让观者对这个世界的物质在艺术上形成坚实的综合感觉。在这幅画上,有一些是接近于毕沙罗的画法效果的色块,对光不大注意,不如毕沙罗那样认真。他总是不去加工光的表现,而只注意形象的综合性和宏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