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为西南交通大学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是在《唐山市人民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下,由西南交通大学与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开发区共同设立,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西南交通大学科技、人才、教学、学科资源优势,结合唐山市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平台建设、对外联络等综合性工作的专门机构。

中文名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

创立时间

1896年

类别

公立大学

所属地区

唐山

办学条件

西南交通大学肇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72年,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总校迁往成都,(峨眉成为分校,后改为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遂形成今日“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

是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序列的高校之一,培育了以竺可桢、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吴自良、陈能宽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近二十万优秀人才。

概况介绍

唐山市曹妃甸新区作为新型工业开发区,是中国国民经济未来重要增长点之一,被胡锦涛总书记喻为“黄金宝地”,投资总额,2005年-2010年超过3000亿元。唐山是全国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之一。学校在曹妃甸新区科教城内建立研究院(占地约1000亩),将为港口、能源、材料、环境、交通、物流、规划等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延伸式的平台,借力使力,推动学校各相关学科的科学发展,积极打造学校在重大国民经济建设“高地”上的成果转换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抢占学校优先发展、快速发展新的制高点。并将发挥学校“智力库、人才库、成果库、思想库”的优势,直接服务于唐山市的发展与建设,助力唐山领跑环渤海经济圈。

组织机构

唐山研究院作为西南交通大学在唐山的办学延伸机构和科研成果转换平台,下设办公室、培训部、财务部三个常规性工作机构。在西南交通大学的领导下,唐山研究院将积极推进与唐山市政府、各级企事业单位、各高校在科学研究、产学研联盟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主要职能

主要工作职能包括:整合学校资源,策划、组织跨学科、跨学院的咨询、研究与服务团队,与在唐有关行业的龙头领先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或依托技术中心合作进行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与在唐知名企业、跨国公司及研发中心、投资机构、基金会、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媒体等建立广泛联系,收集相关信息,参与举办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以唐山为主要教学点,开展各类研究生层次的高级人才培养,按照国家政策争取逐步实现向“本-硕-博”多层次学科的人才培养转型,并最终建立研究生培养的延伸基地,真正实现学校研究型人才的异地培养。

历史沿革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是近代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在列强环伺、国弱民贫的旧中国,学校创建伊始就以教育兴国为己任,首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之先河。立校百十余年来,历经18次搬迁、18次更名和两次大地震(唐山和汶川大地震),始终肩负“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责任,践行科学与人文精神,为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出了“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品格和“严格要求,严谨治学”的传统,并由此演化为“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铸就了交大人永恒的精神家园。[2]

成立背景

2009年11月27日,西南交通大学与唐山市政府签订了《唐山市双方关于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紧密磋商、共同促进,在唐山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于2010年3月18日正式注册,并依托唐山学院提供的办公、教学场地投入运转。至此,学校已拥有纵贯南北的唐山、北京、常州、深圳四大地方性研究机构,并将以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和成果优势直接参与当地经济建设。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

历史渊源

西南交通大学与唐山市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学校自1896年建校以来的114年办学历程中,有67年(1905年—1971年)是在唐山度过的。深厚的感情基础和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使得此次校市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战略意义。学校将积极推进与唐山市政府、各级企事业单位、各高校在科学研究、产学研联盟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全面提升西南交通大学在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领域的影响力,为唐山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成果、人才、智力支撑。逐步在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建立起科技开发与人才培养基地,与唐山市政府共同推进电子物流平台建设和数字交通信息软件研发基地建设,在城市建设、景观设计以及综合交通、环保等领域开发建设上开展深入合作,并在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及应用、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能源与高效储能节能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

文化传统

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后,交通部重组交通大学,总部在上海,我校当时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1930年5月2日,交通大学公布校训:“精勤求 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1947年5月15日,在唐山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校51周年,唐山复校42周年校庆之际,我校重新确定交通大学通大学 大学之校训为唐山工学院之院训。院训曰:“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竢实扬华”的由来:1916年春,教育部在北京举行全国高等学校作业成绩展览评比,我校以94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第一名。同年12月,教育部为此除给 我校颁发优等奖状外,还由教育总长范源濂特奖我校“竢实扬华”匾额一方,“竢”就是等待的意思;“实”则有三层意思,即果实、坚实、诚实和实事求是; “扬”有飞扬,传播之意;“华”有中华简称、华意思、美意思思等意。四个字组合在一起,有等待果实成熟,即寓意培养出人才,同时使人才更加务实、诚实,从而扬我 中华,振兴中华,复兴中华。“扬华”也有扬弃浮华、追求一种务实的、不尚虚华之意。

“自强不息”是学校在长期的颠沛流离的办学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该词语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原意为,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不分昼夜、永恒 运动的,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效法天,积极进取,永不停息。对交大来说,其中有四层意思:永不停息、知难而上、完善自我和艰励奋斗励励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包含有四种内涵:首先是“爱国至上、振兴中华”;其次是“严谨严格、求真务实”;再次是“爱校如家、敬业奉献”;最后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2]

领导团队

职务姓名
唐山研究生院(唐山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刘伟
唐山研究生院、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唐山办事处执行主任吴 刚
唐山研究生院(研究院)党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生院山研究院(办事处)副院长梁思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