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
如皋盆景源于宋。《江苏旅游指南》云:“江苏是我国盆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如有五百年历史的苏派古柏桩‘秦汉遗韵’,有扬派明代盆景‘一把伞’,有如皋宋代大型盆景‘六朝柏’等,苍古拙朴,风姿隽永,令人驻足凝视,流连忘返”。
“六朝柏”俗呼“六朝松”,实为一株古桧,在如皋水绘园的雨香庵前,至今800多年,供观赏叶片为主。加有宋代三盆桧尖柏,每盆都爆有“鹿角”,距今900余年。
如皋盆景艺术的形成,与当时当地的政治历史、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地理气候条件和民众的艺术修养以及欣赏水平紧密相联。如皋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东有南通,西有扬州、泰州,南有苏州,素有“金如皋”之称,如皋人兼有江南的优雅和北方的粗犷,民风纯朴,为如皋盆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1]
改革开放以来,如皋花木盆景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全市已有苗圃园艺场200多个,花木乡、花木村20多个,花木专业户1万多个,花木总面积近2万亩,花木品种2000多个。1985年全国盆景评比,如皋古柏盆景“蛟龙穿云”获一等奖,盆景“两弯半”和“苍覆南山”获二等奖。
曾有人这样形容人与自然的关系——休息的“休字,是人依木而得以休生养息”。一字道出了人不能离开绿色的树木而生存。身处世界长寿乡的如皋人自然对这个道理领悟颇深,自古以来,莳花弄草就是如皋人的情趣和爱好,勤劳的如皋人更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如皋盆景发展成盆景艺术殿堂中的流派之一——如派。
造型特色
中国盆景有苏(苏州)、扬(扬州)、川(成都)、海(上海)、岭南(广州)五大流派,扬派中,又有东、西两个支派。“西派”包括扬州、泰州;东派则包括如皋、南通。“东派”的如皋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支奇葩,于1983年被全国盆景协会考订为全国盆景艺术七大流派之一。[1]
如派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蛟龙穿云
如派盆景以蟠扎为主,辅之以修剪,称为扎景,选取桧柏类、罗汉松、五针松、紫杉、黄杨、六月雪为主要素材,因树造型。有一弯半、两弯半、三弯半3种,以两弯半为主,蟠扎使用的棕丝经过选棕、抽丝、浸泡、制绳等工序,丝如细枝,与树混为一色。棕路运用灵活巧妙。棕法有抱、头、起、躺、竖、仰、吊、平、套、勾、带、悬、侧、掏16字,并有“三三月景”的特技法,即树高尺余、干径3寸可与苗高3寸的植株扎成姿态同形的盆景。经过不同技法精细制作,如派盆景形成相同特点。姿态清、奇、古、朴,寓小于大,寓近于远,静中见动,虚中见实,树、盆、几姘媚,形成云头、雨脚、美人腰、“刘海”顶的“迎客式”,古雅、苍劲,彬彬有礼。如派盆景云片丰满,叶密色浓,阴片平伸,阳片略带下垂,背片衬托。树势回旋前倾,有左蟠右展及右蟠左展,左右匀称,层次分明。前后、左右、上下端睨,风采各异,无不成趣。文树
“文树”是根据画家倪云林画意制作而成,其造型独特,除刘海顶外,主干前有1—3个小顶,称为“怀中抱子”或“带子上朝”,层次分明,意境清旷。“武树”由两弯半、一弯半组成,有“文站武飘”之说。根据弓背、左右倾斜的角度及云片的长短不同,拟出多种多样的人物神韵。“一弯半”在一弯和半弯的交界处还有怀弯,使主干形成后弓态势。第一弯,弓背向上一边的云片称为“阳片”,呈逆风方向,反之为“阴片”呈顺风方向。阴片长,象征人的手臂,阳片短,为人的另一手臂,盆顶仍为刘海,要求照脚。“两弯半”所表现的风力比一弯半略小,树桩之重心偏下,树干倾斜度不大,其意境比一弯半庄重、华贵。
坯料手法
如皋树桩盆景坯料要求高,常见的有松、柏、榆、梅、榉、朴及黄杨、六月雪等,主要是五针松等,造型手法多以棕丝绑扎,注重细扎细剪。棕法相当细腻,主干扎成左弯右曲的“S”形,俗呼“一弯半”、“二弯半”,少数为“三弯半”。树顶扎成半圆形、圆形或扇形,向前倾斜称之为“刘海式”或“如意式”。枝片和短参差适宜,错落有致,大有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境界。
如皋的盆景,造型生动别致,独具一格,讲究诗情画意,盆盆皆景,景由情生,人文气息甚浓,象征高风亮节的直杆式,称文式,以弯为美的两弯半,称武树。盆景的陈列摆设也颇有考究:两盆对称式放置的称蹲狮式,取其谐音,事事如愿;将中间放一盆文树,两边摆列武树,一字排开,形成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种摆设的风格,当今世界独此一家。按5、7、9不同奇数组合为“堂”。如5盆陈设,中间的为“文树”,两边分别为两弯半或一弯半的“武树”,互成对子,陈设7盆时,在5盆的基础上,两边各增加一盆一弯半。整“堂”景观趣味横生。“文树”显得孤高,两边的两弯半如群臣,如侍女,如宾客;一弯半似女子挥动彩袖翩翩起舞,如嫦娥奔月之态。
“S”型两弯半盆景,平实中见粗放,沉稳中见潇洒,既坚韧又质朴,既文静古雅又风流豪放,似乎正体现了如皋人久古形成的性格。如皋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文人雅士神往云集之地。宋代词人王观、明末才子冒辟疆均出于此;独领清代画坛风骚的倪云林、董其昌都曾长期定居如皋。许多文人墨客常来如皋品诗作画,谈梅说竹,盆景创作中追求的“师法自然”的法理、“刚中求柔”的手法、“宠辱偕忘”的意境与他们的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两弯半盆景就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不断臻于完善和成熟。
现存珍品
现存宋代如派盆景珍品有:
古柏3盆,为北宋教育家胡瑷柏园遗物,树龄900余年,分别命名为“华盖麋鹿”、“立鹤遐龄”、“蛟龙穿云”。其中两弯半“蛟龙穿云”,获1985年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一等奖;“华盖麋鹿”获1987年江苏省盆景展览会荣誉奖。存水绘园内。
古桧1株,为落地盆景,两弯半造型,宋文昭公曾肇手植,树龄800余年,生长茂盛,存水明楼西侧。古绒针柏1盆,名“龙腾虎跃”,为元末明初汪之衍文园内遗物,1982年获得江苏省盆景展览会优秀盆景奖,1983年获南通市盆景展览最佳奖,1984年选中国国际旅行社年历封面,1987年获江苏省盆景展览会荣誉奖,存水绘园内。
巨型五针构4盆,树龄200余年,树高均达1.8米,树冠直径2米,阴片1米,阳片2米,存县烈士馆内。五针松1盆,园艺世家储友山所作,树龄130余年,原4株称为“四姐妹”,现仅存水绘园一盆“苍复南山”,1985年获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3等奖。
罗汉松-雀舌1盆,两弯半造型,树龄120余年,1985年获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2等奖,现存水绘园内。迎宾雀舌松1盆,清代作品,1982年获江苏省盆景展览会优秀奖,存水绘园内。
迎宾罗汉松-中叶,制作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1982年获江苏省盆景展览会优秀奖,存水绘园内,雀舌两弯半大、中型各1盆,县人民公园制作,1987年分别获江苏省盆景展览会荣誉奖、三等奖。
如派盆景
虎刺1盆,定名“绿荫深处”,存绿园内,雀梅1盆,定名“饱览人间春色”,树龄180年,如皋绿园制作,1990年日本大阪国际花卉博览会上获国际奖和最高荣誉奖-国际优秀金奖。获奖记录
如皋盆景在十年浩劫后,枯木逢春。
1985年,如皋的古柏盆景“蛟龙穿云”、两弯半罗汉松“高龙腾飞”及大型五针松“仓复南山”获得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一、二、三等奖。
1986年,我国首次参加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花卉博览会”,如皋17盆盆景参加了展出,是年下半年在意大利佩夏市“第十八届国际花卉博览会”上,如皋的一盆罗汉松荣获金奖,为江苏盆景的第一块金牌。1988年春天花汉民的“绿荫深处”虎刺盆景在香港获一等奖。
1987年5月,如皋绿园经理花汉民应邀赴意大利讲学,引起了西欧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在意大利形成了一股强烈的中国盆景热,为如皋盆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90年,如皋绿园制作雀梅1盆,定名“饱览人间春色”,树龄180年,在日本大阪国际花卉博览会上获国际奖和最高荣誉奖-国际优秀金奖。
1993年5月,如皋绿园制作的“春晓”和“榆树”盆景,又以其独具一格的艺术造型,双双获得第三届全国花卉盆景博览会金奖。
2002年春季,在荷兰举办的十年一届的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上,如皋绿园选送的“如意”(雀舌罗汉松)、“枯木逢春”(榆树),“瓶中景”(水杉)、“思乡”(榆树)均获得金奖,占金奖总数的1/3。
如皋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销往世界各地,仅绿园每年就约有10万盆盆景销往意大利、荷兰、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
展览介绍
如皋博物馆内有如皋盆景的介绍,如皋还建了江苏盆景博物馆。
作用用途
如皋盆景好似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都有缩龙成、小中见大的特点。如皋盆景讲究云头、雨脚、美人腰、刘海顶、鸡爪根,有风、雨、雪、露的四体意境。有云:“如皋盆景的特点是左倚右倾,顶部端正,株干古雅体型挺秀,多彩多姿,气魄雄伟。尤以雀舌、罗汉松最美观。叶色浓密,株型俊美,叶片雅丽,是庭院、厅堂陈设的艺术精品。
如皋盆景宜放置在豪宅、大的庭院更加合适,因为用五针松等组成的盆景更显其气派和阳刚。如皋的盆景在如皋的人文思想中,在园丁的长期辛勤劳动培植中,逐渐形成的流派,为中国园林奉献了其灿烂的辉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