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氯化铬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又名铬酰氯,分子式为Cl2CrO2。常温常压下为暗红色液体,并有挥发性。呈四面体构型。可由铬酸钾或重铬酸钾、氯化钠、浓硫酸混合经蒸馏制得。化学性质表现为强亲电性和氧化性,遇水迅速水解生成铬酸和盐酸。氧氯化铬可用于检测氯残留、氧化烯烃等。可用二氯甲烷作为氧氯化铬的溶剂。

外文名

Chromyl Chloride

别名

氯化铬酰;二氯氧化铬;铬酰氯

应用

氧化剂,钢铁分析

水溶性

可溶

外观

深红色液体

物性数据

1.性状:深红色液体,有强烈的焦灼味,在空气中发烟

2.熔点(℃):-96.5

3.沸点(℃):117

4.相对密度(水=1):1.91

5.饱和蒸气压(kPa):2.66(20℃)

6.辛醇/水分配系数:2.850

7.溶解性: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硝基苯等有机溶剂,溶于无机酰卤[1]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

2、摩尔体积(cm/mol):无可用的

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

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无可用的

7、单一同位素质量:153.868047 Da

8、标称质量:154 Da

9、平均质量:154.9009 Da

性质与稳定性

1.具有类似溴的臭味,可和空气中的湿气激烈地进行反应,生成铬酸和盐酸,也可与液氨和氨气激烈反应。本品显示极强的氧化性,能和多数的有机物或磷、硫等反应以至爆炸。可溶于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和苯等。有挥发性,在潮湿空气中因水解而冒烟。有极强的氧化性,其蒸气和液体与氨猛烈反应,能使许多有机化合物着火。但在四氧化碳中相当稳定。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醇类、水。

4.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潮湿空气。

5.聚合危害:不聚合[1]

合成方法

将150g三氧化铬溶于100mL水中,加入330mL浓盐酸,用冷冻剂冷却至0℃。在搅拌下滴入450mL浓硫酸。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下。反应结束后,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分出下层部分的溶液并储存于密闭容器中,收率189g(81%)。

安装精馏装置并将上述溶液进行分馏,收集115~116℃(0.9796×105Pa)的馏分(为粗制品的65%)。保存时,应通入干燥空气以完全逐出氯化氢,然后进行蒸馏并封入安瓿中,置暗处储存。

因生成物侵蚀磨口的润滑脂,造成润滑脂固化使磨口处活动受阻,所以宜采用聚四氟乙烯一类的无润滑脂的磨口。

用途

有机合成中作氧化剂或氯化剂,及铬酸酐、铬络合物、染料的溶剂。

贮存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LD50:5.45mg/kg(小鼠皮下)。

2.刺激性 暂无资料。

3.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50μg/皿。

4.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G1,确认人类致癌物[1]

环境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可能因咽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水反应发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实验室监测方法:

原子吸收法(EPA方法 7190、7191)

比色法(EPA方法 7196、9250、9251)

滴定法(EPA方法 9252)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0.5mg/m(Cr)

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果大量泄漏,最好不用水处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干粉、砂土。禁止用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