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宁堡
残忍 进门先行“萨克森式敬礼”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位于柏林以北30公里的小镇奥拉宁堡,是二战期间所有德国占领区纳粹集中营的指挥总部所在地。
集中营的入口处耸立着一座3层高的塔楼,在入口处的大门上,依然保留着“劳动使人自由”的文字。当年,囚犯们就是从这块招牌的下面,走进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
进入大门,迎面就是囚犯们每天早晚两次集合的大操场。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严寒,囚犯们每天做工前和收工后都必须在这里一动不动地站立几个小时等候点名。
如果人数不对,所有人就必须原地立正站好,直到未到的人被发现为止,有时囚犯们会因此而站上一整夜。
据介绍,党卫队经常命令新来的犯人两臂伸开,身体下蹲,并且保持这个姿势长达几个小时。法西斯分子厚颜无耻地美其名曰“萨克森式敬礼”,无数年迈体弱的囚犯因此而送命。
从操场向周围望去,可以看到集中营的围墙和岗楼。在操场正面的围墙前,依然保留着铁丝网,铁丝网前竖有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走进者格杀勿论”。据称,许多囚犯由于不堪忍受集中营中的折磨,冒死要冲破铁丝网逃跑,结果被岗楼上的卫兵开枪射死。
暴行介绍
犯人被吊在木桩上活活打死
血腥 犯人被吊在木桩上活活打死
囚犯居住的木制营房呈扇形分布在操场的两边。由于战火的摧毁,目前这里只剩下不到10栋房屋。
我首先来到了位于集中营东面的营房。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但是扑面而来的朽木味道依然可以让人体会到当年的气息。
这里就是囚犯日常生活的地方,囚犯的家具依然按原样摆放在那里。这一幕是人们在二战电影中经常能够看到的:一张张矮小的木制三人床拥挤地分布在房屋内的两侧,床上零乱地摆放着由麻布织成的枕头和被褥,而这些都已经破烂不堪,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露出的干草。在门口的柜台中还有一件当年囚犯的号衣供人们参观,从号衣上的红三角标记可以知道,这名囚犯是一位政治犯,号码是64205。
在这座营房旁边的小院子里坐落着集中营的牢房。这座建筑从外面看规模不大,但却是整个集中营最为恐怖和血腥的地方。这里关押着囚犯中的“重量级人物”,是党卫队对囚犯施加刑罚的地方。
在牢房旁边,保留着3根一人多高的木桩,木桩顶端的铁钩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党卫队对囚犯施加酷刑的地方。许多囚犯就是吊在这些木桩上被活活打死的。房屋里面由许多狭小的单人牢房组成,牢房中只有一张铺满草屑的床。隔着门口的铁栅栏,可以看到有些房间已经被贴上了当年被关押者的照片,他们来自德国、波兰、英国,都没有能够再走出这座牢房。
纳粹分子用犯人的头发织布
罪行 纳粹分子用犯人的头发织布
出了牢房向集中营的中间走,就来到了当年作为囚犯厨房的房屋,现在这里已经是一个小博物馆,里面可以看到大量介绍集中营历史和当年党卫队罪行的文字、照片以及实物。
其中最令我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在介绍“集中营罪行”的展览部分看到了死难者的头发。两束金黄色的卷发似乎在向人们做无声的控诉。在旁边的介绍文字中写道:“1945年4月,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解放后,在火葬场发现大约8桶560公斤重的头发”。
纳粹分子用死难者的头发织布,这一令人作呕的罪行在许多集中营都被发现过。据悉,当年苏联红军在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就发现了7吨多的头发,那是纳粹分子从火葬前的尸体上剪下来的。他们用犯人的头发织成布,给裁缝当衣服的衬料用。
旁边则摆放着一架看起来像鞍马的刑具,只是上面有两根皮带。据介绍,在集中营里,囚犯哪怕是触动了最细微的一条规定,也会遭到党卫队的毒打。而在集中营恶劣的卫生条件下,这种毒打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
纪念碑
再往里面走,就是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标志性建筑——萨克森豪森国家纪念碑。
前民主德国政府于1961年建造的这座大约40米高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当年被关押在这里的政治犯。碑身的顶端有18颗红三角,据说这象征着当时集中营的囚犯主要来自18个欧洲国家。碑顶的红三角同政治犯号衣上缝制的红三角是一致的。纪念碑前的雕像表现了当年苏联红军解放集中营时的一幕:两名集中营生还者簇拥着一名苏联红军战士。
采访手记“但愿这里的一切不会重演”
今天集中营纪念馆里并没有多少参观者,显得非常寂静,人们只是默默地体会这里的一切。在死难者面前,大家只有敬畏,看得出来,参观者都对当年的纳粹暴行感到震惊。
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听到的最多的词是“可怕”和“难以置信”。来自德国波兰边境的安妮·雷恩说:“这里发生的一切真是太可怕了,纳粹分子就是这样,真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就在我即将离开这里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位老人在集中营的院子里教一位小姑娘学骑自行车。
老人介绍说,他原来在民主德国参军时,部队就经常在这里打扫卫生。1961年这里的纪念馆开馆的时候,他还在这里帮过忙。他说,“不仅是在萨克森豪森,纳粹在奥斯维辛、在布痕瓦尔德也犯下了同样的罪行。我想,不论是中国人,德国人,还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人们都必须一道努力,希望这里发生的一切永远也不会重演。”
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占领波兰后,建在波兰南部的集中营,也是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最为可怕、巨大、残酷的集中营,集中营内部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奥斯维辛一号、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英文:Birkenau)、奥斯维辛三号(莫诺维茨,英文:Monowitz)组成,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胡斯供认,多达300万人死于该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已经将该数字修订为110万。集中营内关押着来自德国、苏联、波兰、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荷兰、比利时、挪威、意大利、西班牙、中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犹太人、吉普赛人、战俘、知识分子、抵抗组织成员、“反社会分子”和同性恋者。约90%的受害者是欧洲各国的犹太人。
背景链接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由纳粹头目设计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于1936年8月建成,是纳粹党卫队头目希姆莱被希特勒任命为警察头子后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它的建造者是德国西部埃姆斯兰地区集中营的囚犯。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占地400公顷,整个布局是个正三角形。囚犯居住的木制营房呈扇形分布其间。据称,该集中营完全是按照希姆莱的要求设计建造的,他要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建成一座“现代化”和“完美”的集中营,为以后在德国及欧洲各地继续建造集中营建立最为“理想”的模式。
作为纳粹德国的“示范”集中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在纳粹体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38年4月,纳粹德国政府将德国占领区的集中营指挥总部由柏林迁往奥拉宁堡。
结局
1945年4月22日苏联红军和波兰部队解放这座集中营时,只有大约3000人生还,其中绝大多数是病人、医生和护理人员。
1961年4月22日,前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原址设立纪念馆。1990年德国统一后,德国政府宣布该纪念馆为勃兰登堡州和德国联邦政府共有,由德国政府出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