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北张家巷雕花楼
北张家巷雕花楼既沈宅。北张家巷九号沈宅内,有两座精巧别致的小型雕花楼,比东山雕花大楼早建七十多年。整个楼厅,雕有云彩、花卉及飞禽走兽。底层廊檐下,六根角撑上,刻有成对的狮子头、蝙蝠及仙鹤含灵芝等凸雕装饰,图形十分纤巧秀丽。所有窗格,花纹众多。沈宅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分中、西、东三路。主建筑居中,依次有门厅、轿厅、大厅和两进楼厅,共五进。前三进为苏州一般传统形式,三开间圆作,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结构。后两进楼厅南北对照,面积相同,左右以厢楼贯通,组成走马楼。两楼面阔皆为三间12.2米,进深8.9米。楼上下四周设内廊相通,楼层内廊出挑。中间石板天井略呈正方形。楼外立面雕花繁多,雕刻重点集中在楼前出挑廊檐部分,其楼层出挑出方形梁头,两侧面雕花,正面贴雕花板,使挑头产生满雕效果。挑檐头斜撑托脚尺寸特大,采用镂空立雕工艺,从构造上看已失去原有托脚的结构功能,而纯粹起装饰作用。楼面挑出檐口板等处也满施雕刻,所雕内容有山水亭阁、鸟兽花卉、博古图案等。每处雕刻花纹、内容、造型俱不相同,集中在楼檐部分,雕刻工艺颇为工细,具有浙江东阳木雕风格。综观此楼建筑及雕刻工艺特点,应为清代后期所构。住宅东路有花厅、楼厅各一,从构造形式上看,时代略早于雕花楼,具有清初建筑风格,很多建筑外立面已改观。雕花楼虽保存旧观,但雕刻残损严重。
历史
北张家巷雕花楼
沈宅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五进,布局精巧,画栋雕梁,具有清代建筑特点。沈家原为富豪,房产广布,当时有沈半镇之称。沈宅占地约2500平方米,现修复开放的为其西部,约800平方米。沈宅的精华部分是乐善堂。这座三开间正厅是甪直镇上最豪华的建筑,不仅宽大高敞,雕饰遍布,且因前后做重轩,有冬暖夏凉之效。厅内琳琅满目的
雕饰可谓富家气派十足。北面大厅原是沈家便厅,现作为“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展”的展厅。
厅内有副抱柱联,其一曰:经济有成,事业俱自苦志起;读书最乐,俊彦都由名教来。其二曰:和气祥光,清声美行;尊德乐义,合泽戴仁。
沈家介绍
北张家巷雕花楼
沈宅,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末留日学生同盟会会员,苏南贤达沈柏寒先生的故居。建于1873年,距今有130年历史,原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现向游客开放的只属西部的720平方米,沈氏拥有众多的产业和财富,清末明初以来,俗语“沈半镇”就广为流传。沈柏寒,名长慰,又字伯安。吴县甪直人。光绪年间重建甫里书院的沈宽夫,就是他的祖父。他七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沈家是镇上有名的后起富户,在甫里书院设有家塾,并请昆山名士方还(即方唯一)来教族中子弟。沈柏寒从小得到名师的指授,打下了旧学根底。1904年,二十一岁的沈柏寒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教育系攻读。1906年,沈宅大家庭内部发生严重纠纷,祖母忧急成疾,他只得辍学回乡。当时科举已废,各地都在兴办新学,沈柏寒在日本学过两年教育,也跃跃欲试。经与好友朱文锺等人商议后,决定把甫里书院改为甫里小学。他的老师方还本是书院山长,此时改任校长,并请朱文锺、殷伯虔等人担任教师。小学开设了语文、算术、史地、图画等课,还要做体操,当地人称之谓“洋学堂”。方还任一年多后适应不了,辞职回昆山老家,于是沈柏寒自任校长。后来,他设计建造了一座幼儿园,名培本幼稚园。室内设施高级,有钢琴教唱。室外草坪上,设有秋千、滑梯等儿童体育用具。由他赴日专攻幼儿教育的女儿回来主持。1916年他因离开甪直而辞去校长职务。次年上了县参议员,推荐吴宾若为校长。1919年吴宾若不幸被火车辗伤致死,次年他再次出任校长,直到1929年因体弱多病而辞去。1953年12月病逝于苏州。
景点介绍
北张家巷雕花楼
沈宅是甪直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沈宅建于清光绪年间,是苏州甪直古镇保存完好的豪华宅第。地处甫里八景之一“西汇晓市”之间,建筑布局有亦仕,亦商,前店、后宅、左坊、右铺的特色,也是“洋务运动”后,民族工商业在沿海古镇崛起的缩影。沈宅由干墙门、仪仗厅、大厅、乐善堂、书房、楼厅等组成,建筑典雅,装饰洗练,雕刻细致,是典型的苏式古建筑。宅内仪仗厅
(摆放官帽、花轿等),现为甪直古镇保护成果简介展。这原是沈家便厅,招待一般客人的茶厅,现作为“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展”的展厅,在这里,沉浸于充满水乡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中。说起水乡妇女服饰,半世纪前还比较普遍,生活在苏州以东的甪直、胜甫、唯亭、陈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形成了以头扎包头巾、身穿拼接衫、花布胸兜和拼挡裤、腰束作裙、作腰,小腿裹卷膀,脚着百纳绣花鞋为主的一整套(8件)服饰,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族”之美称。包头巾:
大家平时所见的包头巾,大多是一块方形巾帕按对角线折叠成三角形,然后在额下打年结,而这里的三角包头巾却是底角为锐角的一块梯形布,包头巾可以把头发缚得很牢,在田间劳动,能遮阳避风,防飞虫,起到护发保洁作用,实际上是妇女的劳保用品,而且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呈三角形的。三角包头巾是整套吴东水乡妇女服饰中的标志性饰物,相传包头巾起源于吴王阖闾时代,当时采莲女为了遮阳挡雨,把荷叶折成船形,两头用竹片固牢,戴在头上,后来经不断改制就演变成现在的三角包头巾了。妇女的上衣采用紧袖,是田间劳动的需要,袖宽容易拖泥带水,至于肩部和袖部用异色的布拼接,因为古时妇女是田间的主要劳动力,而挑担最容易磨损衣肩,收割庄稼难免会损坏袖部,补时就不一定能找到相同颜色的布料,不如裁新衣时就做成三色,重补就方便多了,后来发现这种拼接打破了一色的单调,另有一种装饰美,于是就流传下来了。百纳绣花鞋
,鞋面上绣的是色彩鲜艳的剪纸型图案,鞋帮底部四周扎一圈几何图纹,主要是为了增加鞋子的牢度,鞋帮后一块布,可起到拔鞋作用,在水乡,绣花鞋常作为检验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尺,所以鞋绣得都不马虎。沈宅的精华部分—乐善堂,这座三开间正厅是甪直镇上最豪华的建筑,不仅高大宽敞,雕饰遍布,且因前后做重轩,东暖夏凉,四季皆宜。堂内有两幅抱柱联,其一:经济有成,事业俱自苦志起,读书最乐,俊彦都由名教来;其二:和气祥光,请声美行,尊德乐义,合泽戴仁。前一幅是教育子孙的话,后一幅则是跟堂名有关,是希望由“乐善”而达到的至高境界。东面一楼一底原为书房,现楼底为灶间,保留了当时大户人家的炊膳陈设。宅内还有两口古井,一在乐善堂前的天井里,上有武康石井圈,据传为宋井,一在楼厅前的阶石东角,传为明井。一百多年的宅院内怎么会有宋明古井呢?因为富家买下别人房产改建新宅时,为保留风水和图“财源滚滚”的好口采,对老井一般都保留在原处。后天井之北是七间带厢房的楼厅,东西两边都有楼梯,是当时女子活动的地方,现楼下设立了小卖部,出售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景区交通
北张家巷雕花楼
上海—甪直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上海杨浦体育中心、虹口足球场、上海体育场有旅游专线车前往甪直,下午返回,120元/人(含来回车票、景点门票)。
中山北路806号中山客运站至甪直,每天22班。
苏州—甪直
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有空调旅游中巴直达;苏州汽车北站往甪直的中巴,6:30-18:30,每30分钟一班,票价7元;苏州吴县汽车站也有中巴开往甪直,6:20-17:20,每40分钟一班。在苏州城东的娄葑乘18路公共汽车也可到达,票价2.5元,每小时发一班车,约行驶50分钟。
镇上交通
镇内交通工具为观光三轮车,起步价2元,送你到各景点。
自驾车线路:
上海——甪直
1、上海-延安高架路-沪青平高速公路(A9公路-郊环公路(A30公路)(沪宁高速方向)-重固大盈出口-北青公路-苏沪机场路-甪直
2、沪宁高速昆山出口-往南经长江路-转西-苏沪机场路-甪直
苏州——甪直
苏州东环路(高架-苏沪机场路-甪直)
公路里程:上海 58公里 甪直 18公里 苏州[1]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