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成因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是海河流域许多河流入海的汇合地。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影响,多偏南风,且高温高湿,雨热同期;春秋季为季风转换期,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但深秋也常有寒潮侵袭。天津主要为大陆性气候特征,但受渤海影响,沿海地区有时也显现出海洋性气候特征,海陆风现象比较明显。
太阳辐射
天津太阳总辐射年平均为4935兆焦耳/平方米。按照太阳能丰富程度,中国划分为五类区域,天津市属第三类地区,太阳辐射比较丰富。
地区类型 | 年日照时数 (h/a) | 年辐射总量 (MJ/m·a) | 等量热量所需标准燃煤 (kg) | 包括的主要地区 |
一类 | 3200~3300 | 6680~8400 | 225~285 | 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西藏西部 |
二类 | 3000~3200 | 5852~6680 | 200~225 | 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新疆南部 |
三类 | 2200~3000 | 5016~5852 | 170~200 | 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 |
四类 | 1400~2200 | 4180~5016 | 140~170 | 湖南、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 |
五类 | 1000~1400 | 3344~4180 | 115~140 | 重庆、四川大部、贵州 |
天津地区年可照时数约4436小时,各区相差不超过1~2小时。各季节可照时数的变化较大,春季达1207.6小时,日长最长时一天可达15小时;冬季为895.3小时,日长最短时一天仅有9小时左右。6月、7月可照时数最长,每月达450小时;11月、12月、1月、2月可照时数最短,每月约300小时。
天津各区县1971~2000年年平均实照时数为2471~2769小时,沿海一带是日照丰富地区,其中滨海新区塘沽最多,为2802小时,滨海新区汉沽次之。低洼地区的宝坻区日照最少,为2579小时。
站名 | 蓟县 | 市台 | 武清 | 宝坻 | 东丽 | 西青 | 北辰 |
日照百分率 | 58% | 56% | 58% | 58% | 58% | 58% | 59% |
站名 | 宁河 | 汉沽 | 汉盐 | 静海 | 津南 | 塘沽 | 大港 |
日照百分率 | 60% | 63% | 66% | 59% | 59% | 62% | 61% |
(参考资料:《天津气象资源》)
气温降水
气温情况综述天津各区年平均气温为12~15℃,市区最高,宝坻区最低。1月最冷,各区月平均气温为-5~-2℃,平均最低气温为-10~-5℃,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7.4℃(宝坻,1966年1月22日)。7月最热,各区月平均气温为26~28℃,平均最高气温为30~32℃,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7℃(蓟州,1999年7月24日)。
降水情况综述天津年降水总量全市平均为550-600毫米,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分别为冬季2%、春季12%、夏季72%、秋季14%。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4~73天,日降水量在50毫米及以上的暴雨,主要出现在7月至8月,降水的过度集中易出现积涝和洪水。
各站气候数据1971~2000年各台站主要气象要素
年平均值站名 | 气温 | 降水量 | 相对湿度 | 蒸发量 | 地面温度 |
蓟县 | 12.1℃ | 663.4mm | 59% | 1708.7mm | 14.0℃ |
市台 | 12.9℃ | 548.0mm | 61% | 1598.4mm | 14.1℃ |
武清 | 12.2℃ | 557.3mm | 62% | 1735.9mm | 13.6℃ |
宝坻 | 11.4℃ | 603.6mm | 63% | 1612.0mm | 13.4℃ |
东丽 | 12.2℃ | 549.8mm | 63% | 1738.3mm | 13.9℃ |
展开表格四季气候数据春季月份(2~4月)
春季月份 | 平均 | 2月 | 3月 | 4月 |
日均最高气温 | 12℃ | 5℃ | 11℃ | 20℃ |
日均最低气温 | 1℃ | -5℃ | 1℃ | 9℃ |
平均降水总量 | 34mm | 5mm | 7mm | 22mm |
夏季月份(5~7月)
夏季月份 | 平均 | 5月 | 6月 | 7月 |
日均最高气温 | 29℃ | 26℃ | 30℃ | 31℃ |
日均最低气温 | 19℃ | 15℃ | 20℃ | 23℃ |
平均总降水量 | 280mm | 34mm | 74mm | 172mm |
秋季月份(8~10月)
秋季月份 | 平均 | 8月 | 9月 | 10月 |
日均最高气温 | 25℃ | 30℃ | 26℃ | 20℃ |
日均最低气温 | 16℃ | 22℃ | 17℃ | 9℃ |
平均总降水量 | 214mm | 145mm | 44mm | 25mm |
冬季月份(11月~次年1月)
冬季月份 | 平均 | 11月 | 12月 | 1月 |
日均最高气温 | 5℃ | 11℃ | 3℃ | 2℃ |
日均最低气温 | -4℃ | 1℃ | -5℃ | -8℃ |
平均总降水量 | 16mm | 10mm | 3mm | 3mm |
天津市各区1961~2000年季平均气温表
市辖区 | 天津市区 | 滨海新区塘沽 | 滨海新区汉沽 | 北辰区 | 东丽区 | 津南区 |
冬 | -1.7℃ | -1.9℃ | -2.9℃ | -2.6℃ | -2.6℃ | -2.3℃ |
春 | 13.4℃ | 12.4℃ | 12.3℃ | 13.1℃ | 12.7℃ | 12.8℃ |
夏 | 25.7℃ | 25.4℃ | 24.9℃ | 25.3℃ | 25.2℃ | 25.2℃ |
秋 | 13.6℃ | 14.0℃ | 12.9℃ | 12.8℃ | 12.8℃ | 13.0℃ |
市辖区 | 西青区 | 蓟州区 | 宝坻区 | 宁河区 | 武清区 | 静海区 |
冬 | -2.8℃ | -3.1℃ | -3.7℃ | -3.4℃ | -2.9℃ | -2.6℃ |
春 | 12.8℃ | 13.0℃ | 12.2℃ | 12.0℃ | 12.8℃ | 13.0℃ |
夏 | 23.4℃ | 25.2℃ | 24.8℃ | 24.7℃ | 25.2℃ | 25.5℃ |
秋 | 12.7℃ | 12.5℃ | 12.0℃ | 12.6℃ | 12.6℃ | 12.9℃ |
逐月气候数据天津基本气候情况(据1971~2000年资料统计)
月份 | 平均气温 | 平均 最高气温 | 极端 最高气温 | 平均 最低气温 | 极端 最低气温 | 平均降水量 | 降水天数 |
1月 | -3.5℃ | 1.8℃ | 12.7℃ | -7.6℃ | -17.8℃ | 3.3mm | 1.8 |
2月 | -0.6℃ | 5.0℃ | 20.8℃ | -5.0℃ | -15.7℃ | 4.0mm | 2.1 |
3月 | 5.9℃ | 11.5℃ | 26.4℃ | 1.2℃ | -17.7℃ | 7.7mm | 2.9 |
4月 | 14.3℃ | 20.5℃ | 32.9℃ | 8.9℃ | -2.1℃ | 20.9mm | 4.4 |
5月 | 20.0℃ | 26.0℃ | 37.4℃ | 14.6℃ | 4.8℃ | 37.6mm | 6.0 |
展开表格天津基本气候情况(据1981~2010年资料统计)
月份 | 平均气温 | 平均最高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平均最低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平均降水量 |
1月 | -3.4℃ | 2.0℃ | 14.3℃ | -7.4℃ | -18.1℃ | 2.5mm |
2月 | -0.1℃ | 5.7℃ | 20.8℃ | -4.4℃ | -14.2℃ | 3.6mm |
3月 | 6.4℃ | 12.2℃ | 30.5℃ | 1.7℃ | -7.8℃ | 8.1mm |
4月 | 14.7℃ | 20.9℃ | 33.1℃ | 9.3℃ | -0.5℃ | 22.1mm |
5月 | 20.5℃ | 26.5℃ | 38.5℃ | 15.1℃ | 5.9℃ | 36.8mm |
展开表格天津逐月历史气温记录
(表格参考资料:第1幅,第2幅)(图片参考资料:)
风向风速
天津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影响,多偏南风。
1971~2000年各台站风向风速年平均值
站名 | 平均风速 | 最多风向 | 最多风向的频率 |
蓟县 | 1.9m/s | ENE | 11% |
市台 | 2.3m/s | SSW | 9% |
武清 | 2.7m/s | SW | 8% |
宝坻 | 2.4m/s | NW | 10% |
东丽 | 3.1m/s | SSW, SW | 9% |
展开表格【注】气象观测上,除了用度表示风向外,还用十六方位表示,即将360°划分为16个区间。
N
:北348.75°(-11.25°)~11.25°; NNE
:北东北 11.25°~33.75°;NE
:东北33.75°~56.25°; ENE
:东东北 56.25°~78.75°;E
:东78.75°~101.25°; ESE
:东东南 101.25°~123.75°;SE
:东南123.75°~146.25°; SSE
:南东南 146.25°~168.75°;S
:南168.75°~191.25°; SSW
:南西南 191.25°~213.75°;SW
:西南213.75°~236.25°; WSW
:西西南 236.25°~258.75°;W
:西258.75°~281.25°; WNW
:西西北 281.25°~303.75°;NW
:西北303.75°~326.25°; NNW
:北西北 326.25°~348.75°。1971~2000年各月平均风速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平均风速 | 2.3m/s | 2.6m/s | 2.9m/s | 3.3m/s | 3.0m/s | 2.5m/s |
月份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风速 | 2.1m/s | 1.8m/s | 2.0m/s | 2.2m/s | 2.2m/s | 2.2m/s |
(表格参考资料:)
天气现象
1971~2000年各台站主要天气现象年平均出现日数
站名 | 大风日数 | 晴天日数 | 阴天日数 | 沙尘暴日数 | 雾日数 | 冰雹日数 | 雷暴日数 |
蓟县 | 7.0 | 119.3 | 80.8 | 0.7 | 13.3 | 1.7 | 37.9 |
市台 | 22.3 | 105.9 | 79.3 | 0.9 | 16.5 | 0.9 | 28.3 |
武清 | 28.5 | 113.0 | 88.2 | 0.9 | 19.3 | 0.8 | 30.3 |
宝坻 | 17.9 | 123.1 | 77.7 | 1.1 | 27.2 | 1.0 | 34.0 |
东丽 | 25.6 | 119.8 | 86.0 | 0.4 | 22.6 | 1.0 | 30.0 |
展开表格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综述
天津的气象灾害除干旱、暴雨和洪水以外,大风(包括龙卷风)、冰雹、雷电、寒潮、霜冻、大雾、小麦干热风、风暴潮等也时常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干旱
天津地区干旱灾害突出,到2000年为止的500余年间,旱年约占25.6%,其中,17世纪、20世纪最频繁。干旱有一定的连续性,常有几年连旱的情况。从1951年至2000年全市范围最长连旱时间达4年,如1980年至1983年。据对年降水量的统计,天津市各区旱和大旱的发生率为30%~48%,其中塘沽最高,北辰最低。由于降水分布不均,70%~80%的年份有阶段性干旱发生。春播期干旱一般十年七遇,能够自然条件下播种的年份只有25%左右。初夏干旱发生率约为57%,与春季连旱的发生率有13%。秋季干旱平均约两年一次。
暴雨
2016年天津7·20大暴雨
1921~2000年间,日雨量50毫米以上的暴雨共出现146次,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9天。暴雨最多的1921年、1929年、1995年各5次。有16年无暴雨。有记录的暴雨最早出现于4月22日(1998年),最晚结束于11月5日(1940年)。各地暴雨日数有所不同,东部沿海和北部山区是天津暴雨较多的地区。形成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北移,当其脊线位于黄海、日本海一带时,亚洲大陆中纬度有低气压槽东移,海河、滦河流域处于槽前及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控制之下,利于低空切变线、低涡及地面气旋的生成和发展,促使东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形成暴雨。天津地区大部地势低平,雨水不易宣泄,暴雨后在低洼地区易形成积水,造成雨涝。
雨涝
20世纪后半世纪,天津地区雨涝年少于干旱年,尤其是20世纪的最后20年雨涝年明显减少。天津市全境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为1977年,达900毫米以上。年极端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蓟州,为1213.3毫米(1978年)。全市降水量偏多30%以上的大涝年占总年数的13.5%;涝和大涝的发生率为19~41%,北部蓟州和东部沿海涝的发生率最大。降水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最多,全年中降水量超过100毫米以上的旬约有56%是在该期间。雨涝和降雨强度的关系很大,而且还取决于降雨持续时间的长短。
洪涝
天津境内河流纵横,海河是上游多条河系的入海口,海河上游流域降水多而集中时,常常造成天津洪涝。1949年以后影响较大的洪涝发生在1963年(史称“63·8暴雨”),当年8月海河上游普降暴雨,太行山东麓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降水量达1300~2050毫米。洪水来势凶猛,很快逼近天津市,天津周围水库的水位都超出市区数米。由于军民奋力抗洪,保卫了天津,但周围广大农村做出很大的牺牲。
冰雹
2016-06-10天津各区降下冰雹
天津多年平均雹日为0.8~1.7天,蓟州最多,武清和津南最少。冰雹主要出现在3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个别也有例外,如,蓟县1985年10月30日降雹。雹灾日数以6、7月份最多。初、终雹日期的年际差别悬殊,最早和最迟可差80~100天。一天中降雹的机率在14~20时最大,可达73%,其中16时为高峰。多数情况冰雹一天只有1次,偶尔也有一天内几次降雹。海上与陆地冰雹的日变化情况有较大区别,白天冰雹云移入海面上空往往减弱或消失,夜间则有可能加强。大风
大风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天气尺度系统大风,指西伯利亚冷高压和东亚大槽的同时显著发展而伴随明显的冷锋过程。这类大风过程按冷空气活动路径和大气环流演变特征又可划分若干类型;第二类是与北上台风、入海气旋以及龙卷等中小尺度低气压系统相联系,发生和消亡迅速而风速极高的大风,所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
统计表明,天津大风的年平均日数为7~48天,塘沽大风日最多,蓟州最少。大风的季节特征明显,春季大风日最多,占全年的30%以上,冬季次之,秋季、夏季大风依次减少。各月中一般4月份大风最常出现,各地平均在1.3~6.7天,8月份大风最少。据天津市气象档案馆记载,汉沽盐场1961年4月5日出现最大风速为33米/秒的大风;天津市区1979年2月16日出现28米/秒的最大风速。
飑和龙卷风
飑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持续时间短促的强风现象。飑与排列成带状十分狭窄的雷暴群同时出现,形成一条强烈的飑线。飑线过境,除了有风向的突变和风速的大幅度骤增外,还经常伴有雷暴、暴雨、冰雹,甚至龙卷风等。龙卷风是一种与强对流云相伴出现的具有垂直轴心的小范围强烈涡旋。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或发展很盛的浓积云底盘旋下垂的漏斗状云体。1969年8月27日高空有蒙古冷涡出现,后向东偏南缓慢移动,地面有冷锋东移,经北京向天津侵袭,28日、29日午后和傍晚对流旺盛,出现雷雨、大风,两天内连续发生两次龙卷风。据当时的统计,两次龙卷风造成120人死亡,823人受伤,房屋倒塌1271间。
沙尘暴
天津的沙尘暴天气大多是受中国西北或偏北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所致,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是天津的沙尘天气的主要来源。各区沙尘暴日数年平均为0.4~1.9次,静海最多,东部沿海最少。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其次是冬季和初夏。不过,近些年来,此灾害较前几十年得到明显改善。
风暴潮
风暴潮也称气象海啸或风暴海啸,是天津沿海地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它是指由于大风和伴随大风的台风或强低压系统引起的气压骤变所导致的海水异常升降现象,受其影响海潮大大地超过平常的潮位。天津市海岸线约153公里,还有一级河道的防波堤近209公里,因此风暴潮灾害对天津沿海及港口地区的影响重大。风暴潮常出现在4~11月,夏季影响黄渤海的台风和春秋冷空气的影响常使天津沿海地区产生风暴潮。
雾
天津地区平均年雾日为13~31天,南部多于北部,大港、静海雾日较多,蓟州雾日较少,市区和塘沽雾日少于周围其他区。雾日的季节性特征明显,秋末冬初及严冬(11~1月)雾日最多,其次是夏季(7月),春末(5月)最少。雾的日持续时间变化也较为明显,特别是秋冬季,一般在午夜或清晨生成,持续时间以12月和1月最长,平均为6.5小时,其他各月一般在1.5~3.7小时不等。
小麦干热风
春末夏初,天津地区上空云量很少,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此时正值大陆变性气团控制下雨量稀少,形成高温干旱的气候背景。中国小麦干热风的形成有两种类型:一是大陆暖气团入侵型,另一种是极地大陆冷空气南下变性。在天津市,后一种类型占绝大部分。即在地面为一冷高压,高空处于低压槽后、高压脊前。高压控制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冷空气变性形成干热风天气。
5月中旬至6月上旬定为小麦干热风危害时段。天津地区小麦干热风以轻型为主,占总数的80%以上。轻型干热风10年出现0.7~2.5次,重型干热风为0~1.5次。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小麦干热风都有可能出现,但5月下旬出现的机会最多,约占41%。出现在5月中旬和6月上旬干热风分别占24%和35%。天津除沿海地区干热风很少外,其他地区差别不大。相对而言,越向西、向内陆干热风越重。小麦干热风持续日数,全国最长的地区超过17天,天津地区较短,最长为7~9天。
麦收连阴雨
凡在6月份内出现连续3天以上的降水天气,一次过程降水量≥40毫米,即为麦收连阴雨。
天津地区麦收连阴雨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最常出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麦收连阴雨的出现机率大大下降。主要因为麦收连阴雨天气是较大型的天气过程,受大气环流长波系统制约。80年代以来,低纬度副热带高压位置常常偏南、偏东,故初夏雨带偏南,即使过程降雨达到40毫米以上,也少有连阴雨天气出现,不会造成连阴雨危害。
雷暴与雷击
天津年平均雷暴日为28天左右,最多的年份43天,最少的年份15天。雷暴、雷击多出现在阵雨等对流激烈的天气中,因而夏季最多。天津地区3~11月都可能发生雷暴,5~9月多发,占全年的89%,其中7月份出现的最多。雷暴的日变化不很明显,全天任何时候都出现过,午后发生雷暴次数多一些,其中尤以13时最多。天津地区的初雷暴日一般在4月份,也有发生在更早的记录。终雷暴一般在10月份,最迟达11月份。
寒潮
20世纪天津的寒潮以20年代较重,50年代、70年代较轻。80年代以来寒潮次数减少,但强度有所增加。90年代寒潮进一步减少。影响天津的寒潮主要有两条路径,第一条为西北路径:来自新地岛以西的北方寒冷洋面,大多经巴伦支海、白海,入巴尔克什湖或蒙古西北部进入华北地区,入侵天津,此路径为大多数。第二条为北方路径:来自新地岛以东、泰米尔半岛以北的北方寒冷洋面,大多经喀拉海、泰米尔半岛,从蒙古东、南部进入中国华北地区,入侵天津。
霜冻
天津各区初霜冻平均在10月中、下旬出现。北部的蓟州、宝坻较早,市区以南较晚。最早的初霜冻是9月28日(蓟州,1968年);最晚的是11月17日(市区,1998年)。霜冻基本上是平流降温(冷空气侵入)和辐射降温共同影响的结果。平均4月上、中旬结束,最早3月13日(塘沽,1959年);最晚5月16日(武清,1962年)。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地温普遍升高,天津霜冻的危害大大减轻。
夏季高温
天津市历年的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夏季的6、7月份,也有少数年份出现在5月或8月,最晚的是蓟州,2000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9月16日。夏季天津市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易出现闷热天气。全市的极端最高气温为41.7℃,出现在蓟州(1999年7月24日)。据统计,天津东南部的高温日数多于西北部,蓟州和沿海地区夏季高温日较少。20世纪90年代天津高温日数普遍增加,且近些年增加速度很快。在空气湿度大的7、8月份,人体对热的耐受力很差。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一般是32℃,当平均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日最高气温超过32℃时,就可能会中暑。
天津各区最高气温35℃以上的日数表(单位:d)
市辖区 | 天津市区 | 蓟州区 | 武清区 | 宝坻区 | 东丽区 | 西青区 | 北辰区 |
日数 | 7.4 | 6.1 | 7.2 | 5.4 | 6.3 | 7.2 | 8.1 |
市辖区 | 宁河区 | 静海区 | 津南区 | 滨海汉沽 | 滨海塘沽 | 滨海大港 | 全市平均 |
日数 | 2.8 | 10.4 | 6.1 | 2.2 | 3.4 | 6.0 | 6.1 |
每年的高温日数差异也很大,以天津市区为例,1951、2018年高温日数多达30d,2017年为28d,1997年和2000年为22d,而1956、1957、1977、1980、1993、1995年无高温日,最长连续高温日数为7d(1997年、2017年)。
(参考资料:《 》、《 》、)
气候变化
气温:
近半个世纪,天津的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更为显著。90年代平均气温比30年前升高了1.6℃。进入本世纪以来,气温升高依然身份明显。降水:
天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特别是夏季降水)呈现减少的趋势,水资源短缺严重。90年代降水偏少的趋势仍然持续,特别是1996年以后连续几年天津乃至整个华北降水明显偏少。冬季的降雪,包括天津在内的华北大部地区都呈现减少趋势。降雪日数方面,天津在上世纪50年代平均降雪日数最多,90年代以后明显减少,特别是2011年以来的平均降雪日数与鼎盛时期相比,减少超过一半。
尽管降雪日数在减少,但极端性却在增加。90年代以来加速变暖,冬季变短了,气温低、能保证下雪的日子基数减少了,使得降雪日数减少。但暖冬频发,气温高了,空气承载的水汽量加大,特别是有强盛暖湿气流深入华北时,华北空气中的含水量可以比以往更多,水汽条件比以前更有利于出现强降雪,同时21世纪以来冬季也不乏强冷空气入侵,这就更加容易见到极端降雪。
(图注:出现雪、雨夹雪、冰粒、米雪等,当天都会记录为一个降雪日。降雪日数≠降雪次(场)数,一场雪可能对应多个降雪日。)
天津季节变化
季节:
1951~2008年,天津冬季长度明显缩短(平均缩短2.5d/10a),夏季长度呈延长趋势(延长速率2.0d/10a);春季长度变化不大,秋季略有延长。冬季初日明显延后(平均延后1.3d/10a),春季和夏季初日显著提前(分别提前1.2和1.9 d/10a),秋季初日无明显变化。(参考资料:[1]、《天津气象资料》、《1951~2008年天津市气候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最新资讯
年度气候盘点2014年,天津全市平均气温14.1℃,较常年偏高1.5℃,为1951年以来最高(截至2014年)。各季和各月平均气温均较常年不同程度偏高,其中3、4月份和春季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在全年中偏高最为显著。
2015年,天津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51年以来第二高值,仅比2014年低0.5℃。全市平均气温除11月明显偏低外,其余各月均不同程度偏高。全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9.8℃,于7月13日出现在北辰;年极端最低气温-11.8℃,于1月1日出现在北辰。
2016年,天津市年平均气温13.7℃,较常年偏高1.1℃,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第二位(截至2016年);夏季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3%,其中市区为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夏季最大的降水过程出现在7月19日至20日,期间天津普降大暴雨,2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85.9毫米,为1961年以来全市日平均最大降水量。
2017年,天津市年平均气温14.2℃,打破2014年的纪录,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4月、5月、9月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天津气象站高温日数24天,打破历史纪录。
季节初日年份 | 春季初日 | 夏季初日 | 秋季初日 | 冬季初日 |
常年平均 | 04-01 | 05-23 | 09-14 | 11-01 |
2006年 | 03-15 | 05-14 | 10-08 | 11-16 |
2007年 | 03-23 | 05-02 | 09-27 | 10-28 |
2008年 | 03-31 | 05-19 | 09-23 | 11-08 |
2009年 | 03-15 | 05-03 | 09-06 | 10-31 |
展开表格(注:2017年以前数据来源为天津市气象台,采用简标;2018年起采用QX/T 152-2012标准,依据站点为天津气象站)
重大气象事件
2008年12月20日傍晚至21日凌晨
,天津全市普降大到暴雪,塘沽区降雪时间最长,达17小时以上,降雪量为11.3毫米;汉沽区降雪量最大,达11.7毫米;宝坻10.0毫米,市区10.0毫米,这4个自动气象站所在地均达到了暴雪量级。气象专家称,天津市的这次降雪50年不遇。2010年1月2日白天至3日下午17时
,天津普降大雪,市区降水量13.3毫米,积雪深度18厘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滨海新区塘沽,为14.3毫米。至此,天津迎来了自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一次降雪过程。2012年7月25日夜间至26日上午
,天津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133.3毫米,为1984年以来最大降雨。而静海、津南、大港三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数据显示雨量均超过了200毫米,突破了195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此外,从自动站监测来看,西青大寺自动站监测雨量最大,为344.9毫米,达到特大暴雨等级。2014年5月29日
,天津大部分地区出现了39℃以上的高温天气,突破历史同期气温极值,最高气温出现在西青,达40.5℃,市区及西青、津南等5个区县最高气温均在40.0℃以上,北辰、东丽等6个区县最高气温突破了37℃,汉沽、宁河气温“最低”,为38.4℃和38.5℃。此次高温天气一举刷新60多年来5月历史同期气温极值,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出现的40℃。2015年11月22日
,天津迎入冬以来首场明显的降雪天气,范围大、强度明显、降水量大。市区降水量8.3毫米,为大雪量级。2016年1月23日
,天津市区最高气温-11.3℃,突破了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是55年来津城白天出现的最冷一天。2016年7月19日夜间至20日白天
,天津地区普降大暴雨,个别站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57.7毫米,最大雨量出现在河西区挂甲寺,雨量为359.1毫米。受其影响,天津各区县因积水实行交通管制的路段一度超过50处。中心城区232座泵站及23处临时泵站全部开启,所有泵站满负荷排水。2017年5月4日至5日天津沙尘
2017年5月4日上午至5日下午
,天津迎春季以来第一次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其中4日主要为浮尘;5日白天,受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陆地刮起5~6级西北风,阵风9级,大部地区出现扬沙天气。受沙尘天气影响,天津空气质量指数(AQI)保持爆表28小时,PM10浓度峰值达1843μg/m。2017年7月11日
,天津市气象台于12时40分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是自2014年天津市气象局印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实施细则(第二次修订)》 之后,首次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当天下午,天津市区最高气温39.6℃,创入夏新高。全市最高气温为津南的40.8℃,全市最高自动站气温为静海中旺的42.7℃。[2]2018年6月5日
,天津市气象台于11时28分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当天全市各区均出现高温天气,市区40.5℃,西青、津南和东丽40.1℃,均打破6月历史最高气温纪录。2018年7月24日
,受1810号台风安比的影响,天津风雨大作。早晨7时,“安比”以热带风暴级的强度进入天津市静海区,途经滨海大港、津南区、东丽区、宁河区,并于13时进入河北省唐山市境内。受其影响,天津全市平均降水量118.1毫米,市区199.8毫米,最大雨量为和平区福方里的237.1毫米,滨海新区极大风速18米/秒(8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