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波公式,又叫德布罗意公式,具体表达式为:波长入=h/p=h/mv,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推出的物质波动方程。1923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经过计算,得出了电子是一种波动的结论,并把这种波称为相波。后人为了纪念他,又称其为“德布罗意波”。此后,基于相波,德布罗意经推导后得到了物质波公式。

中文名

物质波公式

外文名

de Broglie wave

别名

德布罗意波长公式

表达式

λ=h/m0v

应用学科

物理

提出时间

1923年

用领域范围2

高能物理、物理化学

用领域范围1

任何宏观物体或微观粒子

提出者

德布罗意

概述

具有质量m和速度v的运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的波长等于普朗克恒量h跟粒子动量mv的比,即λ=h/(mv)。这个关系式后来就叫做德布罗意公式,即物质波公式。

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一个假说,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和质子、中子,都有波粒二象性。

例如,电子的电荷是

库,质量是

千克,经过200 伏电势差加速的电子获得的能量

这个能量就是电子的动能,即

米/秒。于是,按照德布罗意公式这运动电子的波长是

米,或者0.87 埃。

定义公式

德布罗意波波长公式:

式中,λ为被求解的物体的波长;c为光速;v表示物体的速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h为普朗克常量;p是动量;

对于宏观物体,波长至少在

的量级以下。因为波长太小,宏观物体无法体现其波动性。[1]

推导过程

单个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可表示为:

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c为光速;λ为光的波长;f为光的频率。

根据狭义相对论质能守恒公式,光子的能量又可表示为:

两式联立

得到光子的波长与动量的关系式

德布罗意认为,粒子也遵循这些规律。当质量为m的实物粒子运动时,其具有能量E和动量p;在波动性方面,其具有波长λ和频率f。

当推广到实物粒子时,将光子动量代换为实物动量,考虑相对论后做如下修正:

式中,v为物体运动速度;

为物体的静止质量。

当实物粒子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

)时,公式退化为:

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推广到所有微观粒子,即:

按照德布罗意的设想,

,即是物质波的波速。

又物质波频率为

,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