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象脚鼓舞,云南省潞西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可在多种场合表演或自娱。表演的目的在于祭祀神灵,驱灾避邪,庆贺丰年。象脚鼓舞不仅流传于国内的傣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而且还传播到东南亚许多国家。

2008年6月7日,傣族象脚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傣族象脚鼓舞

遗产编号

658 Ⅲ-61

审批文号

国发[2008]19号

申报地区

云南省潞西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创作背景

傣族象脚鼓舞蹈历史悠久、节奏明快、富于变化,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2006年被云南省政府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傣族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明朝人钱古训写的《百夷传》一书说: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这里说的“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可见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

关于象脚鼓的来历,在傣族民间流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傣族地区年年洪水为患,人们不得安居乐业,后来才知,是一条蛟龙作孽。大家都恨死了这条蛟龙,有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立志为民除害。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蛟龙。在庆祝胜利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对孽龙的憎恨,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作成了象脚鼓。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每当象脚鼓敲响之时,男女老幼都欢快地跳起舞来。[1]

象脚鼓舞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一种群众性男子舞蹈。因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故名象脚鼓舞。象脚鼓舞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 占有重要位置。每当工余、节日或赛鼓盛会,身背象脚鼓的小伙子从各村寨赶来,跳起矫健、浑厚、灵活的象脚鼓舞。哪里有象脚鼓声。哪里就有欢乐的人群。

作品鉴赏

傣族象脚鼓舞

傣族象脚鼓分长象脚鼓、中象脚鼓、小象脚鼓三种。长象脚鼓舞蹈动作不多,以打法变化、鼓点丰富见长。右手一指打、二指打、三指打、掌打、拳打、肘打、甚至 脚打、头打、多为一人表演,或为舞蹈伴奏。中象脚鼓一般用拳打,个别地区用槌打。它没有更多鼓点,一般一拍打一下,个别地区左手指加打弱拍。以鼓音长短、音色高低及舞蹈时鼓尾摆动大小为标准。据说鼓音长者,可打一槌鼓将衣服钮扣全部解开,再一槌鼓将钮扣全部扣好,鼓音仍不完。中象脚鼓舞步扎实稳重刚健,大动作及大舞姿较多。舞蹈时不限定人数,人少时对打,人多时围成圆圈打。小象脚鼓仅在西双版纳较多见,舞步灵活跳跃,以斗鼓、赛鼓为特点。斗和赛中以灵活、机智的进攻、退让、最后抓住对方帽子或包头为胜。一般为二人对赛。

跳象脚鼓舞除本身具有丰富多彩的舞蹈外,象脚鼓也是傣族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人们只要听到鼓声,就不由自主地颤动着舞蹈起来,为孔雀舞伴奏时,形成了特有的鼓语,如象脚鼓打“约并崩、约并崩、约并约丽丽”时,即是说“好好抬、好好抬、翅膀好好抬”,跳孔雀舞者听到这个鼓点,即做抬翅膀的动作。

为了使鼓音圆润柔和和延长,打鼓前须在鼓面上粘用糯米揉搓过的饭团。长象脚鼓、小象脚鼓和个别地区的中象脚鼓粘核桃大的一团于鼓面中心,大多数中象脚鼓则粘直径约七厘米左右的一圆圈。此外,为了美化和加大鼓尾摆动幅度,有的中象脚鼓尾上装饰着一簇簇的孔雀羽毛。

作品影响

传承价值

象脚鼓舞是傣族流行最广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它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可在多种场合表演或自娱。表演的目的在于祭祀神灵。

传承现状

象脚鼓舞在云南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当庆祝丰收或者节假日,都会出现翻腾热闹的象脚鼓舞来增强喜庆的气氛,而且该舞蹈已经不仅仅是男子的专利了,傣族女子也参与其中。现在象脚鼓舞已经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被人们搬上了舞台,被演绎的精彩纷呈。但是,被搬上舞台上表演的象脚鼓舞与傣族节假日所跳的舞蹈并不是一样的,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加入了舞台上被演绎的精彩纷呈的象脚鼓舞现代的元素和鼓的自创的打法,幸运的是其舞蹈精髓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还是在传承中进行创新。

传承人物

朗四,男,傣族,云南省潞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象脚鼓舞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潞西市申报

保护措施

2015年12月8-12日,在云南省德宏傣旗景颇族自治州举办的象脚鼓舞。芒市文化局、芒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有来自芒市镇、风平镇、遮放镇、轩岗乡、勐焕街道办的传承人及骨干80余人参加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短象脚鼓舞的基本动作,鼓饰、鼓音校对,鼓语、节奏创新动作等,培训聘清六佗多年从事民族民问舞蹈研究及教学的专业老师和两位“傣族象脚鼓舞”的省级、州级传承人进行教学。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芒市文化馆(芒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傣族象脚鼓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重要展出

2017年4月13至16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正式开馆,傣族象脚鼓舞就是其展示的内容之一。

重要赛事

2019年4月15日,云南省2019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象脚鼓舞》大赛决赛在景洪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