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社会时差

改革开放以来,有机会乘飞机出境旅游,当跨越几个时区到达目的地后会感到“时差”不适,往往要好几天才能恢复正常。例如现在是白天,而美国东部却是夜晚,飞到那里如是白天,则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却是晚上,要游览活动就会感到头痛、疲乏、失眠、烦躁、轻度抑郁及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等,这就是时差。时差只有在乘高速的飞机跨越几个时区后才会发生,坐火车或轮船速度较慢,或南北方向的旅行就不会发生。

随着社会的逐渐工业化,医学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社会时差(简称SJ)。不少人天刚亮就要外出上班,回家时路灯已亮了,造成慢性睡眠缺乏。这是体内固有的生物钟和社会上的作息时间的不同。因为前者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现代工业往往在室内,白天见不到太阳,下班时却灯火通明,有些人要交际娱乐。这改变了睡眠,一是睡得晚了,二是睡得少了。到休息日则睡得久希望补回来。好像是星期五晚上飞到另一个地方,到星期一早晨再飞回来。

产生原因

医学上的社会时差是指休息日的睡眠中点时间和工作日的睡眠中点时间之差。因为前者实际上是体内生物钟在起作用,而后者可以说是老板的钟在起作用。这两个时间之差越大即社会时差越严重,可产生时差症状。

研究

在美国《当代生物学》发表德国和荷兰科学家的一篇对SJ的研究。他们从2002年起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欧洲中部65000多人的情况,引起了大家注意。

在一般情况下,从青春期及少年时开始,睡眠时间从8小时左右逐渐缩短,至五六十岁为7个多小时,以后老年人又增到8小时多。实际上青少年的生物钟睡眠时间可达9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减少。而因为上课或上班才只有上述时间。重要的是他们统计了近8年的睡眠时间,发现工作日从7.4小时渐减为6.8小时,休息日为8小时余不变,但休息日的睡眠中点时间从早晨四点一刻延后至四点三刻。工作日的起床有80%是用闹钟的。而且近8年来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户外活动的时间都减少了约半小时。他们发现1/3欧洲人的SJ在2小时以上,69%的SJ>1小时。

该文重点研究了社会时差与肥胖的关系,发现体质指数(BMI)随年龄而增加直至52岁,相当于妇女绝经期,睡眠越少者BMI越高。他们根据BMI把研究对象分为两组,BMI<25者43308人,≥25者20731人,后者为超重或肥胖。发现此组中SJ越大则BMI越高,SJ>3小时者BMI多在30以上,因此认为SJ为肥胖的原因之一。但BMI<25组中SJ与BMI却无关,原因不明。

建议

现代生活增加SJ是对健康不利的。确定夏令时间、上班时间及上课时间应考虑减少SJ。要提倡多见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要减少晚间的夜生活。如果很难做到,也可以尽量将工作位置靠近窗户,让自己的生物钟多发挥作用,减少SJ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