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我是一个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在做出行为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做出的评价3、我们根据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性质

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的经典概念

国家

美国

出处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人物简介

库利是美国早期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对传播与人的社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初级群”和“镜中我”的概念。“镜中我”是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的经典概念,是库利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源自库利对自我的反映特征的一个比喻: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

自我观念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 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因此,认得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方面:

镜中自我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镜中我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

1、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

3、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相关概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