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平教授,男,1957年12月生,博士,武汉工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85篇,主持油脂工程设计项目55个,都已竣工投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编著出书10本,其中参编国家级教材1本,主编教育部专业特色教材2本。

中文名

何东平

出生日期

1957-12

国籍

中国

毕业院校

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

职业

教育

职称

教授

人物经历

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油脂工程 专业;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微生物学专业;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现从事油脂工程专业。

主要贡献

何东平 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5项,获国家专利5项,鉴定项目14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担任《食品科学》、《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食品工业科技》、《粮油加工》、《中国农产品加工年鉴》等杂志社编委,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技术工作组长,湖北省(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成就

何东平教授

现从事油脂工程专业。发表论文85篇,主持油脂工程设计项目55个,都已竣工投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编著出书10本,其中参编国家级教材1本,主编教育部专业特色教材2本。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5项,获国家专利5项,鉴定项目14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担任《食品科学》、《中国粮油学 报》、《中国油脂》、《食品工业科技》、《粮油加工》、《中国农产品加工年鉴》等杂志社编委,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技术工作组长,湖北省(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披露地沟油

调研结果引发广泛关注

2010年3月,一篇有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报道被媒体反复热炒,报道中“300万吨”、毒性“是砒霜的100倍”等关键词触目惊心。报道涉及的核心当事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从没想过一篇有关地沟油的报道会把他推至风口浪尖。人们提到地沟油就不寒而栗,甚至有个别恐慌者,出现了“厌食症”的迹象。

该报道称,“何东平教授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吨到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相当于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人们谈油色变。

何东平首度回应“地沟油”

漫画

2010年3月19日,何东平在新闻发布会上澄清说,自己没有对全国的地沟油状况进行过调查,也没有说过有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而所谓医学研究成果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毒性百倍于砒霜”的说法也是失当的。地沟油不健康,但人们不会每天都在餐馆中食用它,百倍于砒霜的说法夸大了它的毒性。

何东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集中收购处理餐厨垃圾,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在何东平教授及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倡导下,2010年起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将分别建造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处理垃圾的同时,每天还能生产25吨生物柴油和40万立方米沼气。

根据何东平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餐厨业废弃油脂的处理回收还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油脂约2200万吨,其中15%约330万吨成为废弃油脂。随着2007年到2008年食用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工餐厨废弃油脂的净利润也越来越大,地沟油收购市场非常混乱,大量不法分子介入泔水油的收购牟取暴利。可想而知,如此大量的餐厨废油脂只要有一少部分被简单提炼回流食用油市场,就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何东平同时认为,餐厨废油脂的鉴别及掺伪监测研究尚未完全开展,因此,寻找一套有效的鉴别监控办法,对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增加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和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获奖记录

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新世纪第二层次人才,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