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莱曼东游记》为阿拉伯商人游中国印度所写的游记一卷。时间为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其中关于中国的记述很有意思,同中国自己记述的不同,角度特异。

翻译出版

1983年由穆根来、汶扛、黄倬汉根据法、日两种译本翻译成汉文出版。

内容提要

全书分为两卷。卷1系根据法国索瓦杰1948年的阿拉伯文、法文对照本译出,共73节,分为两部分:(1)叙述阿拉伯商人从波斯湾经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到中国沿途航线上所见的港湾、岛屿、居民、风物、货币、交易方式等自然和社会情况。(2)广泛叙述印度诸邦、中国皇帝以及两国的城市、官制、司法、税收、物产、交易、交通、军队、婚姻、宗教信仰等社会和自然概况,取名为“关于印度、中国及其国王的情况”。卷2系根据日本滕本胜次的日译本译出,分为3部分:(1)记述中国唐代黄巢举兵反叛朝廷,攻陷、洗劫广州城,杀害当地居民与外籍穆斯林客商,以及中国皇帝求救回纥王派兵平乱等有关情况。(2)记述巴士拉城一个名叫伊本·瓦哈卜的穆斯林晋见中国皇帝时的情景:一同观看皇帝收藏的一些先知画像,谈论有关伊斯兰教规的信条等。(3)分别讲述了关于爪哇城故事、中国见闻续记,印度见闻数则、印度诸王的传说等专题。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以下一些基本历史事实:(1)唐代东西海上交通日益发达,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商业往来已经开始。(2)阿拉伯穆斯林来华人数日趋增多,他们与华人和睦相处,对中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3)中国官方对伊斯兰教持宽容态度,不仅不干涉外籍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而且在他们比较集中的地区如广州,还授予了他们自行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力,从而使伊斯兰教在广州及其他地区得以广泛传播。上述记载有的与中国史书互相印证,有的补充了中国历史记载中的某些不足,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中西交通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珍贵资料,为中外学者所注目。本书自18世纪以来,曾有多种语言的译本问世,为东西方学者广泛引用。20世纪初,中国学者张星烺在其《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曾多次提及此书,并摘译过其中若干章节。30年代刘半农父女曾合译此书,题名为《苏莱曼东游记》,译自法、日两种译本的《中国印度见闻录》,内容更加完整、充实,为中华书局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之一。译者在原注基础上增加了若干中译者注,对读者更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