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为月球起源与演化、月球表面环境、宇宙起源与演化、地球宏观特征演变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提供支持的月球站点。[4]

2021年3月9日,中俄两国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4月23日,中俄双方发布《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4月24日,在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航天领域重磅消息密集发布:小天体探测、月球科研站、重型火箭。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轨道上建设可进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长期自主运行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基地。

2021年3月9日,中俄两国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4月23日,中俄双方发布《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4月24日,在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航天领域重磅消息密集发布:小天体探测、月球科研站、重型火箭。6月1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1.0版和合作伙伴指南1.0版。

2021年9月27日,中俄联合举行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研讨会。

中文名

国际月球科研站

国家

中国和俄罗斯

地理位置

太空

项目背景

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目标是支持长时段、较大规模的科学探测、技术试验与月球资源开发利用。

目前计划2030年-2035年,对其进行扩展,满足短期有人值守、长期自动运行的需求。最终,在2036年-2045年间,建成综合型的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驻留,并完成全面、大规模的科学探测、技术试验与月球资源开发利用。[2]

项目简介

嫦娥五号成功发射

通过探月工程四期及后续任务,评估长寿命、长时间在月球工作的问题,为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提供支撑。[4]

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在探月工程三期研制过程中,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两次任务目标是建设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在此基础上,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合作开展月球研究,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2]

项目进展

国际月球科研站

2016年,中国曾提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设想;此前,欧洲航天局曾提出“月球村”的概念,俄罗斯航天局也在2019年提出2030年后建立月球基地的目标。中国将以探月工程四期为基础,与国际上已经提出的探月计划展开合作,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论证工作。[4]

2020年11月24日,2020年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在海口举行,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表示中国正在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我国计划在下一个十年建立小型国际月球科研站,邀请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宇航局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将为月球科学探测、月球相关技术实验提供共享平台。[1]

2021年2月15日,俄罗斯政府宣布与中国联合建立月球科研站的计划,目前双方正在研究该项目的技术实施问题。俄中双方正在确定研究月球可能的科学任务,并制定该项目的技术实施方案。[3]

2021年3月9日,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视频会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伙伴开放,加强科学研究交流,推进全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太空。[5]

2021年4月,中国探月工程正在组织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科学论证工作,把月球作为自然平台开展天文观测,对地球进行大尺度空间观测。[7]

2021年4月23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宣介会在南京召开。[6]

2021年4月24日,多项有关航天战略愿景与布局、前沿与关键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信息发布:小天体探测任务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嫦娥六号将在月背开展采样返回和探测、2030年前将建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重型运载火箭正在研制中、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论证工作已经启动。

2021年9月27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国际月球科研站闭门研讨会在珠海举行。[8]

建设目标

2020年11月,据国家航天局方面透露,预计到2036年-2045年间,有望建成综合型的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驻留,并完成全面、大规模的科学探测、技术试验与月球资源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