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堂是曾国藩的第一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南省双峰荷叶镇天坪村白杨坪。1811年农历10月11日,曾国藩出生在这里。

白玉堂有48间房子,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白玉堂于1808年为曾国藩先辈入住,在20世纪50年代初分给当地村民居住,2006年政府征收白玉堂,村民全部搬迁出去。[2]

白玉堂成为“曾国藩”文化小镇的组成部分,帮助人们领略传统家风的魅力。

中文名

白玉堂

景点类别

人文景观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理位置

湖南省双峰荷叶镇天坪村白杨坪

房子

48间

天井

6个

占地的面积

10000m²

保护级别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白玉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嘉庆十三年(1808)曾国藩先辈入住。嘉庆十六年(1811)农历十月十一日曾国藩出生在白玉堂中过厅东边天井靠东的厢房内。咸丰九年(1859),曾氏家族分家,白玉堂分给了其叔父曾高轩,因其叔父膝下无儿,曾国藩六弟曾国华过继叔父,白玉堂从此成为了曾国华的宅园。此后经历过两次大的扩建和维修,第一次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第二次是咸丰五年(1855)。其后裔一直在这里居住到解放初期,之后白玉堂房屋收归国有,在20世纪50年代初分给当地村民居住,直至2006年政府征收白玉堂,村民全部搬迁出去。2002年8月,白玉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白玉堂的兴与衰

白玉堂三进四横,共有48间房子,6个天井,2个花圃,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双层飞檐,山字墙垛,雕梁画栋,颇为壮观。

白玉堂刚建时比较简单,后来进行过两次改建,才达到三进四横的规模。经过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白玉堂的模样变了许多,宅院四周的石砌围墙被拆除,石槽门和右边房屋被拆掉,惟有左槽门和左边横房仍保持原貌,曾国藩父亲曾麟书所写的“芳迈群妍”四个大字仍清晰可辨。

在白玉堂的右前方,有一株古老的皂荚树,老树上有一根像巨蟒一样的紫藤,当地百姓称之为“蟒蛇藤”,并有曾国藩系“蟒蛇投胎”的传说。关于这棵皂荚树和紫藤,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道光十八年,曾国藩中进士时,老树紫藤忽然枝繁叶茂,青翠欲滴;咸丰年间,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屡次失败,老树紫藤就几度落叶;当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南京后、官至极品时,老树紫藤发新枝又放奇葩,迎风摇曳,洋洋得意,曾国藩死后,这老树紫藤也就枯萎而死。

结构

白玉堂为砖木结构,总体布局呈半圆形,建筑群坐落在北半部,南半部为后山,自东西宅门至后山建围墙。主体建筑群平面呈“凹”字型,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门前是近长方形的池塘,池塘两边是宅东、西门。主楼分前后两进院,中轴线上一字排开,主楼两侧是结构相同、位置对称的东、西跨院,各有两栋纵向排开的房屋。东跨院前面、东宅门之内有一栋独立的建筑,是曾家的粮仓。粮仓北侧有牛栏。西宅门前的西侧,是曾家私塾利见斋。

白玉堂

保护措施

2007年5月开始,双峰县全面启动了白玉堂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该项目被市政府评为2007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5月顺利通过现场验收,重现了二百年前曾氏祖居的历史风貌,预计今年十一期间正式对外接待游客。此次复原重建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在市县两级的正确领导下,经曾国藩故里管理处与荷叶镇共同努力,历时将近一年。该项目共投资460多万元,主楼修缮工程已全面竣工。

价值意义

月蹉跎白玉堂虽非豪庭锦院,但它耕读传家的余韵宛在,让人感受到传统家教文化的神奇魅力。

旅游信息

白玉堂的周围环境

白玉堂与“曾氏祖坟”、“天子坪地下军事工程”相邻,是构成“富厚堂(富托村)—秋瑾故居(神冲村)—唐群英故居(当先村)—葛健豪故居(星球村)(注葛健豪墓在永丰镇金田村石板冲)—曾氏祖坟(泥鱼村)—白玉堂(天坪村)—天子坪地下军事工程(天坪村)—大夫第:敦德堂、奖善堂、竹亭公祠(天坪村)—万宜堂(硖石村)—华祝堂(硖石村)—修善堂(良江村)—黄金堂(良江村)—有恒堂(新建村)—九峰山省级森林公园—罗泽南故居(石牛湾洲村)”旅游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地点:湖南省娄底双峰县曾国藩故居管理处

门票60人民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