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检查是将细长的支气管镜经口或鼻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即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并根据病变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中文名

支气管镜检查

产品介绍

检查所用内镜分为硬质支气管镜(rigid bronchoscopy)和软性支气管镜(又称可弯曲支气管镜,flexible bronchoscopy)。可弯曲支气管镜又分为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

发展史

1897年德国科学家Killian用食管镜从气管内取出异物,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硬质内镜进入气管支气管进行的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此后,硬质支气管镜沿用了将近70年,由于硬质支气管镜检查范围有限,且需全身麻醉下操作,其临床应用有限。

随着光导纤维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可弯曲的内镜。1964年日本OLYMPUS公司的池田设计了进入气管各分支的内镜,制成标准的光导纤维支气管镜,1967年正式命名为可弯曲纤维支气管镜(flexible bronchofibroscope),它能直接进入所需检查的病灶部位,采取病变组织和细胞学检查。由于可弯曲纤维支气管镜柔软,患者在仰卧或坐位均可检查,患者无需全麻,镜体细长且可到达气管支气管及其更远端,因而在气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可弯曲支气管镜应运而生,即电子支气管镜。它是将电荷耦合器(CCD)安装在内镜前端代替原来的内镜头,由电缆代替纤维束传导,而不是通过棱镜或光导纤维传导。1987年2月,世界第一台电子可弯曲支气管镜上市。电子支气管镜操作时医生不再对着目镜进行,而是对着显示屏,其图像更清晰、画面更逼真,操作更加方便。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已经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无论是用纤维支气管镜还是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操作,统称为支气管镜检查。

检查项目及应用

经支气管镜活检(Transbronchial Biopsy, TBB):广义上包括经支气管镜病灶活检、支气管粘膜活检、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Biopsy,TBLB)及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Aspiration, TBNA)。

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lavage,BAL):是一项经支气管镜进行的无创操作技术,在疾病诊断中已经被广泛的接受。通过向肺泡内注入足量的灌洗液并充分吸引,得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在肺泡水平分析以下重要信息,如免疫细胞、炎症细胞、细胞学和感染微生物病原学资料,辅助进行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分全肺灌洗和肺段肺泡灌洗。

经支气管镜防污染保护毛刷

(Protected Specimen Brush, PSB):

PSB主要用于重症或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免疫抑制宿主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