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安东尼银元(英语:Susan B. Anthony dollar)是1979至1981年间出产的一种1美元硬币,1981年时因公众反响不佳而停产,1999年又再度生产。这种硬币的诞生是为取代过于臃肿的艾森豪威尔银元,铸币局测试过多种形状和材质,但都遭到当时对铸币立法有强大影响的自动售货机制造业游说集团反对,最终决定采用的一种内边框有11个面的圆形坯饼。

硬币由美国铸币局首席雕刻师弗兰克·加斯帕罗设计,他起初设计的正面是自由女神头像,但多位国会议员和多个组织呼吁在硬币上描绘一位真实存在过的美国女性,最终入选为硬币主题的民权活动家苏珊·安东尼。硬币反面则根据国会法案要求,保留艾森豪威尔银元的设计。

铸币局高估公众需求生产了大量银元,但硬币发行后反响不佳,极易与尺寸和材质都很相近的25美分硬币混淆,所以流通币只生产了两年就予停产,第3年则只为收藏家打造了不到1000万枚,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流通币在库房积压。不过由于银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自动售货机和轨道交通系统中使用,因此库存硬币也逐渐消耗。1997年,国会通过法案授权发行金色的萨卡加维亚1美元硬币,但为满足新币投产前的市场需求,铸币局于1999年恢复苏珊·安东尼银元生产。

由于流通量小,大部分安东尼银元成色甚佳,但这也导致它们缺乏收藏价值,价格比面值高不了多少。铸币局打造有多个年份的精制币,其中个别版本或品种价格更高。

中文名

苏珊·安东尼银元

外文名

Susan B. Anthony dollar

货币类型

硬币

货币材料

白银

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白银价格上涨,财政部金库因公众对银元的需求而耗尽。1935年后,美国连续多年没有生产过银币,美国西部因此出现银元短缺,并以赌博盛行的地方特别严重。联邦国会因此于1964年8月3日通过表决,授权生产4500万枚新的和平银元。但是,此举引起一些评论家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重新发行这种硬币的决定是受特别利益集团驱使,而且银元很快就会脱离市场流通。之后,这些银币予以熔毁处理。1965年7月23日,国会通过《1965年铸币法案》,取缔今后5年的所有1美元硬币生产。

1969年5月12日,依照《1965年铸币法案》组建、由24人组成的铸币联合委员会建议,根据国会工作组的研究结果,恢复1美元硬币生产。1969年10月1日,联邦众议院举行听证,讨论拟议授权制作硬币的法案,新币直径与之前的银元相同,均为38毫米,外层以铜镍合金包裹。法案中之后加入条款,要求新银元正面描绘去世不久的前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背面则要刻上“象征阿波罗11号登月的老鹰”。1970年12月31日,法案经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签字后生效成为法律。新硬币的正面和背面都是由美国铸币局首席雕刻师弗兰克·加斯帕罗(Frank Gasparro)设计。

事实证明,这种人称艾森豪威尔银元的新硬币很不得人心,在商品交易中的流通量少之又少。1976年,美国三角研究所对美国硬币流通情况进行调查,他们建议将当时同样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半美元硬币彻底停产,并把美元硬币的尺寸缩小。研究所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尺寸适宜的硬币可以大幅提升消费者的现金交易能力,这在使用投币机时效果尤其明显。自动售货机制造业人士已经表示对尺寸更小的美元硬币有浓厚兴趣,这也表明他们会愿意把机器改造成适合这种硬币使用。

钱币历史学家戴维·L·冈茨(David L. Ganz)指出,艾森豪威尔是共和党人,在银元正面刻上他的形像旨在与描绘民主党总统约翰·肯尼迪的肯尼迪半美元达成平衡。他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中认同三角研究所的意见,建议半美元和1美元硬币均予淘汰,其中半美元完全停产,并缩小1美元硬币直径并更换设计。财政部官员也希望将美元硬币缩小,以降低生产成本,铸币局局长斯特拉·西姆斯(Stella Sims)估计,只要将发行的半数美钞纸币更换成尺寸较小的硬币,就可以节约1900万美元(1978年美元,相当于如今的6770万美元)

反响

1978年12月13日,苏珊·安东尼银元在费城铸币局投产,再于1979年1月9日和29日分别在丹佛铸币局和旧金山铸币局投产。铸币局官员担心,硬币一经发行就会被囤积,因此下令把生产出来的银币先储存起来,达到5亿枚后再于1979年7月正式发布。所有银元上都刻有铸币标记,其中“P”代表费城铸币局,“D”代表丹佛铸币局,S代表旧金山铸币局。安东尼银元因此成为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费城生产的杰斐逊镍币以来第一种带有铸币标记“P”的硬币,该局生产的其它硬币上都没有铸币标记。从1980年开始,费城铸币局生产的绝大多数流通硬币都加上了标记字母“P”,只有分币例外。财政部与美联储合作,花费64万5000美元开展营销宣传活动,把新硬币的知识教导给银行雇员和公众,自动售货机生产商则花费了1亿美元来改装机器,令其能够接受新银元。

虽然政府花费巨额做了市场推广,但银元发行后却遭到公众压倒性的负面评价。由于苏珊·安东尼银元的材质成分和25美分硬币相同,并且直径也只比后者大2毫米,因此在商品交易中极易混淆。铸币局局长西姆斯指出,两种硬币的设计有很大差异,重量也不同,所以她相信银元会得到美国公众的接纳,“美国人民很快就会习惯”安东尼银元。但在硬币发行后的几个月里,各地表达的不满越来越多,公共交通和众多营业场所开始拒绝接受消费者用安东尼银元付款。1979年7月13日,加利福   尼亚州联邦众议员杰里·刘易斯(Jerry Lewis)提出法案,要求加大银币直径来改善不易辨别的问题。法案虽然未获通过,但刘易斯还是在众议院商议过程中指出,安东尼银元已因与卡特总统间的关联而被冠上嘲弄性的“卡特25美分硬币”之名。

费城、丹佛和旧金山铸币局一共生产了7亿5781万3744枚标记年份为1979年的流通用苏珊·安东尼银元。1980年,对银币的需求持续走低,三家铸币局一共只生产了8966万零708枚银元。由于公众对硬币的反响一直不佳,流通用安东尼银元因此停产,三家铸币局在1981年一共只生产了974万2000枚,并且只向收藏家销售,安东尼银元至此全面停产。财政部也因此陷入两难境地,由于一开始过分高估了需求,到1981年时,安东尼银元已有多达5亿2000万枚库存。每枚银元的生产成本约为2美分,另外98美分铸币税则通过国债获取,如果把这些银币全部熔毁,那么铸币税也需加入国债,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这些多余的硬币只能存入政府库房,等待按需分配。