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直隶保定府太极门掌门人丁剑鸣独子丁晓,因其父近豪富而远江湖,自幼少出家门,与本城一些武林名门的子弟素不相识。一日独自到郊外打猎,在一群恶徒围攻之中救出一红衣少女。不想这位红衣少女得知救她的是丁剑鸣之子,不但不感谢其相救之恩,反而疑心他与恶徒一伙,故意演戏。为此,丁晓气愤不已,后知红衣少女为本城梅花拳掌门人姜翼贤的孙女姜凤琼。丁晓不忿其无礼而又无理,明访姜家受阻,夜探姜家而又受辱,却碰到姜翼贤高徒,义和团创始人朱红灯。丁晓如此经历一番,不想对姜凤琼已是情根深种,且对其父作为更是不满。适逢其父给他订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富豪华府。丁晓在朱红灯与姜凤琼的暗中鼓动下,终于离家出走,独走江湖。
丁晓离家后,朱红灯希望他能加入义和团。但丁晓立志将太极陈与太极丁两派合并一家并发扬光大。经朱红灯之友铁面书生上官谨的帮助,经过一番曲折磨难终于感动了太极陈,收丁晓为徒,以完其将丁陈两派精华合二而一的大志愿。
在丁晓学艺其间,江湖风云变幻。朱红灯鉴于形势,将“反清复明”口号改为“扶清灭洋”,从而得到了大发展。同时揭破了清廷卫士混入大刀会并造成大刀会与义和团不和的阴谋,使大刀会与义和团并为一体。然官府对义和团仍暗中破坏。朱红灯屡劝师父姜翼贤加入义和团。然姜因年老又与孙女相依为命,不欲卷入江湖纠纷,再之对朱红灯一些主张作为也不尽理解同意,坚持不加入义和团。没想却被本城恶绅索善余等勾结官府所陷害。幸得丁剑鸣相救,才得脱生命危险。然亦不得不弃家出逃,远走他乡,直至去西北与其师弟卓不凡一同隐居回民部落。而丁剑鸣虽误交索善余,却并不真正投向官府,终于被索善余所害。
丁晓出师之后,即投入义和团中,后因丁剑鸣死后,太极丁派群龙无首。丁晓前往保定整顿门派并接任掌门,终成一个武艺高强而又有勇有谋的人物,然对红衣女侠姜凤琼仍依依思恋。
义和团运动引起了洋人的极大不满,开来洋兵与之对敌。朱红灯战死沙场。嘱李来中、张德成继承大业。丁晓、柳剑吟等因其时李来中留在西北,即前往通知。不想遇到为官府骚扰的姜翼贤,丁柳前往相救,大败官府卫士。姜翼贤却已油尽灯枯,临终答应丁晓与姜凤琼的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返归途中,恰逢索善余一家西迁避难,众英雄截道报仇,终于手刃仇人,为丁剑鸣、姜翼贤报得大仇。
小说目录
第一回 剑影舞秋林 少女红妆能伏虎 镖声现人迹 名家子弟惹风波
第二回 覆雨翻云 几番疑梦幻 天空海阔 一剑闯江湖
第三回 仆仆风尘求绝技 茫茫来日大艰难
第四回 翰苑尘生 少年落拓云中鹤 荒山侠隐 陈迹飘零雪里鸿
第五回 铁拂尘独战三凶 龙吟剑遗赠奇士
第六回 古道斜阳 钱镖初掷 出庄月夜 拳技轻抛
第七回 虎啸龙吟 狂生遭重创 慧因兰果 侠士醉梨涡
第八回 露白葭苍 情怀历乱 风情月冷 剑气纵横
第九回 关塞萧条 永夜角声悲自语 风尘荏苒 中天月色好谁看
第十回 积雪寒光 敌骑骤至 边城曙色 小侠飞来
第十一回 仗剑重来 惊闻噩耗 飞镖绝响 喜结新交
第十二回 风雨曾经 相思债了 沧桑历劫 大恨终伸
人物介绍
主要人物
丁晓 丁剑鸣的儿子,丁剑鸣死后成为丁派太极门掌门人。
姜凤琼“红衣女侠”,姜翼贤的孙女,后嫁丁晓为妻。
朱红灯 原名朱聚贤,义和团创始人,姜翼贤最得意的门徒。
姜翼贤 梅花拳老掌门。
上官瑾“铁面书生”,朱红灯的朋友。
陈永传 太极陈,河南陈家沟太极拳高手。
其他人物
柳剑吟 丁剑鸣的师兄。
丁剑鸣 保定丁派太极门掌门人。
金华 丁剑鸣大徒弟。
杨振刚 柳剑吟的二徒弟。
刘希宏 柳剑吟内侄,万胜门弟子。
卓不凡 姜翼贤师弟。
陈永承 陈永传二哥。
陈保明 陈永承儿子,陈永传侄子。
陈保英 陈永传儿子。
吴方甫 陈永传表弟。
刘黑三 吴方甫徒弟。
心如神尼 司空照师姐。
司空照 上官瑾师傅。
方复汉 上官瑾第一位师傅。
翦二先生 蝴蝶掌前辈。
韩季龙 两湖名武师。
王子铭 大刀会总舵主。
杜真娘“艳罗刹”,大刀会女营总头目,上官瑾情侣。
李来中 山东义和团代总舵,朱红灯死后继任义和团总舵主。
张德成 山东义和团副总舵。
杜赶驴 山东昌邑县义和团总舵主。
公孙业 终南派武师,浪得虚名,被丁晓击败。
马寿山 陕北回民老英雄。
马堡主 碱泉子回民堡堡主。
反派人物
索善余 保定首富。
华元通 索善余襟兄弟。
索志超 索善余三儿子。
郝七 索家护院。
沙鸣远“千里追风”,清廷鹰犬。
沙守义 沙鸣远堂弟,清廷鹰犬。
董绍堂 太平天国叛徒,清廷鹰犬。
白贞一 清廷鹰犬。
焦忠耀 九门提督手下。
尚达 清廷鹰犬。
熊朗 清廷鹰犬。
骆飞龙“西北三龙”老大,清廷鹰犬。
骆白龙“西北三龙”老二,清廷鹰犬。
骆金龙“西北三龙”老三,清廷鹰犬。
童大虎“西北二虎”老大,清廷鹰犬。
童二虎“西北二虎”老二,清廷鹰犬。
王再越 清廷鹰犬。
简大熊 陕甘总督手下。
多罗喇嘛 清廷鹰犬。
达特昌 清廷鹰犬。
喀图音 清宫特等巴图鲁。
阿摩良 陕甘总督侍卫。
铁大鼎 御林军统领。
郝天龙 护送索家的武师。
郝天豹 护送索家的武师。
提到人物
晦明神僧 心如神尼、司空照两人的师傅。
古飞云 直隶点穴名家。
钟海平 形意门掌门人。
管羽祯 万胜门老掌门人。
刘展鹏 万胜门前辈。
刘云英 刘展鹏儿子,万胜门新掌门人。
姜正筠 姜凤琼父亲。
穆天民 杜真娘前夫。
独孤一行“百爪神鹰”,江湖大侠。
娄无畏 柳剑鸣大弟子,独孤一行弟子。
马凤姑 回民女英雄,卓不凡的恋人。
马化龙 回族白山教教主。
屠大胡子 关外马贼。
单思南 明代浙江武术宗师。
陈清平 河南陈家沟太极门前辈。
杨露蝉 陈清平关门弟子。
杨班侯 杨露蝉儿子。
吴全佑 杨露蝉弟子。
陈秀峰 广平太极武师。
董海公 八卦派高手。
萨回回 嘉庆时的回族高人。
噶布尔 清宫特等巴图鲁。
蒙永真 清廷鹰犬。
刘云玉 柳大娘,柳剑吟妻子。
曹福田 义和团重要头领。
戴树琪 李来中得力手下。
董福祥 清军将领,李来中原上司。
洪秀全 太平天国天王。
石达开 太平天国翼王。
杨秀清 太平天国东王。
韦昌辉 太平天国北王。
陈玉成 太平天国英王。
洪宣娇 太平天国女将领。
萧三娘 太平天国女将领。
洪仁玕 洪秀全兄弟。
赖文光 捻军领袖。
陈得才 捻军领袖。
张宗禹 捻军将领。
刘永福 抗法名将。
刘三姑 刘永福之妹,“红灯照”成员。
慈禧太后 清西太后。
曾国藩 满清大臣。
曾国荃 满清大臣。
左宗棠 满清大臣。
僧格林沁 满清亲王。
李鸿章 满清大臣。
袁世凯 满清大臣。
裕禄 直隶总督。
李秉衡 山东巡抚。
张汝梅 河南巡抚。
毓贤 山东巡抚。
夏器通 清朝解元。
作品点评
一去萧萧数十州,相逢非复少年头。
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
当日龙蛇归草莽,此时琴剑付高楼。
自怜多少伤心事,不为红颜为寇仇。
羽生先生与百剑堂主联手作的这首诗,作为《草莽龙蛇传》结集成书的卷首词。《草莽龙蛇传》在一定意义上看作是《龙虎斗京华》的“别传”,从人物上补述了《龙虎斗京华》一些人物各自的故事,从丁晓的故事开头,逐步叙述朱红灯、上官瑾的故事,而后再以丁晓的故事结尾;从历史背景上补述了朱红灯创立义和团及定下“扶清灭洋”大计的背景;从故事上补充了丁剑鸣同索家的交往的一些事及不谅于武林,从而使得《龙虎斗京华》的故事情节更为完整。
《龙虎斗京华》从讲述柳剑吟一家开始,《草莽龙蛇传》则是从丁剑鸣一家开始,北方的秋季,名家子弟丁晓初遇伏虎的红衣女侠姜凤琼,揭开了故事的篇章。作为保定武学名家“太极丁”掌门丁剑鸣的独子,由于父亲丁剑鸣与官府往来,导致了他童年的孤立,丁剑鸣结交的官府、豪富人家的子弟,他不愿往来;而同龄的保定武学名家的子弟,又不愿接近他,初遇姜凤琼,他内心认为这才是他想要找寻的朋友,有了一次次遭到拒绝而又一次次的寻求相见的故事,或许是想找个朋友倾诉自己内心积压已久的苦闷。他又渴欲寻求自己的天地,更有着自己武学上的理想追求,而这一切均非是家中所能给予的,由于不满父亲给他安排的婚事,杨露禅“偷拳”的故事又启发了他,终于毅然踏上出走的路。
丁晓的江湖故事,幼年的孤独、缺乏交流的生活,使得他踏上江湖便处处碰壁。初被当作义和团被捕,遭遇浪得虚名的拳师,助人遭疑,拜师遭拒,卖马误投虚架子太极的吴方甫门下学艺,更被当作偷师的歹徒,几经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然每一次挫折,都使他多积累一些宝贵的阅历经验,更主要的是于挫折中他又遇到良师益友般的指路人,在他苦闷无依的时候,朱红灯劝他走向外面的天地,上官瑾为其修书引见,而太极陈又敢于打破门户之见,将他收归门下而凭借着他的诚心为“太极陈”所接纳,融汇了两派太极拳。
本书的结局中,丁晓终于凭借着所学的绝艺手刃仇人,从而标志着丁晓从一个稚嫩无知的少年走向了成熟。在《龙虎斗京华》中,丁晓呈现的成熟沉着、处变不惊已完全不亚于闯荡江湖多年,历经生死劫难的师兄娄无畏,而一切正是得益于《草莽》中受到的挫折和得到的指引。或许《草莽》正是为了补述为什么丁晓与丁剑鸣有如此大的性格差异,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众多良师益友的雕琢造就了一个成熟的丁晓。
羽生先生书写丁晓的故事,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以旧中国时期热血青年反抗家庭包办婚姻,渴望求知及走向外面的天地为蓝本而进行塑造,然而作为丁晓反抗的对立面,其父亲丁剑鸣,于本书中却不是那种常见的顽固,专制的封建家长形象,而是有着更多内心无奈和伤感。表面上看,丁剑鸣是太极丁嫡派掌门,保定的武学名家,在武林也有一定名气,本该是意气风发,在与儿子丁晓和徒弟金华谈论当世武学名家也颇显得出自信,然而表面上的风光自信却无法掩盖住其内心的那种孤独和伤感,此中原因正在于他与豪门大户的交往使得其不谅于同道,受到了整个武林的孤立。虽然他自己也认为,“大官、小官、文官、武官,十个有九个是欺侮老百姓的……但是为了在保定开宗立派,有时也不能不和官府中人敷衍应酬。”更由于早年中误中圈套,误认索家为其“救命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况索家也并未对其有过分的要求,普通朋友间的正常来往不是很正常的?然由此却受到保定武林同道所不谅解,以至误会日深而不可开解,连带儿子丁晓的童年也在孤独中度过。然综观本书,保定的其他武学名家除了不结交豪门官府外,也没多少侠义之举。在光大武学方面,丁剑鸣不挟技自珍,广收门徒,发扬太极丁一派的武学,其见识境地已然超出了其他武学门派,就连同为太极宗派的太极陈也有所不及。回过头来,广收门徒而不与豪门官府来往也是很危险的,很容易被当作意图作乱,因此其内心一直是处于两难中。虽为同道所不谅,又受到姜翼贤的奚落,其侠义宗旨却并未忘却,当听闻姜家有难,仍前往报讯,只为不愿见同辈中人,遽遭横祸,并暗中护送,危难困境中彰显侠气,终感动了一向对其成见的姜翼贤。可惜此举仍不为人知,因此也有了后来护送贡物遭劫而保定的同道却幸灾乐祸之故,其种种经历无不表现出其为人处世之艰难境地。
对爱子丁晓,丁剑鸣有专制的一面,为其安排了婚事,不容有半点反对,当然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也颇顺理成章,只是在武侠世界中表现出了过分的专制;压制丁晓的生活空间,致使其幼年的孤独,终导致了丁晓的出走。然而作为父亲,更表现出了对儿子挚爱的一面,由于儿子的出走使他饱受打击,那种无时无刻的思念让人为之动容,尤其是对姜翼贤那一番表白道尽了天下父母对儿女那份最无私之感情,令得姜翼贤也感叹:“我的好姑娘,到你有了儿女时,你就明白父母是怎样舍不得儿女了。”世间很多感情都要到自己感同身受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这种感情的可贵。而随着个人的逐渐成熟,丁晓终也越来越明白父亲对自己的那份爱,父亲的死讯让他感受到了莫大的痛苦,父亲临终对他的记挂和不勉强他的亲事使他为之愧疚,只可惜未能等到彼此谅解的那一天。
《草莽》一书中羽生先生没有简单将丁剑鸣作为丁晓反抗家庭的对立面加以塑造,呈现读者面前的丁剑鸣,更多是作为一个无奈的武林中人,一个关爱儿子的父亲,比起《龙虎》中的丁剑鸣,无疑整个人物形象得到了更大的丰富。
《草莽》以丁晓的故事为主线,然丁晓并不是本书惟一的主角,作为丁晓的启蒙人之一上官瑾同样是《草莽》中的主角之一,如果说《龙虎》中的娄无畏代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那么《草莽》中的上官瑾或许就是羽生先生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或许在整部《草莽》创作中,羽生先生最为得意的人物即为上官瑾,其与百剑堂主合作的《草莽》卷首词,抒写的正是上官瑾的人生经历、个性及情感世界,书生出身而关注国运,却有报国无门之叹;深山学武,艺成下山;亦狂亦侠,能哭能歌;同朱红灯举义于草莽中,陪杜真娘品琴论剑于高楼上;潜藏内心中对杜真娘那份爱意而不敢表露,最终留下了一个未知的结局,末句“不为红颜为寇仇”为百剑堂主所作,羽生先生坦诚超越了其原来的想法。奇怪的是,后来天地版出版的《草莽》,开篇未收录这首诗,究其原因,或许是这首诗的影响已超越了《草莽》这部书,也可能是出版社觉得羽生先生的开篇诗一般是起到概括全书中心意思的作用,本诗未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故而略去,或许有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草莽》一书中,羽生先生对于上官瑾的塑造,无疑是寄托了自身的理想和情感。率性任侠之举而不脱书生的本色,浓浓的书生气中带着几分张狂高歌,谈笑中视仇敌于无物。且看其出场时一副儒冠儒服的书生打扮,念书似的唱着:“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行人若经过,献出路钱来!”一副“疯书生”的形态让人为之可笑,转眼却是身怀绝顶武功让人胆寒。既怀狂的意态,又具武的本色,更具侠的风范,此三者在上官瑾身上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合。但是从另一方面,“亦狂亦侠,能哭能歌”是一个完美的侠者,却非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上官瑾于义和团中只是作为朱红灯的一个出色的助手,其书生结习,使他只能浪迹于江湖中,替朱红灯物色豪杰,而不能做细致复杂的组织工作。他本身追求的亦是游戏风尘,江湖行侠,这或许也是羽生先生自己的一点理想追求及清醒的定位。从另一方面意义上看,上官瑾或许就是后来张丹枫的一个雏形,带着对上官瑾意犹未尽的一点遗憾,才有日后在《萍踪侠影录》中张丹枫身上淋漓尽致的发挥。“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成了张丹枫的写照,也成了羽生先生的一个“生招牌”,同样张丹枫是一个真名士,却也不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和政治家,他内心中追求的是“侠”而非“权”,张丹枫同于谦一定程度上也是近似于上官瑾同朱红灯,巧合的是,于谦和朱红灯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通过虚构的人物与真实历史人物一起,结合明确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书写历史传奇的新篇章,成了羽生先生今后创作生涯的一个常见手法。
如果说上官瑾是羽生先生第一次通过作品书写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那么杜真娘或许就是羽生先生心中的理想女性。除去早年不幸的婚姻,杜真娘身上那种既具李清照、朱淑真般浓浓的书卷气,品诗弹琴样样在行;又具备洪宣娇、苏三娘般的飒爽英姿,纵谈天下豪杰,令得多少英豪顿生自叹不如之感。生具侠义心肠,营救上官瑾于险处;不避嫌疑,慨然于居处为上官瑾疗伤,其胸襟、见识,不仅大刀会的领袖王子铭望尘莫及,就连上官瑾也暗暗叹服,义和团领袖朱红灯更是赞赏有加。与柳梦蝶的多愁善感、姜凤琼般的年少天真相比,杜真娘身上那般大气成熟的美更让人为之心动。
杜真娘早年婚姻不幸,上官瑾也是人近中年,却没有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在疗伤期间,他对杜真娘从感激到叹服,再到内心的倾慕,两人在才学、武功、志向方面也渐渐的默契,本当是一对珠联璧合的侠侣,彼此间的结合或是顺理成章。然而本书对两人的结局却是留下了一个问号。“自怜多少伤心事”,羽生先生内心中对这个结局是上官瑾的无法表达而处于内心情感世界的彷徨中,据百剑堂主的想法应是“不为红颜为寇仇”,把个人的情感置于一旁,全身心地投入到国恨家仇的大业中;但是羽生先生内心中还有一个“不辞冰雪为卿热”的想法,或许就是默默地为心爱的人付出一切。上官瑾的不能表达或许碍于杜真娘身份为大刀会前领袖穆天民之遗孀的缘故,况且无法明白杜真娘的内心,怕冒然表白有唐突之举;而杜真娘尽管内心也喜欢着上官瑾,但是在当时的整个的社会规范约束下,更不好主动地表达,因此这段感情彼此折磨着自己的内心。未来的结局或是彼此间让这段情感不果而终,又或是历经沧桑彼此间接受了对方,本书结局两人同行或是表达了羽生先生内心的一种祝福吧?
本书的另一段爱情故事是丁晓与姜凤琼从邂逅相遇、心生误会,丁晓希望从姜凤琼身上弥补自己的幼年的孤独,姜凤琼则是对丁晓从误会到理解,对丁晓身受的家庭压抑深为同情,最终丁晓艺成归来,两人一起手刃仇人,之后结成伴侣。两段爱情描写比较,上官瑾与杜真娘的爱情故事更有着意味深长的感觉,与青年人追求惊天动地的爱情相比,中年人的爱情也有许多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草莽》为羽生先生的第二部小说,羽生先生早年受白羽先生影响很深,在创作中也颇流露出白羽小说的影子。《草莽》一书中,从丁剑鸣口中也引发了对前辈杨露禅偷师太极陈,终成太极一代宗师的回忆,具体情节多与《太极杨舍命偷拳》一书情节相吻合,丁剑鸣这个回忆更为情节的发展打下铺垫,于是有了丁晓在太极门学艺的情节。
从丁晓在太极门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与杨露禅颇有相似,即都经历了与拜师前先遇太极陈门人,登门求教而被拒,含忿而去,后误投师傅,杨露禅是经历了很多师傅,走了一段弯路,而丁晓则误拜太极陈表弟吴方甫为师,学了一段似是而非的太极拳,两人的早期经历颇具相似之处。但是羽生先生的创作不是简单的模仿,因为《偷拳》中偷拳的过程是主线,而丁晓学艺在全书中不过是一个章节而以,《偷拳》中主要是写杨露禅的学艺成材,《草莽》则是除了学艺外还包含着太极陈和太极丁两家太极流派之间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破除门户之见而致力于武学发展的一种博大精神,《偷拳》的故事更为写实,更为贴近人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一种洞察和无奈,《草莽》则是更为理想化,因此丁晓受到的挫折没有杨露禅那么大,表现出青年时期羽生先生理想化的一面。
从历史背景上本书依附于前传《龙虎斗京华》,也为前传的历史背景作一个补充。《龙虎》的历史背景是义和团从兴盛到失败,而草莽则补述义和团从创办到改变宗旨变“反清灭明”为“扶清灭洋”,从而得以逐步的壮大,至于义和团早年是否曾以“反清灭明”为口号,还是只是“小说家言”,这就有待考证,不过从小说的角度看,似乎也说得过去,清朝时期许多帮会都有“反清复明”的宗旨。朱红灯以洪武后裔的身份号召群雄想来应该也是“小说家言”,作为历史人物的朱红灯,他一手创建了义和团,又在中外矛盾尖锐的形势下,清醒看到当时的汉满间的民族矛盾已转化为中外矛盾,果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展现了一个农民领袖对政治局势的把握,此举为义和团带来了正反两面的影响。既促使义和团的急剧壮大,又埋下了失败的祸根,不管怎么说,朱红灯这个人物形象还是较为鲜明的。与朱红灯相对立的是如大刀会首领王子铭般缺乏长远眼光却又勇于内斗,反映了清朝时期帮会组织的缺点。书中同时通过司空照、方复汉的回忆写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往事,无疑增强了本书的历史背景,至于其中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一些历史评价,应属历史领域的问题,当然由于身处左派阵地的缘故,羽生先生于话语中也作出了某些歌颂,但是也在小说中也指出了义和团设置神坛的一些举动有愚弄民众之嫌,究其实之中国的农民起义很多都有这方面特点,后期羽生先生也坦诚其早年创作《龙虎》、《草莽》对义和团的刻画有些片面,其对义和团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入,但这已超出了本书的范围。在此借羽生先生后期对卷首诗作出的修改而结束本文:
一去萧萧数十秋,劫馀相见慨浮沤。
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岂女流。
谁遣龙蛇归草莽,空余涕泪泣神州。
自怜多少伤心事,家国飘零到白头。
——出自天山游龙的《当日龙蛇归草莽,此时琴剑付高楼》
作者简介
梁羽生
梁羽生(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1]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后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梁羽生是公认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