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为制订新历法,令天文学家郭守敬开展“四海测验”,在全国范围组织大规模天文测量。

700多年后,以郭守敬命名的光谱巡天望远镜探寻宇宙又获得重要进展。郭守敬望远镜巡天4年来,已捕获700余万条高质量恒星光谱,超过此前全球所有已知光谱巡天项目获得数据的总和。

中文名

郭守敬巡天望远镜

地址

河北省兴隆县境内燕山主峰

类型

元朝大规模天文测量活动

位置

在河北省兴隆县境内燕山主峰,一座巨大的白色建筑斜架在南麓山顶,指向天空,这就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主镜由37块边长1.1米的六角形镜子拼接而成,相当于直径6.5米的圆镜,等效通光口径最大4.9米,视场(视野)直径最大5度,焦面上容纳了4000根光纤,每次观测可获得多达4000个天体的光谱。[2]

郭守敬巡天望远镜

成果

“天文巡天,数据为王。郭守敬望远镜第一次让我国在银河系科学研究领域站在世界前沿,从数据产出来看,2012年正式巡天其水平就领先了国际10年。”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刘超说。

自2012年9月启动巡天以来,郭守敬望远镜共观测了近3000个天区,获得了700万条高质量光谱,比世界上所有已知光谱巡天项目获取的数据总数还要多,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恒星光谱样本库。

2020年12月,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在郭守敬天文望远镜(LAMOST)和Gaia数据中发现591颗高速星,其中43颗能够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未来飞出我们的银河系。[1]

2021年8月29日,基于郭守敬望远镜观测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了一颗十分罕见的新型激变变星。

郭守敬巡天望远镜

2022年7月,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基于LAMOST(郭守敬望远镜)中分辨率光谱,一次性发现了九颗锂元素含量极端高的尚未演化的恒星,即超富锂矮星。[3]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3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发布,LAMOST黑洞猎手计划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037光年、处于双星系统中的宁静态中子星。[4]

2022年11月消息,利用中国郭守敬巡天望远镜(LAMOST)提供的海量光谱数据,北京天文馆科学研究部刘成副研究员与国内外合作者从LAMOST数据库中严格地选取了属于仙女座旋涡星系(M31)和大三角旋涡星系(M33)的蓝超巨星样本。基于最新的恒星大气模型和方法,通过精细地分析蓝超巨星的光谱获得了每一颗恒星的重要物理参量,包括有效温度、表面重力、金属丰度和质量等。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著名SCI期刊《天体物理学研究》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