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是中国当代作家麦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为麦家的“故乡三部曲”之一,该书耗时八年,经过五年的打磨,才最终出版,首次出版于2019年4月。

《人生海海》围绕着一个身上带着很多谜团的上校展开,以村落为演出舞台,讲述了众多村民与上校的人生纠葛,描绘了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该书通过多视点、零散化、非线性的叙事,把讲故事的权力交给小说中的多个角色,用个性化的生动语言,塑造了一个有凡人味的、和世俗生活紧密联系的新的传奇人物,还原了英雄作为一个人的常情和常理。[1]

中文名

人生海海

装帧

精装

作者

麦家

出版时间

2019年4月16日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页数

345

定价

55

所属系列

新经典文库·麦家作品集

出品公司

新经典文化

ISBN

9787530219218

字数

18.9万字

体裁

长篇小说

创作年代

当代

内容简介

53万次播放14:3214分钟读麦家的《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身上带着很多谜团的上校,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村民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村民都说他是太监,可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上校所讲述的故事、别人所经历与他相关的故事、别人讲述的他的故事相互交缠,勾画出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

“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古怪的名目要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

第一,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大家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

第二,都说他是太监,可我们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

第三,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得不得了,简直神经病!”[1]

人生海海插图

创作背景

作为麦家的“故乡三部曲”之一,《人生海海》耗时八年,经过五年的打磨,才最终出版。与以往的作品不同,这次的故事脱离了此前素有的“谍战”题材,将背景设置在自己的故乡,则是麦家认为一个作家一辈子总要写一部跟故乡有关的书,这既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纪念,也是和故乡的一次和解。书名“人生海海”取自闽南方言,意为人生像大海一样变幻不定、起落浮沉,但总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麦家对这个词的解读是:“既然每个人都跑不掉逃不开,那不如去爱上生活。 

《人生海海》的故事,其实源于麦家童年的一件小事。那年,麦家还只有11岁。一天下午,他与同学一起到生产队劳动,远远地看到一个正在挑粪的老人,老人看起来十分落魄。一个稍大点的同学告诉麦家:“别看那人现在生活窘迫,那个人其实上过战场。而且,他在打仗的时候……男人最重要的地方受了伤。”这个人一直生活在麦家的脑海里面,多年以后,麦家终于把他写进小说里面。

人生海海图书

人物介绍

上校(蒋正南)

上校一生经历坎坷,但也有过辉煌。作为乡下人,上校投身行伍后居然凭借聪明才智当上了军医;作为特工,他潜伏日占区,足智多谋;作为军医,他救人无数,其中还包括共产党一位大领导。他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荣立一等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光环刺眼的英模人物,因为难以抹掉的刺字伤疤,长期生活在郁闷的阴影之中。郁闷成为他最大的隐痛,这也是他努力外在包装的原因所在。他后来受刺激发疯,正是因为有人揭了痛处。再后来,即使智力退化至相当于七岁的小孩,他对自己的伤疤依旧念念不忘,居然天真地通过画画等极为幼稚的方式,试图掩盖身上的这块心病。

上校始终是复杂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他战功累累,按理说完全应该生活在光环下;另一方面,日本人在他身上的刺字,将他钉死在民族大义的耻辱柱上。那两只猫,与其说是上校的精神寄托,不如说是上校的精神镜像。上校通过对猫的昂贵施予,人为制造出一种特有的高贵与纯洁,试图以这种方式洗涤身上的污渍,还自己以清白之身。

虚无的高贵终究会坍塌。后来,上校身边再没有猫,精神的镜像被彻底击碎,命运从此急转直下。没有猫的上校虽还活着,但过去承载荣辱的精神早已抽离了他的肉身。略感遗憾的是,麦家忽略了猫的寿命。猫的正常寿命不过20年,纵使它有九条命,但从解放战争年代跨越至“文革”时期,这么长寿的猫兴许可以载入史册。

人物原型

麦家谈“上校”的人物原型:“11岁那年,我和同学一起到生产队劳动,远远地看到一个挑粪的老人。身边一个稍大点的同学说:‘别看他现在这样,他以前可是上过朝鲜战场的,打仗的时候……男人最重要的地方受了伤。’这个人一直生活在我的脑海里面,像个种子,它种在我的心里了。”

爷爷

村里有威望的老者,也是家族的守护者,他不能忍受儿子的流言蜚语,一念之差选择了告发上校,最终引来了上校最痛苦的经历,也事与愿违地引发了村里人对他的怨恨,最终在懊悔与极度痛苦中上吊自杀。 

父亲

上校的拥趸和好友,一直维护着上校,他重情重义,却也引来无数的流言蜚语,因为爷爷的告密,更是让他蒙上了陷上校于牢狱的恶名,此后他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小瞎子

他爹是真瞎子,娘则跟别人跑了。自小缺乏管教,当上红卫兵后,批斗折磨上校并发现了他身上的刺字,被怕泄密的上校割了舌头,断了手筋。后来上校被捕,他当众要求扒开上校的裤子看肚皮上的刺字,最终把上校逼疯。

作者简介

麦家,茅麦家(1964一),原名蒋本浒,1964年出身于浙江富阳一个普通家庭,曾从军17年,辗转六个省市,历任军校学员、技术侦察员、宣传干事、处长等职。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86年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到成都电视台担任编剧,后专心于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中篇小说《陈华南笔记本》;短篇小说《两个富阳姑娘》;小说集《紫密黑密》《地下的天空》《让蒙面人说话》《充满爱情和凄楚的故事》;随笔集《捕风者说》《人生中途》等。2008年调至杭州市文联,现居杭州。

2008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被译为30多种语言。其中,《解密》《暗算》入选“企鹅经典”文库;2014年《解密》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为“全球年度十佳小说”,2015年获美国CALA最佳图书奖,2017年被英国《每日电讯报》选入“全球史上最佳20部间谍小说”。

麦家

作品目录

第一部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展开表格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人生海海》围绕着一个身上带着很多谜团的上校展开,以一个十岁小孩的视角

人生海海图书

展开叙述。以村落为演出舞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小瞎子、重情重义却引来流言蜚语的父亲……他们与上校的人生纠葛交缠,故事在窥探欲与守护欲的对抗中推进,矛盾最终在一夜之间爆发,人物的命运开始扭转,谜底逐渐揭开。《人生海海》中几乎每个人物都历经经历过艰辛、抉择,最终找到自己与人生相处的方式。麦家表示,“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艺术特色

小说的主线集中于外号为“上校”的主人公扑朔迷离的身份经历,以及他肚皮上刺的那行神秘文字。在爷爷、父亲、老保长、林阿姨等人的叙述交待中,“上校”是个智勇兼备的“奇人”,他所表现出的异禀天赋让熟悉麦家小说的读者旋即便会联想到《暗算》中的黄依依与瞎子阿炳、《解密》中的容金珍、《风声》中的李宁玉。需要指出的是,世俗认知观念下的“奇人”“奇事”“奇遇”在麦家一系列长篇作品内往往表现为一种“正”的应有之义,这也是其小说情节加以铺陈的逻辑前提。不过《人生海海》与《解密》《暗算》《风声》这些作品的区别之处在于,“上校”前半生的“奇”是在交错且矛盾的多人回忆中组成的过去式形象,作为童年叙述者的“我”看到的则是“上校”的后半生。另一方面,“我”对于“上校”的态度却在这一过程间发生转变。由最初的排斥、鄙夷,直至怜悯、理解,“上校”的过往岁月如同拼图般展现在“我”的面前,成为了“我”与“我”的家庭需要隐去(但同时又屡屡试图揭开)的秘密。“我”也逐渐将“上校”极力维护的秘密内嵌为自我生命历程的构成部分。

《人生海海》中“上校”与“我”都被挤压在极端化的时空内,但两人所遭遇的极端情境却是建立在迥异的写作策略基础之上。“上校”的九死一生与爱恨情仇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呼应“上校”本身的“奇”,这实质上也接续了麦家一以贯之的跌宕笔法。然而“我”年少时因家庭受“上校”影响而被学校老师同学欺辱、之后为躲避村民伤害偷渡至巴塞罗那并饱受折磨苦楚,这些看似同样极端的事件却也是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分享的普遍经历。也正是在这时候,因为一句“人生海海”,“上校”与“我”迥异的极端生存状况形成了奇异的交叠。

悲剧宿命

如果根据悲剧的成因来观照《人生海海》,会发现,它首先是一个命运悲剧,但并非古希腊式的、常以神谕的形式在最初有所兆示,英雄无论怎样抗争命运,也无法逃离注定的失败的悲剧,而是中国传统的、惯以小人物为主角的,“在天人合一的整体框架中展开,人面对天命不是抗争,而是发出无可奈何的哀叹”的宿命论悲剧。具体来说,可以解读为英雄归来之后,无法融入普通人社会的宿命悲剧;其次,上校的悲剧,也和狂热而颠倒秩序的社会历史背景,与他既大胆又怯懦的性格,有着相当的关系。以小说中反复强调的“命”来看,作者本人似乎更倾向于将它主要理解成一个“一切都是命”的命运悲剧,但实际上,《人生海海》中的英雄悲剧成因,可说是命运、性格、社会历史环境三者杂糅的,三者环环相扣,倘缺其一,都不至于使上校走向最后的神智失常。“战场上早迟要当英雄”的上校,从离开战场伊始,也就走向了悲剧,尽管他一度曾在双家村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任凭大家津津有味地为他的裤裆编造各色传说,默许自己背后有个“太监”的外号,即使小孩子调皮,当面叫他太监,多数时候他也不加理睬,上校才能以一个无害的、被阉割了的“英雄”形象在村庄里生存下来。但这种平衡终究是昙花一现的。当动荡的、秩序的颠倒成为可能的时代来临,最先倒下的总是上校们。 

叙事手法

小说采用了多视点、零散化、非线性的叙事手法,这对作者与读者都是一种挑战。但上校这个人物,没有在纷繁的话语中变得暧昧不清,或者自相矛盾,而是作为一个独特人格站立了起来。不像之前困在单一上帝视角里的《风语》,《人生海海》中上校的故事,则纯以第一、第二人称交代出来。这样的写法,使英雄和读者之间不再隔着一个全知全能的讲述者,读者和最主要的讲述者“我”一样,都是听故事的人,“我”在听故事时的紧张、激动,尤其是偷听老保长藏了一辈子,为医治爷爷几乎致死的心病才讲、且只对爷爷一个人讲的上校往事时那种触碰禁忌的快慰,特别能引起读者的同感—听故事本身也变成一场小小的冒险。同时,麦家在紧要关头对叙事的有意打断,比如老保长说故事的中途,又去撒尿,又去拿烟,这种延宕,一来给读者以节奏感,避免阅读的倦怠,二则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有同工之妙,刺激了听故事的欲望。在小说的思想底蕴、文体实验价值被普遍强调的当下,麦家仍然追求小说的可读性,这是他能够贯通雅俗的重要基础,也是他的写作得以接续上传统民间叙事气脉的地方。《人生海海》的讲述者,如老保长、爷爷、父亲、林阿姨等,多是平凡人,相较《风声》中的教授、作家和全国政协委员的母亲,精英气要少得多了。在普通人和英雄的相处中,英雄不仅得以摆脱单一的光明色彩,露出有缺陷、因此也就更有人味的一面,还与俗世的物质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当读者去触摸上校这个人时,就知道他不仅是属于大时代的,也是属于小地方的,双家村的气候、作物、饮食、建筑等等,都是真切的,有温度的。麦家以往笔底的英雄,多少带着点儿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飘”,而上校却有一种坠手的扎实感,这显然和麦家在准备写作材料时回到童年、回到故乡的选择大有关系。

小说里上校出场的时间并不很明确,但至少已是1950年代末、抗美援朝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后,他的事迹,都以既是插叙、也是倒叙的讲述,极其灵活地散布在“我”的自叙中。由此,大体遵循线性时间的“我”的故事,就和时而线性、时而非线性的“上校”的故事,形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双线叙事,读者既免于单一时间线索的疲劳,又可激起他拼贴、还原“上校”时间线的兴趣,同时,这也符合我们对一个人的认知顺序:我们认识同事、朋友、长辈时,也是既在不可逆的线性时间中与之相处,又在他自身、或第三方的叙说中断续地得知他的从前,于是,读者会发现自己很容易代入“我”的角色,同样急不可耐地想知道上校每一桩奇闻异事,因为每一次听故事的机会都遽然而来,戛然而止,也就会特别投入,这种微小的意外之喜,构成了读者的阅读动力之一。并且,相较于上帝视角的回忆和追述,读者对人物的回忆会更宽容,允许一些模糊,一些美化,在这种带感情的讲述中,真相不再是唯一有价值的了,人们乐于享受花园的歧路,沉迷于故事本身,甚至主动为它增加传奇色彩。 

语言特色

《人生海海》有意规避涩词、深词,尽量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去写人物的所看、所感,同时也追求语言效果的个性化,比如“人是铁,饭是钢,肉是梦”,一句“肉是梦”,不仅解构了“人是铁,饭是钢”的庸常,又和它们浑然地糅在一起,而且符合人物的说话习惯和时代背景。这种精当的书写,在小说中不少。此外,麦家也适当地运用了方言,像“我看你早迟要吃生活”、“上校的聪明体现在四四面面”等句子,就是他对方言的选择性使用(多以词语和语序调整的形式融入行文,出现不算十分频密,几乎不会用到方言中常有、而普通话表达习惯所无的字词),为小说增加了陌生化的美感与物质细节的扎实感。但在语言上,有些地方也有过于繁复和过度煽情之嫌。如小说的第二十章,频繁以“报纸上说”来引出一些哲理、感悟或社评,但其内容并非总是和下文形成良好的互文,多少影响了整部小说的协调。

获得荣誉

时间荣誉
2020年9月麦家凭借小说《人生海海》获得2020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杰出作家”
2020年10月获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2]

作品评价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如果一个作家能够创造一种类型的文学,这个作家就是了不起的。那么麦家应该是一个拓荒者,开启了大家不熟悉的写作领域。而这部小说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写得仿佛是我们的朋友,《人生海海》就是这么迷人。

高晓松:《人生海海》是麦家老师跨越了自己的第一座高峰,向内心深处的文学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

王家卫:有人说,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经典文学的直线距离只差三步。但走不完的也正是这三步。麦家的了不起在于他走完了这三步,且步伐坚定,缓慢有力,留下的脚印竟成了一幅精巧诡秘的地图。

阿来:他深入开掘了一个许多人浅尝辄止的题材领域,用自己独特的聚光灯将那么多秘密照亮,技术的,也是人性的。而这一切,都是用精彩的故事串连。一切都在故事树上闪闪发光。

董卿:麦家的身上永远有一种旁观者的气质,一旦他开了口,他的语言是那么的精准。他的细节是那么的触动,他的思想是那么的深刻。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我读完《人生海海》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麦家: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白百何:“人生就像大海,大海是神秘而伟大的,它很宽容,可以包容在海中生存的所有生物。不管你是平凡的,还是伟大的,大海都不会厚此薄彼。人生更是这样。”

人生海海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