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田是深翻地三尺,目的大概是让农作物扎根深,遇降水土地能多吸收水分。

外文名

yufeng

基本介绍

大寨村的自然条件很差。修水库防洪、灌溉,没有合适的库址。引水灌溉,山上没有水源,引远处河水提水灌溉,扬程太高。而且。但是,这并没有难住大寨人,大寨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找到了真正的出路。根据当地常年雨量并不算少,坡地、梁地的土层也比较厚的有利条件,采取。即:设法使雨季、雨天既不致造成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又能把雨水保存起来供应旱季、旱天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在中,大寨人的具体做法是:,修水平梯田、闸山沟淤地,做到,克服水土流失;第二步,通过等措施,加深了耕作层,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大大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的能力。大寨耕地疏松的活土层几乎都在一尺左右,就像一层一尺厚的海绵。另一方面,又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土壤的肥力,使土地成为农作物的一个储存养料充足的供应仓库,促使农作物生长,增强抗灾能力。大寨村经过加工改造的土地,经受了一般旱涝的考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增产。这是大寨人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一条重要经验。他们这种加深土地耕作层,提高蓄水保肥的能力,培养土壤肥力的经验,在农业上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对那些发展水利灌溉的条件十分困难,但常年雨量并不太少的旱作地区,则具有特殊意义。

,在以后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各地都在修大寨田,人们把山坡地修成了水平梯田就叫大寨田。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大寨田,并不是实际上的大寨田。

大寨人除了把坡地修成水平梯田,还通过不断深耕土地、连年不断地大量施用秸秆沤制的农家肥,使耕地里腐殖质增加,团粒结构增加,微生物增殖快,结构绵软,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这种地,一脚踩进去,像踩在棉絮上一样,国家农业部将其总结为"海绵田",并在北方普遍推广。这种田,保水性能好,肥力高,抗旱能力强,因此是稳产高产田。

大寨田并非古来就这么肥沃。恰恰相反,陈永贵等大寨人从祖上继承下来的是一小块一小块贫瘠的土地,人们形容当时的土地是:土块打不烂,风吹遍地干,地边白草绣成团,地墙荆棘围了个严。一亩地好年景打不下70公斤粮食。合作化以后,大寨人多采用"土掺沙"、"沙掺土"相互调剂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他们便在增加土壤腐殖质上下了功夫。

他们的具体做法简单说就是秸秆还田。这就是在秋后把玉米、高粱等秸秆铡碎铡烂,然后掺水,拌上圈肥或人尿粪,搅和后用土蒙盖起来,使其发酵。等秸杆完全腐烂后,撒在地里。采用这种办法,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秸秆还到田里,每亩要有250多公斤玉米秸杆沤肥还田,加上其他农家肥,每亩地一年施肥多达80万担。年复一年的大量施用农家肥,使土壤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厚厚的活土层,既松软,又能够吸收水分,这便大大提高了耕地的蓄水保墒能力。山西大同市郊区的农民有一次来参观,用自己戴的毡帽装了一毡帽大寨土和自己那里的土做比较,同样一毡帽土,大寨的土要轻7两。这就是全国有名的大寨田。因为它踩上去很松,所以被称为"海绵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