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运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中文名

邓运华

性别

出生日期

1963-02-20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红安县

毕业院校

江汉石油学院

职业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职务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地质师、研究总院副院长

人物经历

1985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长江大学前身),1988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毕业后在渤海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现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历任研究院工程师、组长、项目经理,后担任研究院副主任工程师;1997年任渤海油田副总地质师,2001年担任渤海油田副总经理,2002年担任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从事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研究工作。现任中海油研究总院副院长、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地质师。2015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主要作品

邓运华,李建平. 浅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

邓运华,等。中国近海两个油气带地质理论与勘探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2]

主要成就

在渤西地区的勘探中,邓运华同志面对连续钻探30口井没有大发现的困境,提出“地层—断层产状配置决定油气富集部位”的新认识并指导井位布置,高效发现岐口17-2等油气田5个,为渤西年产原油60万吨、天然气1亿立方米奠定了基础。创造性地提出“凸起上组合富集型、凹陷下组合富集型,油气运移中转站模式”等新认识。主持完成16项课题研究,获多项创新性理论;率队在渤海湾发现7个大型油田、17个中型油田,总储量达27亿吨,创造国内同期石油储量发现之最,为渤海油田成为我国最大海上油田奠定了坚实储量基础;其勘探成功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此节约勘探投资数亿元。

邓运华长期从事油气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重大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任务,很好地组织和领导了油气勘查工作,成果突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从事油气勘探工作21年来,他先后主持完成的国家和部门重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中海油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并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2009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并作为当年石油战线上唯一获此殊荣的技术人员代表发言。

2009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3]

参选院士

2015年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6月12日并进入第二轮评选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