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
杨雄里
1941年10月14日,杨雄里出生于上海殷实的商贾之家,祖籍浙江省镇海县,1946年入上海钱江小学,幼时尚聪明,生性顽皮,学业只在中上,但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1955年,入上海市光明中学读高中,后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学业不断进步,对俄语学习情有独钟,并广泛涉猎中外文学名著。
1958年,杨雄里考入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现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应用生物学系),因其在筹建中,遂被安排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学习医学基础课程。
1960年秋,按上海科大安排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学习,并明确日后师从刘育民教授从事视觉生理研究。同年11月底,在所长的安排下,前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应用光学系学习。长春的两年在杨雄里的一生中起着关键作用,他发愤学习,成绩突出,并自学了英语和德语。
1963年3月,回中科院生理所,同年7月自上海科技大学毕业。大学期间,杨雄里所有专业课程考核成绩均为优秀,并能流畅地阅读俄、英、德专业书籍,唯政治考核勉强及格。杨雄里打下了较坚实的医学生物学基础,在数理方面又受到了良好的训练,这两方面知识的融合对杨雄里日后科学研究的开展至关重要。大学毕业后,杨雄里长期在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86年任研究员。
1982年4月,杨雄里回国,随即在中科院生理所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对鱼类C型水平细胞的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厦门大学海洋系合作开展对青蟹复眼光敏感度的昼夜节律变化的研究。
1985年9月,赴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实验室道林(John Dowling)教授处工作,对鲈鱼接受视锥信号的水平细胞在暗中受压抑的现象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1986年底南迁至贝勒医学院与吴淼鑫(Samuel Wu)博士合作,以蝾螈视网膜为标本,研究外层视网膜神经回路的信息传递和调控。
1987年末,杨雄里回国,应聘担任中科院生理所所长,并重新组织、扩建自己的实验室。
1963-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工作。
1980-1982年,赴日本国立生理学研究所进修,获得学术博士学位。
1988-1987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贝勒医学院从事合作研究。
1988-199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长。
1995-2003年,担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4]
2001年,出任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首任所长。
2006年,杨雄里出任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
2010年,杨雄里被聘为长春理工大学院士、客座教授,并担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2019年4月11日上午,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脑科学计划筹建者和推动者杨雄里教授受聘为郑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聘任仪式在郑州大学综合楼第六会议室举行[1]。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科研综述
杨雄里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免疫组化、膜片钳、细胞内记录、钙成像等多学科技术,研究视网膜神经元回路的信号传递、调制的基础及其机制。
杨雄里长期从事视觉神经机制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色觉的心理物理、视网膜电图、视网膜信息处理等方面。他在水平细胞所接收的光感受器信号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有新的发现,修正了传统观念,此项研究获得198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与合作者首先报道视杆—视锥间电耦合因背景光而增强,在国际上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视网膜研究中的突出成果,他率先发现了视觉信号在暗中受压抑的新现象(暗压抑效应),并对网间细胞及几种神经调质参与的机制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分析。[2]
1989年、1996年分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主要论著
1:Yang X L ,Tauchi M.,Kaneko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hotorceptor Inpuls to External Horizontal Cells in the Goldfish Retina,Jpn.J.Physiol, 1982,32:399~420. |
2:Yang X L ,Tauchi M,Kaneko A ,Convergence of Signals from Red-sensitive and Green-sensitive Cones to External Horizontal Cells of the Goldfish Retina,Vision Res ,1983,23:371~380 |
3:Yang X L et al ,Circadian Rhythm in the Electroretinogram of the Crab (Scylla Serrata),Acta Physiol Sinica,1984,36:202~206 |
4:杨雄里,一种新的双相C型水平细胞的鉴定,中国科学(B辑),1986,29:835~842. |
5:Yang X L ,Convergence of Photoreceptor Inputs onto Horizontal Cells of Cyprinid Retina,Vision:Structure and Function Science Publishing Inc ,1988,192~232. |
6:Yang X L ,Tornquist K ,Dowling J E ,Modulation of Cone Horizontal Cell Activity in the Teleost Fish Retina I Effects of Prolonged Darkness and Background Illumination on Light Responsiveness, J Neurosci ,1988,8:2259~2268 |
展开表格人才培养截至2017年11月,杨雄里培养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10名,其中大部分是硕博连读,另培养博士后4人;学生毕业后几乎全部有留学经历,其中若干人回中国工作,担任浙江大学教授、中科院神经所PI;在中国的工作者,有多人担任副教授、助理教授。
在培养博士生过程中,杨雄里注意训练其独立研究能力,他认为这是研究生阶段不同于本科生最重要的特点,从课题的提出、文献检索、研究推进、论文撰写及送审,杨雄里无不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对懈怠、被动、消极作风深恶痛绝。杨雄里认为这对于学生今后研究生涯的发展、对于弘扬科学精神是必需的。
荣誉表彰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1989年、1991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之一。
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
社会任职
杨雄里近照
杨雄里担任国际学术杂志Progressin Neurobiology编委、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neces顾问编委、《辞海》副总主编、亚太地区生理学联合会秘书长;他还曾任《生理学报》主编、科技部“攀登项目”(脑功能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主编、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3]人物评价
“科学和民主”是九三学社秉承的优良传统。多年来,我社涌现了一大批科普积极分子、科普教育模范,杨雄里院士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九三学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