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晶合金的分类及共晶组织的特点
分类共晶合金分为规则共晶和非规则共晶。
共晶组织的特点1.规则共晶
由金属—金属相或金属—金属间化合物相,即非小平面—非小平面相组成;
组成相的形态为规则的棒状或层片状。具体形状由两相界面能决定。
2.非规则共晶
(1)由金属—非金属相(非小平面—小平面)和非金属—非金属(小平面—小平面)相组成;
(2)组织形态随凝固条件不同(成分、冷速、冶金处理)而变化;
(3)小平面相各向异性,晶体长大有强烈的方向性;
(4)组织形态多种多样。
共晶合金的结晶方式
当合金液过冷到两相液相线的延长线所包围的影线区内时,导致熔体内两相组元的过饱和,提供了共晶结晶的驱动力,两相倾向同时析出。实际上,析出总有先后,先析出相为领先相,然后在表面析出另一相。在不同条件下,共晶合金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结晶:共生生长和 离异生长。
共生生长结晶时,后析出相依附于领先相表面析出,形成具有两相共同生长界面的双相核心,然后依靠溶质原子在界面前沿两相间横向扩散,互相不断为对方提供生长所需组元,使两相彼此合作、一起向前生长,称共生生长。
两相共同生长的固液界面称共生界面。领先相独立生核,并在自由生长条件下长大的共晶体,具有球团形辐射状结构,称共晶团。
离异生长和离异共晶若共晶两相没有共同的生长界面,它们各以不同速度独立生长,两相析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彼此分离,形成组织中没有共生共晶特征。这种共晶结晶方式为离异生长,形成的组织称离异共晶。
离异共晶分“晶间偏析型”和“晕圈型”两种类型。
1.“晶间偏析型”离异共晶
(1)由系统本身的原因所引起:如果合金成分偏离共晶点很远,初晶相长得很大,共晶成分的残留液体很少,类似于薄膜分布于枝晶之间。当共晶转变时,一相就在初晶相的枝晶上继续长出,面把另一相单独留在枝晶间。
(2)由另一相的生核困难所引起:合金偏离共晶成分,初晶相长得较大,如另一相不能以初生相为衬底而生核,或因液体过冷倾向大使该相析出受阻时,初生相就继续长大而把另一相留在枝晶间。
2.“晕圈型”离异共晶形成
在两相性质差别较大的非小晶面—小晶面共晶合金中能更经常地见到这种晕圈组织。由于两相在生核能力和生长速度上的差别,第二相环绕着领先相表面生长而形成一种镶边外围层的情况,此外围层称为“晕圈” 。
近平衡状态下的共晶共生区
平衡条件下,只有共晶成分合金才能获得100%共晶组织。近平衡条件下,即使非共晶成分合金,当较快冷却到两条液相线延长线所包围的影线区时,也能获得100%共晶组织。这样由非共晶成分获得的共晶组织为伪共晶组织。影线区域称共晶共生区(仅从热力学观点考虑)。实际共晶共生区必须将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综合考虑。实际共晶共生区可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
对称型共晶共生区条件(1)组成共晶的两个组元熔点相近;
(2)两条液相线形状彼此对称;
(3)共晶两相性质相近;
(4)两相在共晶成分附近析出能力相当,易于形成彼此依附的双相核心;
(5)两相在共晶成分附近扩散能力接近,易于保持两相等速协同生长。
非小平面—非小平面(或金属—金属)共晶合金的共生区属此类。
非对称型共晶共生区条件(1)组成共晶的两个组元熔点相差较大;
(2)两条液相线形状不对称,共晶点通常靠近低熔点组元一侧;
(3)共晶两相性质相差很大;
(4)高熔点相易于析出,为领先相,其生长速度也较快,对原子的需求较多;
(5)为满足共生生长条件,需要在含较多高熔点组元的合金成分下进行共晶转变,所以共晶区要偏向高熔点组元一侧。两相性质差别越大,偏离越严重。
大多数非小平面—小平面(或金属—非金属)共晶合金的共生区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